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哈佛持續76年跟蹤700人一生:什麼樣的人活得更幸福?】


故事要從1938年說起,那一年,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阿列.博克(Arlie Bock )教授覺得,整個研究界都在關心 ,人為什麼生病、失敗、潦倒,卻沒有人仔細研究一下,人如何才能健康、成功、幸福?於是乎,博克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研究計畫:追蹤一批人從青少年到人生終結,關注他們的高低轉折,記錄他們的狀態境遇,即時記錄、滴水不漏。最終將他們的一生轉化為一個答案:什麼樣的人,最可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這個計畫選定的追蹤物件,全部是當時哈佛大學的精英本科生,博克認為他們有很強的自製力,對他們進行跟蹤分析,一定能全面找到促使這群優秀年輕人,獲得人生幸福的各種心理和生理素質。帶著良好的願望,他組織了一支橫跨各領域的科研團隊,成員來自醫學,生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精神醫學和社會工作,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阿道夫.邁耶。基於醫學記錄、學業成績和哈佛的推薦,研究團隊選取了268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這些年輕人在當時堪稱完美:他們是美國最好的大學裡的學生,體格健壯,心理健康,學業優良。

和格蘭特研究專案並駕齊驅的,還有一個名為格魯克研究的項目。這個項目由哈佛大學教授、波蘭裔美國犯罪學家謝爾敦格魯克主持,研究物件包括456名,出生於波士頓附近貧困家庭的年輕人。他們大部分住在廉租公寓裡,有的家庭甚至連熱水也沒有,受教育程度不高,父母也沒什麼文化。最終,兩個專案合併,這724名男性被全面追蹤分析,組成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研究之一,The Grant & Glueck Study。至今為止,這個項目,已經持續了70多個年頭。相關負責人更替到了第四代。

每2年,這批人都會接到調查問卷,他們需要回答自己身體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品質如何,事業成功失敗,退休後是否幸福。研究者根據他們交還的問卷給他們分級,E是情形最糟,A是情形最好。每隔5年,會有專業的醫師,評估他們的身心健康指標。每隔5-10年,研究者還會親自拜訪,通過面談採訪,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目前的親密關係、事業收入、人生滿意度,以及他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是否適應良好。

這724名男性可謂是,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群小白鼠,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經濟復蘇、金融海嘯……,他們結婚、離婚、升職、當選、失敗、東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順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毀健康早早夭亡。這裡面包括形形色色的人,也記錄形形色色的人生。其中有不知名的商販走卒,也有後來成為民權運動家的領袖,甚至還有國會議員,和一名總統,那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迺迪。

現如今,這群人裡面,還有許多人健在,已是90多歲高齡,項目能持續如此之久,連哈佛自己都深感意外。70年間,相關負責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追訪的資料整理成書籍,作出一些概括性的結論。最近一本,便是2012年的,《Triumphs of Experience》。

那麼,七十多年來,幾十萬頁的訪談資料和醫療記錄,最終給了人們怎樣的啟發呢?究竟什麼樣的人,最終能夠比別人活得更有幸福感?2015年,專案第四代主管,哈佛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是社會名望嗎?是財富的擁有程度嗎?還是獲得世俗社會眼裡,所謂的巨大成功?不,幸福和它們沒有直接關係,經過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告訴我們:
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還是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人也罷,不管你是風光萬丈,還是碌碌無為,最終決定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而好的社會關係,總的來說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鄰居交往的人,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們人到中年時,健康狀況下降更快,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麼長壽。


其次,關係的品質比數量重要。
有多少朋友、是否結婚,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決定元素。最讓人感到受傷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齟齬、爭吵和冷戰。互相傷害、沒有愛情的婚姻,帶來的危害會比離婚更加致命。參與者中,一對最幸福的夫妻說,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賴。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哪怕有一點不適,壞情緒就會把身體的痛苦無限放大。朋友之間亦是如此,不要追求數量的多少,該看兩人是否趣味相投。

