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禁食禱告的大能》 作者:崔子實

得了絕症而上禱告山禁食  
(見證:林英玉)

有一天當我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流鼻血,這是過去從未發生的事。我驚訝的不知所措,便用棉花塞住鼻孔。鼻血不久便止住了,就這樣過了一夜。次日早晨,我睜開眼睛一看,因著右邊的鼻孔塞住而難受。於是,我到鄰近的耳鼻喉科去看病,醫生說我是因為感冒太嚴重所引起的,建議我去買噴鼻子的藥。

在我回家的路上,去藥房買了噴鼻子的藥,但是卻沒有好起來,鼻子難以呼吸,病情反而更加嚴重。不僅如此,鼻子裡流濃,而且味道非常難聞。醫生說這是鼻竇炎,要馬上開刀。到了開刀的那天,我和母親一起去醫院,一看見護士們已預備好要開刀,我馬上昏倒,失去意識。母親與醫生和護士都好緊張,不知所措。我再次醒來,醫生對母親說,他害怕遇到像我這樣的病人,所以叫我回去。

之後我的病情每況愈下。於是我以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首爾大學附屬醫院。那醫院的醫生說,我需要照X光和仔細檢查,於是取下鼻子裡的小肉。檢查結果,醫生認為我的病在耳鼻喉科裡無法醫治,就送我到精神外科。透過精神外科的精密檢查後,為了更仔細檢查腦部,而照了電腦斷層。

掃描的結果相當嚴重,我的腦長了瘤,那瘤長出分枝,像雪一般覆蓋在腦上。其中一枝已經延伸至鼻子,塞住了鼻子,才會發生現在的症狀。惡性腫瘤已經擴散至眼睛和耳朵,成為瘤癌、眼癌和鼻癌。醫生說,這已經到了無法醫治的程度。母親和我放聲大哭,此時腦部已經開始會如同爆炸般的疼痛。

於是我走遍了各家有名的醫院,可是診斷的結果都一樣。病情逐漸惡化,鼻子和耳朵也開始流出像血和膿一般的黃色液體,最後我們到原子立醫院接受治療。在接受治療的第七天,醫生說我們無法期待會有任何的果效,建議我出院,當時我如同被宣判死刑。

我們在絕望中回到家,可是母親不放棄任何醫治的希望,只要一聽到有好的中醫,就去尋找中醫,結果仍然沒什麼幫助。後來,母親就去找算命師,他們為我施法要趕出惡鬼。母親最後的方法,就是找來三位乩童,做法三天三夜。可是病情不但不見好轉,反而在第四天我突然自不見了。在這期間,身體已經相當虛弱,再加上連眼睛都看不見了,只好很無奈的躺在那裡等候死亡。耳朵也失去了功能,快要聽不見,過著如同屍體般的生活,因著劇烈的疼痛而不得不倚靠止痛劑。

在那痛苦中,過了一年,當春天來臨時,我已經常常處在昏迷的狀態,病情到了極度惡劣的狀況。

可是有一天,有人帶了救恩的消息來看我。教會的牧師和幾位年輕人來探訪我,牧師為我迫切的禱告。接著,牧師很急切的向我的父母勸說,只要去梧山里祈禱院,疾病就能得著醫治。不信耶穌的父母猶豫不決,無法下定決心。牧師再三告訴我們,生命的主權在於神,無論死活都要全心倚靠祂。我即使要死,也很想去祈禱山。

 隔天,我和父母還有牧師一起去梧山里祈禱院。那時,我的模樣相當可怕,非常瘦,二個眼睛突出來,從鼻子和耳朵中流出膿血,發出惡臭。這些都是後來我才聽到的,那時聽不見也看不見。我被父親背在背上後,坐在叫來的計程車上時,很多同鄉的鄰舍認為,我這樣走了,再也不能活著回來,因此有很多人為我流淚。過了幾個小時後,到達了祈禱院,把我從車上放下來時,我就在那裡失去意識而昏倒了。

我被父親背到了重病患者室。我到達那裡時,因為劇烈的疼痛,於是每二個小時就吃止痛藥。在禱告山的第一個晚上,因劇烈疼痛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隔天好像有點安定下來。雖然來到了祈禱院,我因疼痛而無力,意識昏迷而無法禱告。只是一邊禁食,心中祈求神的手來幫助。在那時候,父母親還不知道禁食禱告的大能是什麼,只為了要救我的信念而禁食,並且努力的禱告。果然,禁食禱告的能力是很偉大的。
  
禁食禱告的第三天,母親在敬拜禱告時,藍色的十字架一直往母親的旁邊經過。就在那天白天禮拜的時間,我的耳朵被打開,很清楚的聽到講道的聲音,神蹟連續的發生著。隔天,也就是禁食禱告的第四天,母親在禱告時,看見異象,這次是白色的十字架往母親這邊湧過來。

那天開始,鼻孔裡的瘤融化流了出來,以致於整個鼻子打通了。禁食禱告的第七天,母親又看見了異像,我的眼睛被釘在紅色的十字架上。隔天,我在聖殿中,突然很微弱的看到聖殿前面掛著的紅色十字架。

哈利路亞!我們全家人不停地流下喜樂的眼淚。禁食一個星期,我的眼睛和耳朵也被打開,不通的鼻子完全被打通了,這是神蹟中的神蹟。 

我們全家人鼓起勇氣更迫切的向神禱告,在不知不覺中耳朵和鼻孔流出的血膿完全止住了。那時候,每天都是神蹟的連續,來到祈禱院的第二個星期時,我可以拉著母親的手,自己走上聖殿。我們心裡產生對神深切的信心,還有不斷湧出的感謝。 

將近一個月時候,我們教會的牧師為了我來到了祈禱院,牧師看到我時,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一天不同於一天地,我恢復了健康,直到我自己能夠走動。我和母親在祈禱院待了二個月的時間。

後來,我一個人留在祈禱院,向神獻上了很多不同的禱告。想到我快死的身體,被抬到祈禱院,不到三個月,我的身體完全得到醫治,並且回到家裡。同鄉的鄰舍和親戚們非常的驚訝,後來就把榮耀歸給神。

