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NBA林書豪北大演講:從高山到低谷,因信仰而從容】

2015今年6月20日,林書豪來到北大演講,他從信仰的角度分享了那段經歷:過去三年我失去了很多,失去了首發位置,資料在不斷下降,贊助商對我的價值也在不斷下降。他談到了1月23日湖人對馬刺的那場比賽。那是我這些年來第一次完全健康的出現在球場,但卻沒有上場機會。坐在那,我想起剛進入NBA的時候,也是很長時間沒有上場機會。林書豪說,第二天我坐在返回洛杉磯的飛機上,一直在思考家人,我一路上都在哭,而且是嚎啕大哭。過去三年都沒有哭過,那是我人生最悲哀的時刻。我付出了那麼多努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三年後,我又回到了原點!

“只聞新人笑,不聞舊人哭。”就是NBA的規則,即便你是再閃耀的巨星,當你年老打不動時,除非急流勇退,否則只能坐冷板凳。林書豪是1988年的,按說還年輕,卻已品嘗到輪回的滋味。如果他不是當前NBA唯一的華人元素,如果不是考慮巨大的中國市場。他還有多少上場機會,恐怕很難說。

失而復得易,得而復失難。何況林書豪確實憑藉努力創造過奇跡。他風光的時候,上過《時代》雜誌封面,被評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得到許多做夢都想不到的頭銜。但當他從高山滑向低谷,鏡頭逐漸從他身上移開時,一切都變了。因為這是NBA,它只看你打球,打得好贏得金錢和榮譽,不好了挨駡、炒魷魚,那裡最缺的就是耐心。

在經歷這番痛苦掙扎時,林書豪是否放棄了呢?沒有,因為陪伴他的還有神。林書豪開始想到“有時候只有在你失掉了什麼,你才會珍惜所擁有的。喪失這些成績、以及贊助商對我的價值,讓我更清楚的看到神在我身上的意義。”他發現人生對成功的定義應該更廣闊。他越接近主,對成功的定義就越清晰。社會定義的成功不一定是真正的成功。人們無法在這樣的成功裡一直得到滿足,最終會走向一個閉環。

什麼才是成功的定義?雖然成為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一直是他堅定的夢想。但林書豪說,“如果只是成為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這個夢想太空泛而且沒有盡頭,現在我的目的是盡力成為最好的球員,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宣揚主的榮光!希望通過我所建立的平臺和我的影響力幫助更多的人,借著所建立的基金會幫助更多的小孩接受教育,這樣的目的要比無止境的追求更有意義的多!”

在剛剛結束的季前賽上,林書豪出場6次,場均拿下15.3分、4.3個籃板和3.8次助攻。球隊6場全勝。轉投黃蜂的林書豪有望成為新賽季最佳第六人。他拋卻包袱,找回自己,帶著信心再次出發了!

據統計,富有的NBA球星退役後,5年內,有超過40% 的人淪為赤貧。這一比例在退役棒球明星中超過50%。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英女王聖誕演講: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燭光】


女王的聖誕演講已經成為了英國人耶誕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1952年開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每年都會在12月25日這天發表致辭,今年已是第63次。


2015年聖誕演講,女王身穿一套銀白色的粗花呢日間套裝,左肩前側別著一枚鑲有鑽石的海藍色襟針,那曾是英女王母親的飾物。



女王在今年的聖誕致辭中敦促人們在黑暗中尋找希望,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燭光。這一年災難重重,人們面臨了極端恐怖分子的襲擊,數百萬人難民逃離家園。女王在致辭中表示:“確實,今天全世界都曾不得不面對一些黑暗的時刻,不過,聖經《約翰福音》中有一段關於希望的篇章,我們常常會在聖誕頌歌中聽到:‘光照自黑暗裡,黑暗未曾勝過光’(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 and the darkness has not overcome it)”



今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紀念,89歲的英女王再次向那些參戰的人們表示感謝,感謝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耶誕節是一年中“銘記令我們心存感激的一切”的時刻,女王還感謝“那些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愛與幸福的人們”,首先就是家人。



英女王坐在白金漢宮“18世紀廳”的桌子旁錄製她的聖誕講話,作為少數女王可以公開發表自己看法的場合之一,聖誕致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年度大事,而且一般都是女王親自動筆寫。



聖誕致辭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932年,那時女王的祖父喬治五世在耶誕節當天,用廣播的形式對一年來的大事件進行總結和展望。然而真正將君主聖誕致辭這一傳統鞏固下來的是1939年的聖誕演講。時值二戰爆發,世界大部分地區都面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身著海軍上將的制服,英王喬治六世在英國民眾最需要鼓勵和勇氣的時候出現在了無線電臺,將他的信念通過講演傳達給自己的人民。

1939年聖誕演講(英王喬治六世)這位在二戰中與英國民眾患難與共的國王發表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講話,也就是奧斯卡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中演繹的場景。戰時聖誕演講鼓舞了士氣,強化了信念,團結了民眾,國王的演講被稱為“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因此當戰爭結束時,聖誕講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英國王室傳統。 1952年女王第一次進行聖誕致辭繼承父親的傳統,伊莉莎白二世從1952年起開始進行她的第一次聖誕演講;1957年,聖誕演講第一次以電視播出的形式面向大眾;2012年,女王演講又以最新的3D形式錄製並在電視臺上播放,這充分體現了她對於新事物的接納。女王不僅把每年的聖誕致辭看作一種職責和義務,更是當作和民眾直接交流的機會,並借此表達對民眾關注的感謝。

聖誕演講的播出時間是25日格林尼治時間下午三點,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這是大多數英聯邦國家能夠收聽廣播的最佳時間。隨著技術的進步,觀眾們可以從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多種管道收看女王聖誕演講,然而播出時間仍然依照傳統定在下午三點。很多英國人在聖誕大餐後都會聚在一起準時收看,英女王的講話同時在視頻網站YouTube的皇室專屬頻道上播出。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劉志雄:你現今所從事的工作,有神的呼召嗎?