再者,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
如果在80多歲時,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記憶力都不容易衰退。反過來,那些無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體很快就會走下坡路。當然,幸福的婚姻並不意味著從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歲了,還天天鬥嘴,但只要他們堅信,在關鍵時刻能依賴對方,那這些爭吵頂多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結論,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發:
1. 當智力達到一定水準之後,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與他人的關係水準;
2. 一個擁有“溫暖人際關係”的人,在人生的收入頂峰(一般是55到60歲期間)比平均水準的人每年多賺14萬美元;
3. 智力水準在110-115之間的人與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沒有明顯差別;
4. 兒童時代受到良好母愛關懷的人,平均比沒有母親關懷的人,每年多賺87000美元;
5. 孩提時代和母親關係差的人,年老後更有可能換上老年癡呆症;
6. 在職業生涯的後期,一個人兒童時代和母親的關係,與他們的工作效率正相關;
7. 童年受到父愛關懷的人,成年後的焦慮較少。

結論

既然和睦的人際關係,對我們人生的幸福,有著如此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什麼我們偏偏就做不到呢?我們時常會因為有口無心的話,陷入失去理智的爭吵……

我們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記恨、憤怒乃至嫉妒他人。我們從瑣碎到不能再瑣碎的小事上,不斷壯大我們的負能量和怨恨,為了不值一提的事互相指責。而這些寶貴的時間,我們本該可以拿來陪伴家人,與朋友遠行,與戀人看一場電影……


我們越來越癡迷於社交網路,可以不斷地為陌生人點贊,與一塊冰冷的螢幕日夜不離,和140字的段子交流內心,卻未曾努力打開我們的心扉,和真正那些需要我們也被我們需要的人,來一場坦誠相對的談心……

對於陌生人,我們保持友好,可對於最親近的人,我們反而用盡了猙獰與惡劣。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基於信賴與愛,對方終會原諒我們。而我們卻嚴重地忽略了,自己的言語之失,冷漠以待和長期疏遠,最終會讓每一份原本可以和睦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直至徹底喪失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而往往,我們自負,走捷徑,寧願花巨大的精力在工作上,以功利的目的去結交各路人群,卻不肯花更多的時間,用在維護和經營一段,毫無用處的人際關係上,並以為很多事仍在我們的控制之中,全然未曾察覺到我們早已失去了什麼。


李安在電影《飲食男女》中,借父親之口說道:一家人,即便是各過各的日子,但只有家人之間心底的那份顧忌,才讓一個家有家的意義。推而論之,愛情、友情,莫過如此,短短的顧忌二字,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又有多少人是全心全意做到了?

在TED演講的最後,Robert教授說,在研究的一開始,不管貧窮或富有,年輕人都十分堅信,名望、財富和成就,是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保證。而當他們蒼蒼老去,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100多年前,馬克·吐溫回首自己的人生,寫下這樣一段話,那是對我們最好的啟示: 


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間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一瞬間,也不要辜負。


【聖經】歌羅西書3章18-19節,以弗所書6章1-9節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他們。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
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藝非凡)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世界一直變,沒有人會在原地等你】

馬雲一席話:
打火機出現,火柴消失。
計算機出現,算盤消失。
CD 出現,錄音機消失。
數位相機出現,膠卷底片市場沒了…
消費者直購出現,傳統市場生意萎縮了。
智慧手機出現,4G 出現,回家不用電腦了。
微信,whatsapp 出現,簡訊沒人要發了。
並非誰奪走誰的生意,而是人們更懂得接受新事物!

有人問馬雲,你為什麼那麼成功?
很簡單:《我在做、你在看!》
很多人一生輸,就輸在新事物。
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記住,世界一直在改變,你不主動改變,終究會被世界改變,沒有人會一直的在原地等你!