身體很迅速地得到恢復,非常瘦的身體再次長出肉來,突出來的眼睛也恢復正常。半年以後,我以正常的身體來生活。現在我們全家都蒙拯救,每天過著家庭禮拜的生活。


書籍資料:
http://coj-macau.com/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1156&search=%E7%A6%81%E9%A3%9F%E7%A6%B1%E5%91%8A%E7%9A%84%E5%A4%A7%E8%83%BD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感恩節的故事

多年前一個感恩節的早上,有對年輕夫婦的一家人卻極不願醒來,他們不知道如何以感恩的心過這一天,因為他實在窮得可憐。

聖誕節的「大餐」想都別想,能有點簡單的食物吃就不錯了。早先若是能跟當地的慈善團體聯絡,或許就能分得一隻火雞及烹烤的佐料,可是他們沒這麼做,為什麼呢?就跟其他不少家庭一樣,要有骨氣,是怎麼樣就怎麼過這個節。

貧賤夫妻百事哀,無可避免的,沒多久這對夫婦就爭吵起來。隨著雙方越來越烈的火氣和咆哮,看在這個家庭最長的孩子眼裡,只覺得自已是那麼的無奈和無助。

然而,命運就在此刻改觀了……

沉重的敲門聲在耳邊響起,男孩前去應門,一個高大男人赫然出現眼前,穿著一身皺巴巴的衣服。

滿臉的笑容,這個男人手提著一個大籃子,裡頭滿是各種所能想到的應節東西:一隻火雞、塞在裡面的配料、厚餅、甜薯及各式罐頭,全是感恩節大餐所不可少的。

這家人一時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門口的那人隨之開口道:「這份東西是一位知道你們有需要的人要我送來的,他希望你們曉得還是有人在關懷和愛你們的。」

起初,這個家庭中作爸爸的還極力推辭,不肯接受這份禮,可是那人卻這麼說:「得了,我也只不過是個跑腿的。」帶著微笑,他把籃子擱在小男孩的臂彎裡轉身離去,身後飄來了這句話:「感恩節快樂!」

就在那一刻,小男孩的生命從此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是那麼小小的一個關懷,卻讓他曉得人生始終存在著希望,隨時有人---即便是個「陌生人」在關懷著他們。在他內心深處,油然興起一股感恩之情,他發誓日後也要以同樣方式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到了十八歲時,他終於有能力來兌現當年的許諾。雖然收入還很微薄,在感恩節裡他還是買了不少食物,不是為了自已過節,而是去送給兩戶極為需要的家庭。

他穿著一條老舊的牛仔褲和一件T恤,假裝是個送貨員,開著自已那輛破車親自送去。當他到達第一戶破落的住所時,前來應門的是位拉丁婦女,帶著提防的眼神望著他。她有六個孩子,數天前丈夫拋下了他們不告而別,目前正面臨著斷炊之苦。

這位年輕人開口說道:「我是來送貨的,女士。」隨之他便回轉身子,從車裡拿出裝滿了食物的袋子及盒子,裡頭有一隻火雞、配料、厚餅、甜薯及各式的罐頭。見此,那個女人當場傻了眼,而孩子們也爆出了高興的歡呼聲。

忽然這位年輕媽媽攫起年輕人的手臂,沒命地親吻著,同時操著生硬的英語激動地喊著:「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

年輕人有些靦腆地說道:「噢,不,不,我只是個送貨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來這些東西的。」隨之,他便交給這位婦女一張字條,上頭這麼寫著:『我是你們的一位朋友,願妳一家都能過個快樂的感恩節,也希望今後你們若是有能力,就請同樣把這樣的禮物轉送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年輕人把一袋袋的食物仍不停地搬進屋子,使得興奮、快樂和溫馨之情達到最高點。當他離去時,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和相助之情,讓他不覺熱淚盈眶。回首瞥見那個家庭的張張笑臉,他對自已能有餘力幫助他們,內生一股感恩之心。

他的人生竟是一個圓滿的輪迴,年少時的「悲慘時光」原來是上帝的祝福,指引他一生以幫助他人來豐富自已的人生。就從那一次的行動開始,他展開了不懈的追求,直到今日。

以行動回報當年他及家人所得到的幫助,提醒那些受苦的人們天無絕人之路,總是有人在關懷他們,不管所面對的是多大困難,即便是自已所知有限、能力不足,但只要肯拿出實際行動,就能從其中學得寶貴的功課,尋著自我成長的機會,以至最終獲得長遠的幸福。

我是怎麼曉得這位年輕人和他家庭的故事,不僅包括他的所作所為,也包括他的心路歷程呢?因為我就是那個年輕人。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感恩節的由來】

末冬初,大地舖滿了落葉。想及當年英國的清教徒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北美大陸追求宗教自由,無意中竟成為美國歷史的拓荒先驅。

十七世紀初,英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 of England)獨尊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一批自稱為清教徒( Puritan)一百零二人、水手三十人,在嚴重的宗教衝突壓力下,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由一群探險商資助,於主後一六二零年九月六日,搭乘「五月花號」(May flower)貨船橫渡北大西洋。在驚濤駭浪中顛簸折騰了六十六天後,這一百三十二人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裡,來到一個遙遠陌生的新世界---鱈魚角(Cape Cod)

五月花號的船員由鱈魚角上岸後找不到水源,船隻繼而轉向美國東北部的麻塞諸塞(Massachusetts)普立茅斯(Plymouth)登陸。當年,清教徒移民者踩著同一塊石頭下船登上美洲大陸,展開新的生命旅程。那塊踏腳石(Landing Stone)現在被妥善地保存下來。麻州政府在原址蓋了一棟紀念亭保存它,以此告訴後代子孫們,先人們的努力就是從這塊石頭起始的。

秋冬交際的麻州,晨昏涼風習習,日夜溫差巨大。眼見楓葉樹梢已開始轉紅,卻還來不及建造棲身之所;又因食物匱乏、食不果腹,嚴寒凍餒下,半數以上的人皆死於飢餓和傳染病。離鄉背井中,倖活的新移民( Pilgrim)憑藉著信仰與勇氣,艱辛地熬過了第一個冬天。

當春季來臨,他們披荊斬棘、種植作物、飼養家禽家畜,胼手胝足的建立新家園。這些可憐的移民者,內心擔憂著印地安原住民可能會來攻擊他們,外患環境的變易以及求生技能的缺乏,異地他鄉裡隔外顯得無助與窘困。然而,這一切都讓樹林間窺探許久的印第安人看在眼底。   出人意外的事終於發生了。