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什麼樣的工作才能讓我們得到滿足呢?

人如果只是為了金錢而工作,很快就會發覺就算賺再多的錢也不能得到滿足,因為錢永遠賺不夠,反而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痛苦。似乎錢賺得越多越痛苦,事業越成功越痛苦。

有一個中國企業家來美國時,我們給他傳福音,他就信主了。當時他的事業非常成功,但他告訴我,在他還未信主前,事業越成功,痛苦也越大。雖然在他那個行業裡他已經相當成功了,但他的壓力也大得不得了。他一方面擔心別人會迎頭趕上,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會力不從心。

失敗對人而言縱然可怕,但成功也相當可怕,因為很多時候,成功帶給人的是更深遠的失敗。

《申命記》8章6-17節說:“你要謹守耶和華你神的誡命,遵行他的道,敬畏他;因為耶和華你神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從山谷中流出水來。……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無所缺。那地的石頭是鐵,山內可以挖銅。你吃得飽足,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神,因他將那美地賜給你了。……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

的確,失敗固然可怕,但是成功更可怕,因為成功會讓我們妄自尊大,以為這些成功是靠我們自己的智慧、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和本領取得的。

如果我們不知道工作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討神喜悅;如果我們不知道工作的果效未必是因著我們的努力,而是因著神的恩典和祝福;如果我們不知道神把我們擺在工作中,是為了要我們做光做鹽,為他作見證;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些道理的話,那麼即便我們成功了,又何嘗不是悲哀呢!

主耶穌在地上曾跟我們說過:“你們是世上的鹽。”主沒有說:“你們要做世上的鹽。”

信了主,主的生命已經在我們裡面,我們就是世上的鹽。那麼我們身上的責任是什麼呢?我們既是世上的鹽,那麼有沒有活出鹽的樣子呢?我們既是世上的光,那麼有沒有活出光的樣子呢?

今天神給我們工作和家庭,其實都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讓別人通過我們看見主的榮美,所以基督徒必須要工作,不論有錢沒錢,都必須工作。

那麼,是依自己的意思選擇做什麼工作,還是回應神的呼召來工作呢?

我常常很好奇,基督徒找工作,跟未信主的人找工作有什麼不同。我們根據什麼來判斷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呢?

你現今所擔當的工作,是神呼召你進入這個行業裡的,還是你自己千挑萬選找到的?或者是剛好碰到這個位置,不是你選的也不是你受了呼召,由不得你就被丟到這個位置上。到底是哪種情況呢?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有什麼差別,要考慮的條件是否一樣?

我們往往認為基督徒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也應當根據自己的興趣、所受的訓練、面對的機會和理想的待遇來選擇。

我還記得我的女兒即將從賓夕法尼亞大學財經系畢業時,她給我打了個電話,她覺得神在呼召她,叫她不要去華爾街工作。

我就問她:“那神呼召你要去哪裡工作呢?”她說神呼召她去教會帶領年輕人。

我第一反應是:“唉呀!你到底有沒有好好禱告啊!神真的有呼召你嗎?”我女兒給我的回答很有意思,她說:“爸爸!如果我今天是要去一家很大的公司上班,你還會問我,神真的有呼召我嗎?”

聽了這話,我不禁認真思考起這個問題。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不在於窮養與富養,在於教養】

夏丏尊說過:「沒有愛的教育,猶如沒有水的湖。」換言之:教育就是愛,就是在這裡長久守候,並且留著燈、留著門。

一個生在富人家的兒子,父母不可能會讓他像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而一個生在窮人家的女兒,父母也一樣不可能讓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樣,過著披金戴銀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其實,只要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看看那些有作為的偉人或卓越者,並不是窮養與富養的結果,而是教養使然! 

不管是司馬光,還是曾國藩,都為中國在對子孫的教養上點燃了一盞盞的智慧之燈。特別是諸葛亮的教子書,更是寫得語重心長、言簡意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教子書中雖然有一個「儉」字,但絕不是「窮養」的意思,可以說節儉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永恆的美德,不管他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可見,教養,就是讓一個人從年幼之時,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與「非」的標準,是必須懂得的事理和常識; 

教養,是一個人內在的良好的品格修養映射于外的優雅和從容之美,能讓一個人從骨子裡飄出芳香來。 

所以,當一個人擁有了良好教養的時候,他就能舉止合範,進退有度,在取捨之間能把握好分寸; 

在成功之時,他可以喜不自勝,但不會得意忘形; 
在失敗之中,他可以黯然神傷,但不會意氣消沉; 
為官為富為貴,不會泯滅良知,不失側隱之心; 
身為布衣匹夫,依然會傲骨凜凜,心清魂淨地做人; 

在犯了錯誤之後一定會從自身去找癥結,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脫責任… 

教養,不是富貴人家的專屬,也不是貧窮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個家庭或父母或教師都能送給孩子的一筆無價之寶,是為孩子心靈世界打造的一盞智慧之燈。 

孩子生於貧窮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自己怎樣的立足現實和發展自我; 

孩子生於富貴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優勢開拓未來。 

因此,教養,是培養孩子成人的靈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是一個讓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 

只想通過窮養或富養的捷徑,劍走偏鋒,看似奇巧,自以為可以出奇制勝,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也不是「窮養與富養」所能涵蓋的;教育孩子是一種智慧,亦是對父母本身所具教養的一種考驗! 


