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復活節的由來與真義】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他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通常與耶穌受難日一起放假。今天,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耶穌基督只吩咐門徒要記念自己的死亡。

復活節原本是古代異教的「春節」,是慶祝春回大地一切恢復生機的節日。復活節可追溯到古巴比倫的愛情、生育和戰爭女神『伊什塔爾』 (Ishtar)。後來,此女神變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 Eastre(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 Eastre 此字有東方(即 East)的含義,因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亞歷山大·希斯洛普著的《兩個巴比倫》說「Easter」『音譯『伊斯特爾』,即復活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Easter是個名字。 源自迦勒底,跟基督教沒有關係。Easter其實就是『阿斯塔特』,即天后『貝爾斯特』的頭銜之一。考古學家萊亞德在亞述的碑銘上發現,『貝爾特斯』這個 名字就是指古巴比倫的生育和戰爭女神『伊什塔爾』。這就是『復活節』(Easter)的來歷。 

復活節會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因為春分之後便開始日長夜短——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由此,這正好是耶穌復活——光明戰勝黑暗的寫照。


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訂明了復活節是星期日,因星期日被教會視作為安息日,即耶穌死而復活的日子,所以復活節就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

此後每年3月21日以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惟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自古以來均十分複雜,拉丁文Computus(計算)一字更專指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而羅馬教會及東正教會的計算亦略有差異,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 

1997年,國際普世教會協會在敘利亞召開會議時,曾建議改革計算復活節的方式,並建議統一東、西教會的復活節,但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仍沒有跟隨。

在西方,與復活節相關的物品有復活節兔和復活節彩蛋。傳說復活節彩蛋都是兔子的蛋(但事實上,兔子其實是不下蛋的,所以復活節彩蛋其實都是雞蛋),有些人喜歡在蛋上畫各種各樣的鬼臉或花紋。而這些民間風俗都是起源於非基督教的。

因這節日的淵源最早並非來自基督教,所以仍有一小拙信徒不守這復活節,其實我們要看的是這日子灌予的意義,基督復活這歷史事實總在一年中某日發生過,復活節不記念,推動這種記念那又應在何日呢?


基督耶穌捨命釘上架的愛,應全人類一同記念,我們也不是在推動全球使更多人認識並得著救恩嗎?生命的活復,帶來我們人類的希望,就如春臨大地一樣,盼望我們一同記念,感謝主的救贖。 


《聖經》約翰福音11章25-26節
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