一六二一年三月十六日,SquantoSamoset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他們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真誠的「歡迎」開始了一段不同種族間感人肺腑的友誼。 當地的印地安人不但誠樸熱情地接納他們,還幫助他們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生存安頓下來。Wamapanoag族的印地安人一直提供協助,使他們戰勝險惡的環境。Squanto也教導他們如何造房、耕種、捕魚、狩獵……將幾千年來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累積的生活經驗,與這群新移民者一同分享。

這年的秋天,新移民的生活狀況不僅有了明顯的改善,豐盛的秋收足以供應一季的寒冬,艱辛的流離與苦難的遭遇,終於在上帝賜予的這片新地土上,得到了美好的果實與報償。   歡喜豐收之餘,為了表達心中對上帝的看顧與賞賜,並且也為了回報印第安友人的協助與關懷,誠如中國古語:「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智慧英勇的新移民領袖Captain Miles Standish特邀Squanto, Samoset, Massasoit及其家人,共同慶祝豐收的成果,舉行了長達3天的感恩慶典,並請來Wamapanoag族的資深長老Massasoit擔任嘉賓。

在這3天中,新英格蘭的居民懷著愉悅感恩的心情,享用著親手栽培、飼養的肉類、蔬果與穀物。Massasoit也在節日的第一天以五頭鹿為禮相贈,表達Wamapanoag族人對居民邀請的謝意。宴期間,還簽訂了友好和平協議,協助新移民在Plymouth建設新市鎮。這就是日後所稱的第一個感恩節,而當時的一些食物,如烤火雞、南瓜派、玉米麵包……等食品,也逐漸成為這節日的傳統菜餚。

十九世紀,感恩節已在新英格蘭區成為一項重要的風俗。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正式宣布,將每年十一月最後一個禮拜四訂為感恩節。一九四一年國會法案將日期更改為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感恩節才正式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神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90:12)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作者:張文亮

麵包與愛情

法拉第實在是個可愛的人,撒拉小姐答應與他單獨約會了。但法拉第實在不會選約會的地方,在他第一次約會後回家寫道:

「我的心中充滿失敗的想法,我如坐針氈的不安,
我們到一家麵粉廠邊散步,
我也想帶她看製造麵粉的機器,
沒想到麵粉廠的師傅講完了機器,接著就講麵粉對家庭的重要性,
他每講一句,我就害怕一點,
我彷彿已經看到我的背上多了一大包麵粉袋,
等到他講完,我已經沈重的舉步維艱,
最後是跌跌撞撞的被撒拉小姐扶出去。
現在,我獨坐在家,
麵粉廠的恐怖景象還沒有自我心中褪去,
唉!我為什麼不能立刻消失成為泡影呢?」


撒拉小姐知道與法拉第交往是一件危險的事:這個人不在乎錢,也不在乎名,他在乎的,必定全心投入,不到最後的結果,絕對不會放棄。他所投入的,一定是與實驗研究有關,絕非配偶。除非他能欣賞他所執著的,否則面對的將是長期的孤單。皇家學院的知名教授,婚姻都是有問題的,戴維的妻子是長期哀怨,班克斯的妻子是經常悲傷。研究者獲得的掌聲,經常掩蓋了背後另一半的嘆息。

撒拉小姐一開始就採取一個成功的策略,她與法拉第在相處時,鼓勵法拉第不斷地分享心裡的快樂與憂愁。成功的婚姻是一輩子的戀愛,成功的戀愛是兩個人知道怎麼「談」戀愛。撒拉小姐不站在與研究對立的角色,而是研究成果的分享,她成為法拉第最好的分享者。法拉第後來在日記上寫道:「在我的一生中,對我的喜悅與心理康健,最有幫助的就是婚姻。」當法拉第發現馬達原理的實驗時,第一件事就是跑上樓叫道:「撒拉!撒拉!快下來看!」撒拉正在烤一隻感恩節的大火雞,她卻立刻跟著丈夫跑下樓,看掛在浮木上的電線繞著一根鐵棒轉,她看不懂是什麼研究,不過她卻聽得出丈夫的興奮。當後來的世界慶幸有馬達時,不要忘了,撒拉損失了一隻火雞,難道她不知道火雞會烤焦嗎?


書籍資料:
http://coj-macau.com/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2275&search=%E9%9B%BB%E5%AD%B8%E4%B9%8B%E7%88%B6-%E6%B3%95%E6%8B%89%E7%AC%AC%E7%9A%84%E6%95%85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18歲高中輟學,41歲第一次創業,這樣的經歷在很多人聽起來,都充滿了失敗感。

但他卻因此,成為了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他是松浦彌太郎,擁有一間日本最有性格的古書店;一寫書就火爆得不行;還能把一本老奶奶雜誌改頭換面,變成銷量百萬的殿堂級生活指南。

他說,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這樣的問題或許永遠沒有答案,但只要認真去做,生活就會變得有趣。

為了給嬰兒車做商品測試,讓30多個人沿著河畔走,看多遠輪胎會壞掉。

做麵包爐測試時,烤了2萬隻麵包。

松浦說,人一旦拼命地做一件事就會變得很,不裝模作樣的樣子是最有魅力的。

所以當有人發自內心地感歎:《生活手帖》真是一本很怪的雜誌時,松浦總是感覺很滿足。

但誰又能想到,在41歲的松鋪彌太郎擔任主編前,這本雜誌曾因為太跟不上時代,只能成為奶奶們的身邊讀物。

而松浦,使它蛻變成一本能夠發行100萬冊的殿堂級生活指南。

它教你怎樣釘好釘子、怎樣做出美味荷包蛋,松浦似乎永遠能挑選出什麼是對生活最有用的,並做出最好的選擇。

於是他們都誇讚,松鋪彌太郎是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沒有人能保證自己能一直做出正確地選擇。

18歲的松浦,也曾做過輕率的決定。他討厭學校,於是從高中休學。那時的他只想要逃得遠遠的,於是他在集貨站打了三個月的零工,賺了一張前往美國的機票。

松浦以為到了美國總會有辦法,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沒有朋友,語言不通,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吃飯……每當他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孤獨?,心情便比在日本時更消沉。