【聖經】箴言22章6節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三個建築工人

三個建築工人在砌一堵牆,有個路人問:「你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牆。」
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邊幹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我們正在建設一座美麗的新城市。」

10年後.......
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繼續砌牆。
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裡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
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看一個人是否能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對待工作的態度。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動適應生活的人,他們不願意奮力崛起,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他們實際上是不思進取的人。另外兩個人,努力向上,積極進取,結果各有成就。

有時候,普通的工作不一定就低人一等,對於許多選擇就業崗位的人們來說,首要的不是先瞄好令人羨慕的崗位,而是一開始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如果幹什麼都挑三挑四,或者以為選準一個崗位便可以一勞永逸,那麼你就可能永遠真正地低人一等。相反,只要你秉持一種積極熱誠的工作態度和全然信靠上帝的心,即使在平凡的崗位上,你也照樣能出類拔萃。願上帝開我們信心的眼睛,不單看見眼前磚頭,而是看見磚頭背後的高樓大厦,更看見一個現代化新城市。

正如聖經所說: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言10:4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言21:5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活潑的生命》 (2015年12月)

【始終如一的誠實人】

當世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決定要指定繼承人時,全世界的焦點都放在他身上,由於在公司擔任要職的都是上上之選,所以「誰會成為繼承人」是當時社會上很大的話題。可是結果出乎大家的預料,卡內基選擇了施瓦博(Charles Robert Schwab)成為他的繼承人,這讓全世界的人都很驚訝,因為施瓦博的學歷只有小學畢業。

施瓦博進入公司時只是一名庭園的清潔工,然而他不只把庭園整理得很乾淨,整間工廠在他手下都被整理得乾乾淨淨,因此他被公司相中而成為正式員工。後來晉升為業務員的施瓦博,又因誠實和勤奮而令人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更被拔擢為卡內基的祕書,從此開始,他手裡總是拿著便條紙和筆,像影子般地跟著卡內基,成為卡內基的得力助手,總是把卡內基的指示毫無遺漏地抄寫下來,並仔細地檢查與執行。

有一天,卡內基在辦公室工作到很晚,當他要回家時,發現施瓦博還沒離開,他驚訝地問施瓦博為何這麼晚還沒下班,施瓦博回答:「我不知道老闆何時會叫我,我怎能離開呢?」就這樣,施瓦博成了卡內基最信任的人,最後成為他的繼承人,取得大企業的經營權。今日,神也在尋找像這樣無論大小事始終如一,忠心到底的人。


聖經金句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男孩的最後一張福音單張】

每一個主日的下午,父親總會帶著他11歲的兒子去城裡發福音單張。有一個主日的下午,又到該發福音單張的時候了,外面格外的冷,還下著大雨。兒子穿上最暖最乾的外套說:爸,我準備好了!"

他的爸爸說:準備好做什麼?"

爸,該我們一起出去發福音單張了啊!"
父親對孩子說:孩子,外面太冷,又下著大雨。"
孩子驚奇地望著父親問:但是爸,在下雨天人們不也會沈淪嗎?"
父親回答說:孩子,我不想在這樣的天氣出去。"
孩子失望地問:爸,那我可以自己去嗎?求求你?"
父親猶豫片刻,說:孩子,你可以去,給你這些福音單張。小心點哦!"
謝謝爸爸!"孩子立刻衝進冰冷的雨中。


這個11歲的男孩走在城裡的街上,挨家挨戶發送福音單張,並發給所有他在街上遇見的人。

在雨中行走了兩個小時以後,他的全身都濕透了,寒冷刺骨。這時候,他手裡只剩下最後一分福音單張。他停在一個角落裡,尋找機會想送出他手裡的最後一份福音單張,但街上的人已經全都疏散了。他開始走向轉頭看到的第一戶人家去。到了門口,他按了門鈴,但沒有人搭理。他再不斷地按了幾次門鈴,還是沒人來開門。他等了一小會兒,還是無人。

當這個11歲的小孩轉身剛要離開,好像有什麼讓他猶豫止步了。他再次回頭,來到那家門口,又按鈴,又使勁兒地用他的小拳頭敲門。他等待著,不知是什麼讓他不願離開那門廊。

這次門終於慢慢地打開了。一位非常憂傷年長的老太太站在門前,她用柔弱的聲音問:孩子,我能為你做什麼嗎?"

小男孩兒用燦爛的微笑和明亮的眼睛望著老太太說:夫人,打攪您實在是非常抱歉,但是我來只是想要告訴您:耶穌真的是很愛您!我來是要給您我手上最後的一份福音單張,上面講了關於耶穌和他的大愛。"他一邊說一邊就把最後的那張福音單張遞給那老太太,然後轉身走了,老太太望著他離開的身影,大聲說:謝謝你,孩子!神祝福你!"