時間在哪?成就在哪?
把時間用來喝酒;成就了酒量。
把時間用來抱怨;成就了怨婦。
把時間放在自己臉上;成就了美女。
把時間放在養生上;成就了健康的身體。
把時間用來挑剔;成就了刻薄。
把時間用來學習;成就了智慧。
把時間用在家庭;成就了親情。

真讚的一番話 ~~~請傳給你關心的人。


【聖經】箴言6章9-11節,歌羅西書4章5節
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歡慶一個新的開始》 作者:古倫神父


【除夕】
在一年結束之際,人們都非常希望不只是用美酒或者是放煙花來慶祝,而是想在上帝面前,數算過去這一年的經歷,看看自己是否有所成長。

人們用神聖的態度再次回顧這一年,感謝上帝賜予的成功與豐盛,藉此讓我們將不完美的事物,甚至是罪債交託在上帝面前,並且讓這些不完美在祂的憐憫中被除去。藉由我們在上帝面前心懷感謝地回首著過去,這些過去就不會不知不覺地隨風而逝,而如同樹木的年輪一般,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

我們感覺到在我們的內心有些東西成長了,在那裡上帝帶領著我們,守護天使陪伴著我們,而且有新的事物在我們的內心萌芽。默想過去一年,會使我們更接近生命的奧祕。在這種體察中,我們會因此經驗到自我,並知道自己究竟是誰,以及甚麼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需要用喧鬧聲響來慶祝年度的轉換,而有些人則需要靜謐。羅馬人和日耳曼人曾嘗試藉著噪音驅趕惡鬼。那些在今日準備煙花的人,可能毫無察覺,他們正無意識地做著相同的事情。他們想藉著噪音在敵對的勢力前掩飾自己的恐懼,打走魔鬼。不過,此舉是否能奏效,仍是一個問題。

年輕人需要在安靜當中探索時間的奧祕,讓新的一年悄悄的到來。在安靜中他們感知到時間的奧祕-----人類無法抓住時間。


過去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正向我們走過來。新的事物尚未被碰觸,也無法偽裝,根本就還沒有任何特徵,它隱含著一個允諾:一切都會變得更好,新的會比過去的好,新的機會就在此。當午夜時分,修道院的鐘聲響起,象徵在年度的轉換時,我們內心會渴望上帝的祝福,讓新的一年比過去的一年更加美好,讓我們能夠重新開始,並讓過去一年沒做好的事情都能重頭來過。

不過,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刻能夠更仔細地觀察年度的轉換,就會更積極地關注時間的現象。藉由我們專注於當下,過去和未來就會合而為一。我們可以嘗試安靜地生活在當下的那一刻,然後就會瞭解到時間與永恆的合一。這是時間最極致的奧祕,永恆進入我們的時間,在這個當下,時間不再流逝,時間似乎靜止不動。在那時,我們就會知道天與地、時間與永恆、上帝與人都合而為一。

西流士對於這樣的經驗有著相當深刻的形容:
時間即是永恆,永恆正如時間,
因此你不須逕自區別。
當我遠離時間之時,我自身即是永恆。
我在上帝裡面,上帝也在我裡面。

在你慶祝年度的轉換時,你內在有某些東西會轉變,它自己產生轉變,你也將會蛻變。你可以期待上帝,把你過去一年的重擔轉變成美好的事物,期待祂仁慈地看顧你,讓新的一年比過去更好。要相信上帝的巧手在新的一年會肩負著你,引領你。

上帝的看顧會轉化、鬆開,並且擊碎你內在所有的扭曲、糾結以及阻礙你生命之河前進的東西。關注你自己,並且相信你內在的轉化過程。你將在新一年裡產生轉變。你會在上帝為你所創造的最初形象中,逐漸成長,然後你就能夠過著和諧與真實的生活。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體會上帝心腸 顧其芸從破碎見新生】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這節常在安息禮拜聽到的經文,對於顧其芸而言,是在1995年時,神藉著他5歲因腦癌過世的小兒子顧慶祥,從驟失摯愛的家人的極度哀慟中,得著的生命啟示。失去愛子的打擊,有股信念讓顧其芸在隔年傷痛後決定擦乾眼淚,奉獻出小兒子的奠儀,作為教會的第一筆建堂基金,並以「New Life」(新生命)為名,從11人的小組,正式建立教會。 

「我的小兒子不可能死而復生。但為世人的罪被釘十架、死而復活的主耶穌,可以帶出『重新開始』的盼望。」自此,一間教會從死得生。

愛子離開傷痛難以釋懷
雖已時隔多年,顧牧師回想起小兒子仍然眼眶泛淚。他說,自己的兒子慶祥罹患腦癌後,醫生即使努力救治也無力回天。即便他和師母每天為孩子的病情禱告,求主醫治,最後兒子仍然安息主懷。他雖然在小兒子安息禮拜的謝卡上,寫上聖經約伯記一章21節「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耶和華」,但心中久久無法釋懷。