你以為你逃開,就能躲避困境。然而不解決,它便會如影隨形。

於是他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如何走出生活的窘境。訓練自己和人打招呼,如何打開心扉,以及如何去生活與生存。

松浦獨特的生活觀,自此萌芽。

在美國的日子依舊艱難,但他漸漸在精神上感受到了愉快,松浦喜歡美國的老書店,收集了很多50-60年代的《vogue》、《life》等雜誌。

後來因為牙疼沒錢看病,松浦不得不回到日本。為了重返美國,他把收集的老雜誌撕開,選出漂亮的頁面簡單裝裱,在地攤上販賣,卻意外收穫了一批新潮的設計師顧客的青睞。

他用這些人買畫頁的錢往返美國和日本,並開了第一家書店。

一般沒有4000本書,就辦不成書店。但松浦的Cowbooks書店卻只有2000本,它們或新或舊,或絕版孤本,每一本都只有自己讀過,感動過,理解了,才會上架。

松浦說,60年代到80年代的書是很有誠意的,它們可以自由出版的,只是純粹為了傳遞自己收穫的感動。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為了商業效益而被批量生產的書。

所以起碼在他們的書店,要對書架上的書無所不知,能夠真誠地分享感動。而2000本,剛好是一個人能讀通的量。

所以松浦的這所認真的Cowbooks,至今仍是日本最具個性的書店。

暢銷作家,雜誌主編,書店老闆,雖然身兼數職,松浦的生活卻擁有著很多自己的時間。

每天五點起床跑馬拉松,7點進公司,下午5點半一定會結束工作。

最愛吃咖喱,但卻規定自己每年只能吃三次。喜歡與朋友聊天談心,但每個月只安排一兩次見面時間。不參加派對,多餘的飯局,三人以上的聚會。

克制,會使欲望變得簡單,只有過濾掉不必要的部分,才能更加專注地去生活,更加享受每一次身處其中的過程。

不僅是生活,這種克制卻自由的處事方式,也被松浦帶進了《生活手帖》的編輯部。

《生活手貼》沒有廣告,讀者成了唯一的贊助商。所以他要求編輯們確認每一頁能不能讓人幸福。希望當讀者翻看任何一頁,都能感受雜誌人製作時的用心。

松浦的編輯部沒有選題會,每天只有兩次Tea time,大家分享遇到的好玩有趣的事情。他要求大家週一到週五91刻上班,5點半一定要下班離開辦公室,週末絕不加班。安排自己的時間,去陪小孩,做做飯,和朋友看電影……

因為他相信,只有用心地生活,才會有所發現,寫出那些讓人感動的事情。

我想,這也是松浦每本書都能夠被追捧的原因吧,用心生活的人,實在難以招人詬病。

想做的是什麼,能做的是什麼,真的找得到答案嗎?有些問題也許我們活多久,就要考慮多久。

怪的松浦,怪的雜誌,怪的書店。怪是人性,是認真的人才有的魅力。

既然,關於人生的疑問找不到答案,活著就要疑惑,那認真生活,也就夠了。


文章來自:取暖生活美學作品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信心的巨人- 締造全球最大教會的趙鏞基牧師

締造全球最大教會的趙鏞基牧師

秋盡冬初的漢城,寒風潚颯,氣溫約在攝氏六、七度間。十一月的漢城,白雪來臨前,紅葉尚眷戀著枝頭,使得遠山近樹及漢江兩岸的垂柳處處都呈現著北國特有的淡彩風情畫。

星期日的清晨,曉霧迷漫,幾座橫跨在漢江兩岸的大橋,已在曙光初透中逐漸忙碌起來。位於漢江畔汝矣島的純福音中央教會,從清晨六時起一直到晚上,川流不息的人潮不斷在此湧入湧出。附近的公交車也因承載眾多前來純福音教會做禮拜的信徒而班班客滿。

這個在二十一世紀初已擁有七十多萬名信徒的超級大教會(並且每個月仍以上萬人的速度繼續在增加中,但有部份初信者會被安排轉入其它教會),不僅在亞洲地區首屈一指,在全世界中,它也是最大最具震撼力的基督教會。主日崇拜的“大聖殿”是個圓形大建築,內設三萬個席座,其餘數萬人則同時在三棟大樓所設的副堂中利用閉路電視觀看講壇畫面。

每個主日,從早上六時開始,連續有七堂禮拜儀式,每堂人數約在七萬人左右,地下室全部列為主日學教室,從幼兒園到小學、初、高中,每一年級都有教室,由十幾位老師負責帶領。講壇右側的百餘人唱詩班,每堂都由不同的人穿不同式樣的詩袍擔任演唱。除了鋼琴、管風琴外,更有數十人組成的管弦樂團伴奏。收奉獻時,由六、七十名著韓國傳統服飾的婦女,雙排列隊依序傳遞。據說每個主日所收的奉獻金額,須勞駕往來的銀行,派數位職員前來清點收取。

漢城室外的氣溫凝結在攝氏五度左右,天空還飄著紛紛細雨,地面上全濕了!一張口說話,便呵出一團霧氣在眼前。即使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裡,前來聚會的人潮依然洶湧。一堂結束後,便立刻準備下一堂的開始。數萬人的大聚會,入場、退場都是那麼地井然有序,沒有人爭先恐後,橫沖直撞。從入口開始便有許多長老、執事、傳道各司其職站在各個角落,擔任會場的服務人員。

聚會開始,主席請全體會眾站立,同聲開口迫切為國家禱告,為政府、總統、公務人員,為四千多萬同胞禱告,祈求上帝祝福國運昌隆,更為拯救台灣兩千萬靈魂禱告、為拯救日本一億靈魂禱告……,最後再為純福音教會數百名牧師、傳道人禱告,為當天的講員禱告……,當數萬名信徒同聲開口禱告時,整個會堂禱聲雷動,有人雙手交握,喃喃祈禱;有人高舉雙臂大聲呼求;也有人淚流滿面、情詞迫切地懇求……所有的人都是那麼地虔誠、熱切、赤忱……此情此景,叫天上的父神看了怎能不動容呢?