到了下一週的主日上午,那位父親站在講壇上,他問:今天有人想分享見證嗎?在教堂的最後一排,有一位老太太慢慢地站了起來。她的臉上現出榮光說:在這個教堂裡沒有人認識我,我也從來沒有來過這裡。你們知道嗎,在上星期天,我還不是個基督徒呢。我先生已經過世,剩下我獨自在世。上星期天,天特別的冷,外面又下著大雨,我心裡更是倍加孤獨,我到了沒有活著的期盼和意志的地步。我就找了一條繩子和椅子,爬上樓頂,把繩子緊固在房頂的椽木上,然後站在椅子上,把繩子的另一端繫在我的頸項上。站在椅子上的我孤獨無奈、心靈破碎,剛想要踢開椅子,一陣門鈴聲讓我震驚。"

我想,我就再等片刻,等門外的人走開……我等啊等啊,門鈴好像越來越響,還連連不斷,按門鈴的人還重重地敲門。我心又想:在這世上會有誰這樣做呢?從來沒人來按過我的門鈴或是來探望過我。' 我解開脖子上的繩子朝門口走去,門鈴還是一聲比一聲響亮。當我打開門,所看到的讓我難以置信,在我的門廊站著一個我一生中從來未曾見過的、充滿著天使榮光般的小男孩。哦,他的微笑, 我實在是無法用言語形容!

他向我說的話,讓我久死的心開始復甦。他這樣用天使般的聲音向我說:'夫人,我來是想要告訴您:耶穌真的是很愛您!' 然後他把這份福音單張放進我的手中。 當那小天使消失在那冰冷的雨中,我關上門,開始慢慢逐字逐句地閱讀這福音單張。然後,我上到我的屋頂,拿掉繩子和椅子。因為我不在需要這些了。

你看,我現在已經成了永生的神快樂的孩子。我看到你們教會的地址在這份福音單張上,我就來了。我來這裡就是想親自對那及時來到我身邊,主的小天使說聲謝謝,因著他為我所做的,我的靈魂就不至於永遠滅亡了。"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聖誕-上帝的錦囊妙計 (再愛我一次)

再愛我一次
「我們可以再重來一次嗎?」莉玲看著潘磊的眼睛,輕輕地說。這已經是她第二次提出。

「不!我沒法忘記你給我的傷害,也不知道怎麼相信你,維持現狀吧!共同照顧孩子,各有各的生活,不用再彼此傷害。」

「我想要說的是,我之所以想要重來一次,不是為你、也不是為我,甚至不是為了我們,而是不想讓愛我的上帝失望,我想活出祂要我活出的樣子。」莉玲肯定地說。

潘磊的心被震動了,這是那個一直說自己不了解她,在人人都讚他們神仙瞥侶的時刻,卻與別的男人上床的莉玲說的話?分開五年,兩人共同照顧孩子,關係上卻是冷淡而有隔閡。兩年前,他們先後認識了主耶穌,各自加入不同的教會,生命也起了很大的改變。潘磊從一直以來懷恨、受傷的狀況,漸漸看到自己的問題──以為賺錢、讓太太過優渥的生活、不時買禮物給她,就是表達愛的唯一方式。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莉玲最需要他的了解與陪伴。然而,被背叛的感覺仍然在心底,無法磨滅。

那莉玲呢?原本一直在一團混亂中,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婚後感覺孤獨,更無法了解自己為什麼老愛在別的男人面前放電,長久以來,她總不住自責,卻無法從泥沼脫身,直到進入教會,認識上帝,她突然看見自己的問題。原來,她只是要用自己能體會的方式感覺到被欣賞、被愛,現在,她越發體認到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價值。她知道過往的一切上帝雖然都知道,但並非祂的心意,更不是祂的賜福,她渴望按照上帝的教導,每天以大衛王的懺悔詩禱告:「上帝啊!救祢為我造清潔的心。」求主幫助她能棄絕心中的惡念、雜念,讓她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潘磊望著莉玲,突然又有了多年前的心動感覺,迎著莉玲期盼的眼神,他說道:「聖誕節就要來了,或許,我們全家可以一起吃個飯吧!」

莉玲笑著回應:「嗯,我來做大家喜歡吃的菜!」多年來每次面對莉玲的緊繃感覺突然鬆懈了,潘磊禁不住笑著回答:「好啊!真懷念那滋味呢!」


耶穌是我們的生命之光
人總是會以自己的角度觀看世界、理解人,但每個人都是個獨立的小宇宙,我們必須放下自己,才有機會真正走入別人的世界,體會對方的感受,了解對方。

可惜,「放下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以致於從家庭到社會、國家、世界,到處充斥著因誤解、不解而有的衝突、怨恨、破懷。同時,今天我們又是生活在一個自以為是,嚴以待人、寬以待己的社會。因此耶穌以「和平之君」的身分來到世間,使我們不再向這個世界看齊,不被這個社會的潮流風氣所影響,祂要將那道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阻隔的牆拆毀,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和平與愛。


上帝的貼心話
上帝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親愛的弟兄啊,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翰壹書4911節)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節)


摘自:聖誕-上帝的錦囊妙計(宙宇光出版)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仁愛建家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禁食禱告的大能》 作者:崔子實

得了絕症而上禱告山禁食  
(見證:林英玉)

有一天當我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流鼻血,這是過去從未發生的事。我驚訝的不知所措,便用棉花塞住鼻孔。鼻血不久便止住了,就這樣過了一夜。次日早晨,我睜開眼睛一看,因著右邊的鼻孔塞住而難受。於是,我到鄰近的耳鼻喉科去看病,醫生說我是因為感冒太嚴重所引起的,建議我去買噴鼻子的藥。

在我回家的路上,去藥房買了噴鼻子的藥,但是卻沒有好起來,鼻子難以呼吸,病情反而更加嚴重。不僅如此,鼻子裡流濃,而且味道非常難聞。醫生說這是鼻竇炎,要馬上開刀。到了開刀的那天,我和母親一起去醫院,一看見護士們已預備好要開刀,我馬上昏倒,失去意識。母親與醫生和護士都好緊張,不知所措。我再次醒來,醫生對母親說,他害怕遇到像我這樣的病人,所以叫我回去。

之後我的病情每況愈下。於是我以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首爾大學附屬醫院。那醫院的醫生說,我需要照X光和仔細檢查,於是取下鼻子裡的小肉。檢查結果,醫生認為我的病在耳鼻喉科裡無法醫治,就送我到精神外科。透過精神外科的精密檢查後,為了更仔細檢查腦部,而照了電腦斷層。

掃描的結果相當嚴重,我的腦長了瘤,那瘤長出分枝,像雪一般覆蓋在腦上。其中一枝已經延伸至鼻子,塞住了鼻子,才會發生現在的症狀。惡性腫瘤已經擴散至眼睛和耳朵,成為瘤癌、眼癌和鼻癌。醫生說,這已經到了無法醫治的程度。母親和我放聲大哭,此時腦部已經開始會如同爆炸般的疼痛。

於是我走遍了各家有名的醫院,可是診斷的結果都一樣。病情逐漸惡化,鼻子和耳朵也開始流出像血和膿一般的黃色液體,最後我們到原子立醫院接受治療。在接受治療的第七天,醫生說我們無法期待會有任何的果效,建議我出院,當時我如同被宣判死刑。

我們在絕望中回到家,可是母親不放棄任何醫治的希望,只要一聽到有好的中醫,就去尋找中醫,結果仍然沒什麼幫助。後來,母親就去找算命師,他們為我施法要趕出惡鬼。母親最後的方法,就是找來三位乩童,做法三天三夜。可是病情不但不見好轉,反而在第四天我突然自不見了。在這期間,身體已經相當虛弱,再加上連眼睛都看不見了,只好很無奈的躺在那裡等候死亡。耳朵也失去了功能,快要聽不見,過著如同屍體般的生活,因著劇烈的疼痛而不得不倚靠止痛劑。

在那痛苦中,過了一年,當春天來臨時,我已經常常處在昏迷的狀態,病情到了極度惡劣的狀況。

可是有一天,有人帶了救恩的消息來看我。教會的牧師和幾位年輕人來探訪我,牧師為我迫切的禱告。接著,牧師很急切的向我的父母勸說,只要去梧山里祈禱院,疾病就能得著醫治。不信耶穌的父母猶豫不決,無法下定決心。牧師再三告訴我們,生命的主權在於神,無論死活都要全心倚靠祂。我即使要死,也很想去祈禱山。

 隔天,我和父母還有牧師一起去梧山里祈禱院。那時,我的模樣相當可怕,非常瘦,二個眼睛突出來,從鼻子和耳朵中流出膿血,發出惡臭。這些都是後來我才聽到的,那時聽不見也看不見。我被父親背在背上後,坐在叫來的計程車上時,很多同鄉的鄰舍認為,我這樣走了,再也不能活著回來,因此有很多人為我流淚。過了幾個小時後,到達了祈禱院,把我從車上放下來時,我就在那裡失去意識而昏倒了。

我被父親背到了重病患者室。我到達那裡時,因為劇烈的疼痛,於是每二個小時就吃止痛藥。在禱告山的第一個晚上,因劇烈疼痛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隔天好像有點安定下來。雖然來到了祈禱院,我因疼痛而無力,意識昏迷而無法禱告。只是一邊禁食,心中祈求神的手來幫助。在那時候,父母親還不知道禁食禱告的大能是什麼,只為了要救我的信念而禁食,並且努力的禱告。果然,禁食禱告的能力是很偉大的。
  
禁食禱告的第三天,母親在敬拜禱告時,藍色的十字架一直往母親的旁邊經過。就在那天白天禮拜的時間,我的耳朵被打開,很清楚的聽到講道的聲音,神蹟連續的發生著。隔天,也就是禁食禱告的第四天,母親在禱告時,看見異象,這次是白色的十字架往母親這邊湧過來。

那天開始,鼻孔裡的瘤融化流了出來,以致於整個鼻子打通了。禁食禱告的第七天,母親又看見了異像,我的眼睛被釘在紅色的十字架上。隔天,我在聖殿中,突然很微弱的看到聖殿前面掛著的紅色十字架。

哈利路亞!我們全家人不停地流下喜樂的眼淚。禁食一個星期,我的眼睛和耳朵也被打開,不通的鼻子完全被打通了,這是神蹟中的神蹟。 

我們全家人鼓起勇氣更迫切的向神禱告,在不知不覺中耳朵和鼻孔流出的血膿完全止住了。那時候,每天都是神蹟的連續,來到祈禱院的第二個星期時,我可以拉著母親的手,自己走上聖殿。我們心裡產生對神深切的信心,還有不斷湧出的感謝。 