北緯三十八度在線的南韓,在戰後能迅速從貧窮、落後的陰影中力爭上游,邁向進步和現代化,並在世界上重建威信,誠如韓國人自己所言:韓國能有今天,正是因為我們有兩千萬名基督徒同胞在為我們的國家禱告。這個禱告聲可震動天地的七十萬人大教會,究竟是如何增長成的?其背後的關鍵人物又是誰呢?是什麼樣的人,能在教會史上締造極不可思議的奇跡?

他就是趙鏞基牧師,韓國純福音教會的大家長。


日本統治下的灰色童年

“爸爸,生命是什麼?”“爸爸,活著什麼用?瞧那些屍體放一把火就可以把它燒得幹幹淨淨,如果埋在地下,它就像落葉一樣腐爛掉。我們活著是在幹嘛呀?”念小學時的趙鏞基正按著老師的規定:每個學生要採集一瓶松脂油交到學校,作為戰鬥機的潤滑劑用,如果不滿會被老師處罰。

趙鏞基站在松樹底下,忍不住向父親發出了這樣的問題。燒焦的人肉臭味,在鄉下的空氣中逗留數天不散。夜晚這些屍臭味飄進了臥室,白天則彌漫在田野空氣中。

“生命是什麼?爸爸!”“你這孩子,想得太多了!不要來煩我!”父親不想和他討論這個問題。

一九三六年二月十四日,趙鏞基出生於韓國東南彥陽的農村,是家中的老大。那時日本帝國已正式併吞韓國,他的童年一直生活在日本高壓統治的陰影下。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蜷縮在日本鐵蹄下三十六個年頭的韓國,終於重獲自由了!

學童們又跳又跑,村婦們看到人就緊緊擁抱,男人們哭泣、歡笑,高興得地把帽子朝天空拋去。韓國人終於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相互問候了,趙家也可以恢復姓“趙”,而不必叫“吉田”了。

貧病交加立志學醫
但一場戰爭剛結束,另一場戰爭卻又開始醞釀。韓戰爆發時,趙鏞基已經十四歲。由於生活困窘,物質缺乏,他的身體一直很孱弱。為了替媽媽找些燃料來燒飯,他不得不潛入釜山鐵道上的美國海軍運車,去偷一些回來。他恨他必須去偷竊,也恨那些見到他背著桶回家時,在半路上譏笑他的男孩,他們拿在他的臉上抹,譏笑他是髒兮兮的黑子。由於自己健康不良,他立志要學醫。他對自己說:我拒絕疾病和貧困的人生,我要超乎自己的情況,我要做個醫生。”

韓戰結束後,美麗的朝鮮半島受到無比的折損,從此三十八度線將半島切割為兩半──大韓民國和朝鮮人民共和國。

趙鏞基不忘他所立下的志願,他努力讀英文,為了幫忙家計,他到街頭去賣水果。有一天,他背著水果出去賣,終於不堪背上的重量,整個人暈倒在地,鮮血不斷由胸部朝上湧,滿嘴又腥又鹹。

昏迷中被送到醫院
不知折騰了多久,照過X光之後,醫師找來趙家的人,然後問趙鏞基:“小夥子,你有什麼特別愛吃的東西嗎?你還有什麼特別想見的親人嗎?”原來他的右肺像個蜂巢,左肺已經整個爛掉,醫生認為,把這樣的病人放在醫院已經沒有用處了!何況當時根本沒有治這種病的藥可用。急性肺結核!在那時的確無藥可治!

他在恍惚中被送回家。每天除了乾咳以外,什麼也不能做。他的胳臂已經瘦得只剩一層皮。他躺在床上想著小時候和家人所拜的菩薩、想到醫生、也想到藥、還有他正在加緊念的英文,以及他想當醫生的志願……他有一股想大聲抗議的沖動,但是他卻又恐懼又絕望。

一位陌生女孩的造訪
有一天夜裡,在痛苦的深淵裡,他忍不住向著天花板發出悲切的呼求:“有上帝嗎?真的有上帝嗎?如果宇宙間真有‘神’,請你下來救我吧!”一日,他正在發燒咳血的時候,有一名十七、八歲左右的少女,手上拿了本聖經,進到他的房裡向他談起耶穌基督的福音。趙鏞基本能地拒絕她,抗拒她所講的。“出去!”他有氣無力地指著門,示意要她離開!但這位女孩不管他聽不聽,在他面前就是談起聖經,然後為他禱告。雖然趙鏞基警告她,他口中有幾百萬個肺結核病菌會傳給她,但她仍然無所畏懼。

接著連續四、五天,這個女孩每天不厭其煩地來看他,唱詩、為他禱告、讀聖經給他聽。趙鏞基咒罵她、趕她走,她絲毫不辯駁,耐心地陪他到天黑。

“小姐,你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讓我安靜?”,有一天他忍不住地這麼問。“除非你接受耶穌,你是個垂死的病人,我一定要把我的救主耶穌介紹給你。”她從容地說。

到了第五天,趙鏞基發現自己的態度慢慢改變了。他覺得她和別人不一樣,她雖然固執但不討人厭,她的面容總是那麼安詳喜樂,雙眸透著一股光芒。最後他對她說:“你所說的耶穌,不管他是誰,我倒想認識一下。”那女孩高興地眼中閃著淚光,把聖經遞給已經瘦得不成人形的趙鏞基,告訴他:“這本書裡,有著你所要的全部答案。”

臥病時第一次接觸福音
這是趙鏞基第一次聽到福音,也是他從臥病以來,第一次感到重獲生機。他照著那位女孩的建議先從四福音書讀起。他原以為基督教是洋教,讀了聖經才知道,原來耶穌是東方人。雖然他仍不甚了然,但卻嘗試開口向耶穌說:“耶穌啊!你既然治癒了痲瘋病患,求你也治好我的肺結核吧!”