將近一個月時候,我們教會的牧師為了我來到了祈禱院,牧師看到我時,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一天不同於一天地,我恢復了健康,直到我自己能夠走動。我和母親在祈禱院待了二個月的時間。

後來,我一個人留在祈禱院,向神獻上了很多不同的禱告。想到我快死的身體,被抬到祈禱院,不到三個月,我的身體完全得到醫治,並且回到家裡。同鄉的鄰舍和親戚們非常的驚訝,後來就把榮耀歸給神。

身體很迅速地得到恢復,非常瘦的身體再次長出肉來,突出來的眼睛也恢復正常。半年以後,我以正常的身體來生活。現在我們全家都蒙拯救,每天過著家庭禮拜的生活。


書籍資料:
http://coj-macau.com/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1156&search=%E7%A6%81%E9%A3%9F%E7%A6%B1%E5%91%8A%E7%9A%84%E5%A4%A7%E8%83%BD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感恩節的故事

多年前一個感恩節的早上,有對年輕夫婦的一家人卻極不願醒來,他們不知道如何以感恩的心過這一天,因為他實在窮得可憐。

聖誕節的「大餐」想都別想,能有點簡單的食物吃就不錯了。早先若是能跟當地的慈善團體聯絡,或許就能分得一隻火雞及烹烤的佐料,可是他們沒這麼做,為什麼呢?就跟其他不少家庭一樣,要有骨氣,是怎麼樣就怎麼過這個節。

貧賤夫妻百事哀,無可避免的,沒多久這對夫婦就爭吵起來。隨著雙方越來越烈的火氣和咆哮,看在這個家庭最長的孩子眼裡,只覺得自已是那麼的無奈和無助。

然而,命運就在此刻改觀了……

沉重的敲門聲在耳邊響起,男孩前去應門,一個高大男人赫然出現眼前,穿著一身皺巴巴的衣服。

滿臉的笑容,這個男人手提著一個大籃子,裡頭滿是各種所能想到的應節東西:一隻火雞、塞在裡面的配料、厚餅、甜薯及各式罐頭,全是感恩節大餐所不可少的。

這家人一時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門口的那人隨之開口道:「這份東西是一位知道你們有需要的人要我送來的,他希望你們曉得還是有人在關懷和愛你們的。」

起初,這個家庭中作爸爸的還極力推辭,不肯接受這份禮,可是那人卻這麼說:「得了,我也只不過是個跑腿的。」帶著微笑,他把籃子擱在小男孩的臂彎裡轉身離去,身後飄來了這句話:「感恩節快樂!」

就在那一刻,小男孩的生命從此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是那麼小小的一個關懷,卻讓他曉得人生始終存在著希望,隨時有人---即便是個「陌生人」在關懷著他們。在他內心深處,油然興起一股感恩之情,他發誓日後也要以同樣方式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到了十八歲時,他終於有能力來兌現當年的許諾。雖然收入還很微薄,在感恩節裡他還是買了不少食物,不是為了自已過節,而是去送給兩戶極為需要的家庭。

他穿著一條老舊的牛仔褲和一件T恤,假裝是個送貨員,開著自已那輛破車親自送去。當他到達第一戶破落的住所時,前來應門的是位拉丁婦女,帶著提防的眼神望著他。她有六個孩子,數天前丈夫拋下了他們不告而別,目前正面臨著斷炊之苦。

這位年輕人開口說道:「我是來送貨的,女士。」隨之他便回轉身子,從車裡拿出裝滿了食物的袋子及盒子,裡頭有一隻火雞、配料、厚餅、甜薯及各式的罐頭。見此,那個女人當場傻了眼,而孩子們也爆出了高興的歡呼聲。

忽然這位年輕媽媽攫起年輕人的手臂,沒命地親吻著,同時操著生硬的英語激動地喊著:「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

年輕人有些靦腆地說道:「噢,不,不,我只是個送貨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來這些東西的。」隨之,他便交給這位婦女一張字條,上頭這麼寫著:『我是你們的一位朋友,願妳一家都能過個快樂的感恩節,也希望今後你們若是有能力,就請同樣把這樣的禮物轉送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年輕人把一袋袋的食物仍不停地搬進屋子,使得興奮、快樂和溫馨之情達到最高點。當他離去時,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和相助之情,讓他不覺熱淚盈眶。回首瞥見那個家庭的張張笑臉,他對自已能有餘力幫助他們,內生一股感恩之心。

他的人生竟是一個圓滿的輪迴,年少時的「悲慘時光」原來是上帝的祝福,指引他一生以幫助他人來豐富自已的人生。就從那一次的行動開始,他展開了不懈的追求,直到今日。

以行動回報當年他及家人所得到的幫助,提醒那些受苦的人們天無絕人之路,總是有人在關懷他們,不管所面對的是多大困難,即便是自已所知有限、能力不足,但只要肯拿出實際行動,就能從其中學得寶貴的功課,尋著自我成長的機會,以至最終獲得長遠的幸福。

我是怎麼曉得這位年輕人和他家庭的故事,不僅包括他的所作所為,也包括他的心路歷程呢?因為我就是那個年輕人。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感恩節的由來】

末冬初,大地舖滿了落葉。想及當年英國的清教徒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北美大陸追求宗教自由,無意中竟成為美國歷史的拓荒先驅。

十七世紀初,英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 of England)獨尊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一批自稱為清教徒( Puritan)一百零二人、水手三十人,在嚴重的宗教衝突壓力下,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由一群探險商資助,於主後一六二零年九月六日,搭乘「五月花號」(May flower)貨船橫渡北大西洋。在驚濤駭浪中顛簸折騰了六十六天後,這一百三十二人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裡,來到一個遙遠陌生的新世界---鱈魚角(Cape Cod)

五月花號的船員由鱈魚角上岸後找不到水源,船隻繼而轉向美國東北部的麻塞諸塞(Massachusetts)普立茅斯(Plymouth)登陸。當年,清教徒移民者踩著同一塊石頭下船登上美洲大陸,展開新的生命旅程。那塊踏腳石(Landing Stone)現在被妥善地保存下來。麻州政府在原址蓋了一棟紀念亭保存它,以此告訴後代子孫們,先人們的努力就是從這塊石頭起始的。

秋冬交際的麻州,晨昏涼風習習,日夜溫差巨大。眼見楓葉樹梢已開始轉紅,卻還來不及建造棲身之所;又因食物匱乏、食不果腹,嚴寒凍餒下,半數以上的人皆死於飢餓和傳染病。離鄉背井中,倖活的新移民( Pilgrim)憑藉著信仰與勇氣,艱辛地熬過了第一個冬天。

當春季來臨,他們披荊斬棘、種植作物、飼養家禽家畜,胼手胝足的建立新家園。這些可憐的移民者,內心擔憂著印地安原住民可能會來攻擊他們,外患環境的變易以及求生技能的缺乏,異地他鄉裡隔外顯得無助與窘困。然而,這一切都讓樹林間窺探許久的印第安人看在眼底。   出人意外的事終於發生了。

一六二一年三月十六日,SquantoSamoset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他們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真誠的「歡迎」開始了一段不同種族間感人肺腑的友誼。 當地的印地安人不但誠樸熱情地接納他們,還幫助他們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生存安頓下來。Wamapanoag族的印地安人一直提供協助,使他們戰勝險惡的環境。Squanto也教導他們如何造房、耕種、捕魚、狩獵……將幾千年來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累積的生活經驗,與這群新移民者一同分享。

這年的秋天,新移民的生活狀況不僅有了明顯的改善,豐盛的秋收足以供應一季的寒冬,艱辛的流離與苦難的遭遇,終於在上帝賜予的這片新地土上,得到了美好的果實與報償。   歡喜豐收之餘,為了表達心中對上帝的看顧與賞賜,並且也為了回報印第安友人的協助與關懷,誠如中國古語:「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智慧英勇的新移民領袖Captain Miles Standish特邀Squanto, Samoset, Massasoit及其家人,共同慶祝豐收的成果,舉行了長達3天的感恩慶典,並請來Wamapanoag族的資深長老Massasoit擔任嘉賓。

在這3天中,新英格蘭的居民懷著愉悅感恩的心情,享用著親手栽培、飼養的肉類、蔬果與穀物。Massasoit也在節日的第一天以五頭鹿為禮相贈,表達Wamapanoag族人對居民邀請的謝意。宴期間,還簽訂了友好和平協議,協助新移民在Plymouth建設新市鎮。這就是日後所稱的第一個感恩節,而當時的一些食物,如烤火雞、南瓜派、玉米麵包……等食品,也逐漸成為這節日的傳統菜餚。

十九世紀,感恩節已在新英格蘭區成為一項重要的風俗。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正式宣布,將每年十一月最後一個禮拜四訂為感恩節。一九四一年國會法案將日期更改為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感恩節才正式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神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90:12)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作者:張文亮

麵包與愛情

法拉第實在是個可愛的人,撒拉小姐答應與他單獨約會了。但法拉第實在不會選約會的地方,在他第一次約會後回家寫道:

「我的心中充滿失敗的想法,我如坐針氈的不安,
我們到一家麵粉廠邊散步,
我也想帶她看製造麵粉的機器,
沒想到麵粉廠的師傅講完了機器,接著就講麵粉對家庭的重要性,
他每講一句,我就害怕一點,
我彷彿已經看到我的背上多了一大包麵粉袋,
等到他講完,我已經沈重的舉步維艱,
最後是跌跌撞撞的被撒拉小姐扶出去。
現在,我獨坐在家,
麵粉廠的恐怖景象還沒有自我心中褪去,
唉!我為什麼不能立刻消失成為泡影呢?」


撒拉小姐知道與法拉第交往是一件危險的事:這個人不在乎錢,也不在乎名,他在乎的,必定全心投入,不到最後的結果,絕對不會放棄。他所投入的,一定是與實驗研究有關,絕非配偶。除非他能欣賞他所執著的,否則面對的將是長期的孤單。皇家學院的知名教授,婚姻都是有問題的,戴維的妻子是長期哀怨,班克斯的妻子是經常悲傷。研究者獲得的掌聲,經常掩蓋了背後另一半的嘆息。

撒拉小姐一開始就採取一個成功的策略,她與法拉第在相處時,鼓勵法拉第不斷地分享心裡的快樂與憂愁。成功的婚姻是一輩子的戀愛,成功的戀愛是兩個人知道怎麼「談」戀愛。撒拉小姐不站在與研究對立的角色,而是研究成果的分享,她成為法拉第最好的分享者。法拉第後來在日記上寫道:「在我的一生中,對我的喜悅與心理康健,最有幫助的就是婚姻。」當法拉第發現馬達原理的實驗時,第一件事就是跑上樓叫道:「撒拉!撒拉!快下來看!」撒拉正在烤一隻感恩節的大火雞,她卻立刻跟著丈夫跑下樓,看掛在浮木上的電線繞著一根鐵棒轉,她看不懂是什麼研究,不過她卻聽得出丈夫的興奮。當後來的世界慶幸有馬達時,不要忘了,撒拉損失了一隻火雞,難道她不知道火雞會烤焦嗎?