他的外表看起來還是瘦弱不堪的樣子,家裡沒變,房子也一樣,但臥病七十天以來,他這一天第一次有起來走動的強烈願望。很奇妙地,他一天天感到強壯起來。趙鏞基終於能夠走進醫師的辦公室。預言他三個月內必死的醫師看見他,露出極端詫異的表情。重作X光檢查後,連醫師也無法解釋,他說:“這真是醫學上的奇跡!你是個重新活過來的人了!”盡管如此,這階段的趙鏞基,仍未正式接受耶穌基督為生命的救主。

考上醫學院卻又被拒於門外
一九五五年,趙鏞基從家鄉來到釜山謀生。他想學醫的心願仍然存在。但他沒有一張高中畢業證書,無法參加考試,於是他決定貫徹到底,找到一位專門幫人偽造文書的人,替他做了張高中畢業文憑。

他努力地準備考試,孜孜不倦地猛啃字典。考試發榜後,前三名的照片上了報紙,裡面赫然有他!沒想到他不但上了金榜,而且還名列第三。報上刊載他是釜山高工的畢業生。記者跑到學校道賀,也希望能挖到更多的獨家報導。這下他的底牌被掀開了,他根本沒有在釜山高工注冊過,他連醫科大門都沒跨進就被除名了!

午夜夢回,他的眼淚和著冷汗而下,眼看自己已經叩開了醫學院的大門,卻又被鐵門重重地彈了回來!雖然如此,他想學醫的決心依然未死!當時韓國缺少醫師,因為法律容許兩個途徑進入這個行業。一個是進醫學院,一個是在醫院受訓。當然後者的地位永遠不及正科出身的醫生。

甘心從醫院學徒做起
趙鏞基終於在釜山找到一家醫院,答應讓他做個學徒。他開始學習包繃帶、洗瓶罐、量體溫,慢慢地,在醫師許可下,他升了一級,可以替病人裹傷打針了!他的工作頗不輕,但他的求知欲很強,每天仍然抽空研讀向醫師借來的書籍。

主治醫師看出他的學習進步迅速,不但診斷正確,對病患也和藹親切、滿懷仁慈。這時他才十九歲,雖然還未取得執照,但已得到“趙醫師”的稱呼了!他努力研究最新的醫學月刊,從中學得最新治療法。他對“人體”充滿了好奇,他急欲知曉“身體”裡究竟有些什麼?他思索著哈姆雷特的獨白:“人是何等奇妙的傑作!他的理性多麼尊貴!他的功能多麼無限!他的形狀、他的運動又是多麼可驚可歎!……然而,這塵土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這期間他被召回彥陽老家,參加享壽九十歲的祖父葬禮。他是祖父最疼愛的長孫,他站在祖父的棺木前時,他暈倒了!這次返鄉,使他想起在醫院內工作時所見到的生老病死、人生苦痛。剎時他生起了宿命論的思想,他感覺到死的權勢,也想起來了自己的重病和死亡!難道命中註定纏綿病榻嗎?

春天來臨時,“趙醫師”又開始劇咳起來,身體逐漸消瘦下去。最後,他不得不停下工作返回老家農舍休養。他覺得自己好像命中註定要纏綿病榻,可是他看看自己的手相,又似乎不是如此。

在病床上,他開始讀赫塞──這位在一九四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小說家的作品。赫塞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索思考和自我實現的思想,深深觸動了趙鏞基的心靈深處。赫塞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把他全部意原力集中在某個目的上,他就能達成。此刻趙鏞基所需要的正是健康,赫塞的著作好像在對他說:“你要全心全意朝向目標努力,任何事都做得到。”

後來,他終於再度回到醫院繼續他的學醫生涯,並且一面研究新的醫學知識。有天晚上,他信步走進基督教青年會,看見一位美國前任陸戰隊員在那兒演說。他直覺認為他是在那裡傳教。最後,講員開始呼召,願意認識耶穌、願意把生命奉獻給神的人,請到前面來。趙鏞基竟然勇敢毫不猶地走到前面去。年輕的傳道人問他:“你需要什麼?”“我要認識耶穌,也要再度把生命奉獻給他!”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和別人一齊禱告。他開始知道如何和耶穌溝通了!

“你想不想見一位宣教士?我可以介紹一位朋友給你,他在這附近開了一間教會,也常為病人禱告。”那位前任陸戰隊員問他。

向上帝發出虔誠的禱告
從參加釜山世界宣道會的聚會開始,趙鏞基首次確知自己和上帝永恆的關系。他向上帝發出虔誠的禱告:“父啊!我是趙鏞基,很久以前我曾接受了你的兒子耶穌,但從今天起,我求你也接受我。……我要奉耶穌的名,求你赦免。父啊!請你赦免我以前求告諸神的罪。請你赦免我偷美國海軍的煤回家作燃料的罪、偽造畢業證書的罪……還有,我曾經頑固不化,咒罵那位送我聖經的好心女孩……今後,我願意成為你的兒子,榮耀你的名,求你給我機會,教我學習一天一天地更像耶穌。謝謝你!上帝!我會遵照李牧師的教導去做。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趙鏞基極其辛苦地半工半讀,再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得到執照了。不幸,他的咳嗽卻惡化起來,逼他不得不丟下他未完成的心願,他想不通為什麼自己一直生活在肺結核的可怕陰影下。當時的肺結核橫行於世,在韓國有無以計數的人得了這種病,有許多人因這種病而被送上山去等死。

那位年輕的前任陸戰隊員泰肯奈,撥出一個房間給他。李師母則每天請他到家裡吃飯。“李牧師,我們既非親亦非故,你和師母為什麼對我這麼好?還每天供我飲食?”有一天趙鏞基忍不住問李牧師。“因為耶穌也拯救我們,愛我們,四海一家嘛!”李牧師教他讀聖經,也把他對生命的體認和經歷說給他聽:“神的話有極大的能力,他可以重造你的肺,也可以醫治你的疾病。”李牧師說。趙鏞基逐漸成為宣教士和牧師的翻譯員。

這時候,李牧師知道他已經不再頑固地抓住做醫生的野心,不再一心一意求名和求利,他願意勇敢地追隨上帝。他們計劃保送趙鏞基進神召會所設立的漢城純福音聖經學院進修。趙鏞基想既然不做醫師了,多受點教育也是好的,於是他掙脫了從前自己所限定的框框,滿足地邁進一個新的目標和新的人生方向。

進入漢城聖經學院進修
在聖經學院裡,他成為史約翰教授的翻讀員,並當選為團契主席。課業對他來講,十分駕輕就熟,甚至覺得不需要花用兩年,只要一年他就可以完成學業了。

在班上,有一位年長的同學,叫崔子實,她只比趙鏞基的母親小一歲,以四十一歲的年紀成為一年級新生。她十分用功,任何課業都做得又認真又好。老師常拿她作為同學的榜樣,要大家向她看齊。沒想到,這位年長的神學院同學,日後成為影響趙鏞基後半生極大極深的人。趙鏞基後來娶了崔女士的女兒金聖惠小姐,崔子實女士就成為他的岳母。

當年趙鏞基因著信仰使肺病康愈時,他的父母家人都無法接受他要成為基督徒的事實。他們認為他是趙家的長子,不但要盡孝道奉養雙親,並且要傳宗接代,繼續祭祀祖宗的香火,父親最擔心的就是趙鏞基從此再也不祭拜祖先了。“如果你硬要做基督徒,去吧!但可不准在我們家做。去吧!去痛快地做吧!”那時,父親曾嚴厲地拒絕他。使他不得不忍悲含淚地離開家到釜山謀生。

沒想到,多年後,在趙鏞基進了聖經學院期間,母親也開始上教會了。有一天,母親聚會完回到家,她鄭重地向丈夫宣佈,她已經受洗了,但趙父反應極為冷淡。有一天,他說道:“首先是老大,現在是太太……現在可好了,全因為我家裡出了些基督徒,害得我日子也過不下去了。”他決心前往漢城和兒子好好談一談。

當父親來到聖經學院時,正好遇上學生作見證時間,趙鏞基看到父親前來極為興奮,迫切地為他禱告:“神啊!請拯救我的父親!請拯救我的父親!”父親聽了講道和見證,心中竟有所感,“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聖經上的話他一句句聽進去了。

趙鏞基終於有機會和父親展開面對面的談道,他幫助父親從儒、佛、道三家理出一條認定基督的新道路來。趙鏞基邀父親和他一起禱告,向神認罪並求神赦免,父親終於邁出了信心的第一步,朝著的生命目標邁去。趙鏞基非常高興,原來反對他的父母終於和他一樣,擁有耶穌基督的信仰了!

重病時為他迫切禱告的崔子實
過後不久,一場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在韓國發生,成千上萬的韓國人死於這次的流行性感冒,國家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趙鏞基也不能倖免,他不能進食又發高燒,躺在宿舍裡呻吟,等待著死亡。院方把崔子實召來,由於她是合格護士又特別年長,院方破例准她進入男生宿舍。

崔子實看著這奄奄一息的人,用手按著他發燙的額頭,為他迫切地禱告。她細心地照顧他、喂他喝湯、吃水果,終於有一天,他開口了,他漸漸有了生機。經過這一場煎熬之後,他們心靈更加相契。他很誠意地對崔子實說:“我應該稱你為母親才對。我的母親生了我,你則救了我。”

一九五八年三月畢業後,他原計劃到美國進修,由於跟崔女士的密切連繫,他答應在她已打下基礎的漢城大棗洞區,協助她教會開荒的工作。時值韓戰結束後第五年,由於戰禍的波及,漢江沿岸仍然到處是密密麻麻的克難房子,進到教會來的人往往是饑餓或殘障的難民。

開始了帳篷中的福音開荒工作
崔子實展開了挨家探的工作,趙鏞基則備好當民眾到教會來時,要對他們說些什麼。他強調愛,也幫助人們重建思想。肺結核患者、沮喪無望的人、偷竊者、兒童……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來參加聚會,有些病人嚴重得當眾吐痰嘔血。崔女士煮了一大鍋玉蜀黍給他們吃,安慰他們、為他們禱告。

進教會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只靠一個帳篷已經不敷使用,後來又在崔家門前搭起了第一座帳篷。戰後,由於糧食不足,禁食成為韓國牧師極平常的習慣。他們常說:“一隻裝滿了水的茶壺是發不出聲音的。”他們教會的人數漸漸增加到五十人了。帳篷裡歌聲不息,每週也開始舉行通宵禱告。

趙鏞基仍然沒有桌子也沒有紙可以預備講章。他開始向神祈求改善生活條件。他向神求一張吃飯和寫字的桌子,一張椅子和一輛腳踏車。“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馬太福音二十一章22節)“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約翰福音十四章13節)這三樣東西,後來上帝真的都以他奇妙的方法為他成就了!

就在趙鏞基做教會工作的第三年,韓國政府備召他入陸軍服役。在接到徵召令之前,他的牧師執照被神召會差會吊銷了,因為他們的教會成長得太快了!韓國人很尊重年齡,人們常不敢太成功或太早成功。同時差會又認為他的帶領方式跟他們不同,他應該從現代神學的觀點更仔細地研讀聖經。

在他入伍期間,有一位新來的宣教士何約翰,正結束非洲的宣教工作,來到韓國旅行佈道,他看到趙鏞基優異的翻譯能力因而十分賞識他,當趙鏞基在軍中服役時,何約翰便來與崔子實同工。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五日他們搬到西門鬧市區,稱為奮興中心,會友人數增加到兩百名。趙鏞基入伍後,曾因骨病而接受長達八個小時的手術。服役七個月後,他接到傷病免役通知,因而提早還鄉重新回到西門教會工作。

正式更名純福音中央教會
一九六二年二月十八日,他們舉行新堂的奉獻禮拜,教會的人數不斷直線上升。一九六三年五月十三日奮興中心更名為“純福音中央教會”。兩年後,趙鏞基的牧師執照重獲領發,何約翰謙居副牧師,把趙牧師提升至領導地位。趙鏞基牧師工作得比以往更勤奮,他總是好像在跟世界競爭似的,經常工作過度。

撐到一九六四年,他崩潰了!這時候會友擴充到兩千人,每週日要分四堂主日崇拜。有一天,他為人施洗達兩小時,又幫一位外籍講員翻譯,輪到他講道時,終於昏倒在臺上。醫生建議他改行或長期休息。住院一星期後,醫生不同意他出院,但他卻說服幾位執事,把他從醫院接到教會講道。抬上講台,結果他只講了八分鐘又昏倒了。