書籍資料:
http://coj-macau.com/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2275&search=%E9%9B%BB%E5%AD%B8%E4%B9%8B%E7%88%B6-%E6%B3%95%E6%8B%89%E7%AC%AC%E7%9A%84%E6%95%85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18歲高中輟學,41歲第一次創業,這樣的經歷在很多人聽起來,都充滿了失敗感。

但他卻因此,成為了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他是松浦彌太郎,擁有一間日本最有性格的古書店;一寫書就火爆得不行;還能把一本老奶奶雜誌改頭換面,變成銷量百萬的殿堂級生活指南。

他說,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這樣的問題或許永遠沒有答案,但只要認真去做,生活就會變得有趣。

為了給嬰兒車做商品測試,讓30多個人沿著河畔走,看多遠輪胎會壞掉。

做麵包爐測試時,烤了2萬隻麵包。

松浦說,人一旦拼命地做一件事就會變得很,不裝模作樣的樣子是最有魅力的。

所以當有人發自內心地感歎:《生活手帖》真是一本很怪的雜誌時,松浦總是感覺很滿足。

但誰又能想到,在41歲的松鋪彌太郎擔任主編前,這本雜誌曾因為太跟不上時代,只能成為奶奶們的身邊讀物。

而松浦,使它蛻變成一本能夠發行100萬冊的殿堂級生活指南。

它教你怎樣釘好釘子、怎樣做出美味荷包蛋,松浦似乎永遠能挑選出什麼是對生活最有用的,並做出最好的選擇。

於是他們都誇讚,松鋪彌太郎是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沒有人能保證自己能一直做出正確地選擇。

18歲的松浦,也曾做過輕率的決定。他討厭學校,於是從高中休學。那時的他只想要逃得遠遠的,於是他在集貨站打了三個月的零工,賺了一張前往美國的機票。

松浦以為到了美國總會有辦法,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沒有朋友,語言不通,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吃飯……每當他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孤獨?,心情便比在日本時更消沉。

你以為你逃開,就能躲避困境。然而不解決,它便會如影隨形。

於是他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如何走出生活的窘境。訓練自己和人打招呼,如何打開心扉,以及如何去生活與生存。

松浦獨特的生活觀,自此萌芽。

在美國的日子依舊艱難,但他漸漸在精神上感受到了愉快,松浦喜歡美國的老書店,收集了很多50-60年代的《vogue》、《life》等雜誌。

後來因為牙疼沒錢看病,松浦不得不回到日本。為了重返美國,他把收集的老雜誌撕開,選出漂亮的頁面簡單裝裱,在地攤上販賣,卻意外收穫了一批新潮的設計師顧客的青睞。

他用這些人買畫頁的錢往返美國和日本,並開了第一家書店。

一般沒有4000本書,就辦不成書店。但松浦的Cowbooks書店卻只有2000本,它們或新或舊,或絕版孤本,每一本都只有自己讀過,感動過,理解了,才會上架。

松浦說,60年代到80年代的書是很有誠意的,它們可以自由出版的,只是純粹為了傳遞自己收穫的感動。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為了商業效益而被批量生產的書。

所以起碼在他們的書店,要對書架上的書無所不知,能夠真誠地分享感動。而2000本,剛好是一個人能讀通的量。

所以松浦的這所認真的Cowbooks,至今仍是日本最具個性的書店。

暢銷作家,雜誌主編,書店老闆,雖然身兼數職,松浦的生活卻擁有著很多自己的時間。

每天五點起床跑馬拉松,7點進公司,下午5點半一定會結束工作。

最愛吃咖喱,但卻規定自己每年只能吃三次。喜歡與朋友聊天談心,但每個月只安排一兩次見面時間。不參加派對,多餘的飯局,三人以上的聚會。

克制,會使欲望變得簡單,只有過濾掉不必要的部分,才能更加專注地去生活,更加享受每一次身處其中的過程。

不僅是生活,這種克制卻自由的處事方式,也被松浦帶進了《生活手帖》的編輯部。

《生活手貼》沒有廣告,讀者成了唯一的贊助商。所以他要求編輯們確認每一頁能不能讓人幸福。希望當讀者翻看任何一頁,都能感受雜誌人製作時的用心。

松浦的編輯部沒有選題會,每天只有兩次Tea time,大家分享遇到的好玩有趣的事情。他要求大家週一到週五91刻上班,5點半一定要下班離開辦公室,週末絕不加班。安排自己的時間,去陪小孩,做做飯,和朋友看電影……

因為他相信,只有用心地生活,才會有所發現,寫出那些讓人感動的事情。

我想,這也是松浦每本書都能夠被追捧的原因吧,用心生活的人,實在難以招人詬病。

想做的是什麼,能做的是什麼,真的找得到答案嗎?有些問題也許我們活多久,就要考慮多久。

怪的松浦,怪的雜誌,怪的書店。怪是人性,是認真的人才有的魅力。

既然,關於人生的疑問找不到答案,活著就要疑惑,那認真生活,也就夠了。


文章來自:取暖生活美學作品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