選賢任能授權分工擔當重任
再度被送回醫院後,他下定決心要克服健康上的困境。在病床上他從第一頁開始細讀聖經,當讀到“出埃及記”十八章18節時,這段話一下子把他敲醒了:“你和百姓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建議摩西: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他曾試圖一個人包辦所有的事。主持所有的禮禮、婚禮、追思禮拜,計劃所有的聚會、為病人禱告。現在葉忒羅告訴他,要從人群中選賢任能,授權給他們分擔重任。他決定服從聖經,開始起用執事與女執事。訓練他們,使他們可以獨當一面。他被迫游泳、打高爾夫球、散步、遠足……從事這些事,在他看來像是浪費時間,結果證明有益於他的身心。

與金聖惠小姐共締良緣
一九六五年三月一日,他和崔子實的女兒金聖惠小姐結婚,這時他二十九歲,金小姐二十三歲。金小姐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在音樂上的造詣極深。婚後一年,他們的大兒子希濟出世了。趙鏞基的工作依然很忙碌,常常抽不出空來陪家人。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看到他們教會增長如此快速,有很多神學生、牧師、傳道都紛紛來向趙牧師請教:“請把你們的秘訣告訴我們,你們用什麼方法使教會如此迅速增長?”他的回答總是:“秘訣就是在於聖靈。我們是仰靠上帝的聖靈。”

一九六八年,他從韓國國際學院法律系畢業,同時獲得美國加州伯大尼聖經學院頒贈榮譽道學博士。但他最喜歡的頭銜就是牧師。

興建大禮拜堂以容納眾多的會友
趙鏞基牧師除了開創世界最大的教會之外,他為病人禱告治病的特殊能力亦遠近揚名。有很多人親眼目睹他擁有像哥林多前書十二章所描述的醫病恩賜。心臟病患、胃癌、瘸腿、耳聾……等等很多的病人因著他的禱告而痊癒。純福音教會的會友,因著家庭小組工作推展的成功,每年都在繼續擴大、成長中,原先所使用的會堂早已不敷使用了。趙牧師打算在國會大廈前面蓋一座可容萬人的大禮拜堂。

當他召開長老會議時,眾人都為這筆龐大的兩百五十萬美金興建費擔心。

“牧師,你計劃在美國籌款多少錢呀?”有人問。“各位弟兄,美國又不是我們的神,我不打算在美國募一文錢。”“那你打算向美國銀行借多少錢?”  

“一毛錢都不借。”牧師,這個計劃太不理智了,你只是個傳道人,又不是做生意的。”召開執事會時所得到的反應和結果仍然一樣。

趙鏞基決定和妻子商量,從自己的家庭做起。但房子是妻子的,兩個孩子尚年幼,她是否同意賣房子呢?他不住向神禱告。他想如果孩子再大一點,也許情形會不同,但目前兩個孩子都太小,老二還是個嬰兒,孩子們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聖惠來自北韓,從小就嘗到無家可歸的滋味,她更需要安全感。

有一天,聖惠默默地把房屋所有權交給了他。她哭泣著,全身顫抖不已。這房子是神賜給他們的,現在她願意把一切都獻還給神。建堂期間,正逢韓國全面向現代化邁進,漢江上架起了橋梁,遍及全國的捷運系統,像大動脈般朝四面八方延伸出去。

遭逢石油危機物價飛漲的困境
這期間,遭逢了石油危機,包商毀約要求增加建築費、銀行拒絕巨額貸款,會友們也紛紛失業。這時他面臨著巨大困境。建築公司準備控告趙鏞基,因為他付不出追加費用,教會積欠了電力公司、污物處理公司、營造商費用……他的桌子堆滿了賬單。他就像喬布一般面臨著苦況。長老說:“我早就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下場。”會友開始抱怨、離開。他甚至想到死,此時如果說他真怕什麼?他怕活著,怕要活著面對這麼多的困難。

神跡再度在他們當顯現
他開始在神面前呼喊著:“主啊!赦免我!”他禱告說:“父啊!原諒我的一意孤行,我所犯的最大錯誤是把綜合大樓加進去。”太太曾經勸阻他不要這麼做,但他沒有接受。下個禮拜日,趙鏞基在教會當眾承認了自己的剛愎自用,每個人都彼此認罪,神跡開始又在他們當中發生了!

一股新生的氣氛正在醞釀著,大家更積極參與禱告會,為工程向神感謝!每個人盡自己所能的建堂奉獻。聚沙成塔,在會友們通力合作下,付清了貸款,大教堂在大眾同心協力下最後終於完成了。一九七二年應邀在新聖經殿證道的是有名的葛理翰牧師。

一九七四年會友人數達到兩萬三千人,崔子實牧師開拓了禱告山,成為每年從世界各地擁來的信徒禁食禱告的聖地。到了一九八○年會友人數突破十萬大關!

他們在漢城成立了出版公司,並開辟廣播節目,籍著無線電播送希望的資訊和追求成功的原則。他們更進而開辦夜校,提供任何階層、學齡有心向學的人接受初中、高中教育的機會。

他們每個月領聖餐用的葡萄酒和餅,竟然需動用幾卡車、幾大桶的米來做成。由於會友數目太多,他們為龐大的信徒分成一萬個大組(注:這是八○年代中期的數據,與現況可能有所不符),透過經訓練的小組長,著手組職領導。

每位會友的數據都依序編目分類,存放在地下室的會友數據文件室,其規模就像戶政管理所一樣大而井然有序。

要有成功的心志及意念

“要有成功的心志及意念,要勇於接受新的思想。”“一個人如果能接受基督和他的愛,那個人可以成為更有創造力、更積極、更多結果子、更有進取心和喜歡心的人。”“你擁有的愈多,神對你的要求也更多!”這是今天趙牧師常強調的積極思想信念。

目前韓國純福音教會已成長至七、八十萬人,趙牧師除了主領主日崇拜外,還主持電視台、廣播電台福音節目。每年還經常應邀至全球各地主領佈道培靈會。在國外時,他用“保羅”這個名字,新約聖經中的保羅是個織帳篷的人,今天,這位建造世界最大教會的趙鏞基牧師就和保羅一樣,同是信心的一代巨人。

誠如先知以賽亞所言:“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以賽亞書五十四章2-3節),趙鏞基牧師的確做到了!

趙鏞基自己說:“如果我真有什麼恩賜,那就是‘大膽’了,還有就是聖靈充滿!”

(注:本文取自八○年代中期“宇宙光出版中心”所提供的資料。文中所有統計數據均針對當時情況而言,與現況可能有出入,僅供參考。)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