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尋求與沉澱後,顧其芸牧師思考在小兒子慶祥過世這件事件中,「神的心意是什麼?」這讓他在哀慟之餘,更緊密地帶領著一家人抓住神。

顧牧師說,神藉著小兒子的死亡,不僅教他明白生命的奧秘,學習「順服」的功課,更提醒他要把自己的家庭和神的家(教會)都全心經營好,幫助更多還不認識主耶穌的人,都能像他們全家一樣可以打開心門,接受這位「死而復活」的獨一真神,成為生命的救主。

醒來若看見耶穌 就跟著走吧
「從慶祥懂事開始,我和師母就帶領他開始親近主,建立和神親密的關係」顧其芸牧師猶記得,慶祥兩歲時決志,有一次他和哥哥慶宇都罹患感冒,他就禱告求神醫治,隔天起床後,慶祥很開心地跑來跟他們說:「耶穌把蟲蟲殺死了」(意指感冒痊癒)。還有一次,慶祥拿著橄欖油塗抹在兒童主日學同伴的肚子上,因為那個小朋友腸胃不好,慶祥為他抹油禱告祝福。

慶祥是參加完1994年的聖誕節聚會後,腦癌發病住院。顧牧師猶記,在手術前他問當時四歲半的慶祥「會不會怕?」慶祥童言童語地對他說:「怕」。顧牧師就對慶祥說:「如果你醒來,看見耶穌,你就跟祂走;若是看到爸爸,我們父子就一起服事神」。

那次的手術很成功,但不久後,癌細胞增生的速度超乎預期。在顧慶祥生命最後的那段光陰,顧其芸牧師和師母在醫院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看到孩子因為病情加劇頭痛難耐,多次流下不捨的眼淚,慶祥看到爸媽傷心,還忍著病痛安慰他們說:「祥祥在,我愛你們」。

在愛與不捨中學習放手
在顧慶祥離世的前一晚,顧牧師徹夜難眠,抱著他在醫院的長廊踱步禱告。顧牧師說,自己雖然心裏很清楚,他和慶祥在世上的「父子情」即將告一段落,但當孩子在他懷中斷氣的時候,他仍然無法控制地放聲大哭,這是一個身為父親對於孩子的「愛」與「不捨」。

顧慶祥過世10多年後,新生命小組教會從十位數的聚會人數,增長到現在的將近4000人。顧牧師總是鼓勵他的全職同工及弟兄姊妹,不僅要看重「神的家」,也要重視自己的家人,因為家庭就是教會。身為父親的,就是要成為家中的牧者,帶領全家人一起來親近、敬拜主,落實「基督是我家之主」。

一個孩子的離世,促成一間看重家庭及年輕人的千人教會誕生。顧牧師說,因著小兒子慶祥的死亡,讓他們一家人在軟弱的時刻,一起靠主的帶領勝過對「死亡」的恐懼,沒有因為信心軟弱而跌倒,現在可以全家一起在教會服事,這是神對他們家庭特別的恩典。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41947#ixzz4TRA6joBQ   (記者/作者: 論壇報編採  日期: 2014-04-21)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身家19億的千金黃翠如,選擇當小明星,當街吃盒飯!】

1981年出生的黃翠如,儘管出道很早,2003年就已經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為娛樂新聞台主播。可那時候的她並不出名。2007年黃翠如選擇放棄主播的工作,轉身擔任有線娛樂台的節目主持及演出電影,不溫不火。

2012年又轉職至TVB,並於7月拍攝電視劇集《心路GPS》,不火。2013年拍攝《師父·明白了》、《舌劍上的公堂》,依然不火。直到2014年她才憑藉電視劇《愛我請留言》提名TVB最受歡迎電視女主角,12月,獲萬千星輝頒獎典禮「飛躍進步女藝人獎」。漸漸為人所知道。2015主演電視劇《師奶madam》播出,劇中飾演一個愛美麗的「花苹」,憑藉甜美親切的樣貌成為TVB力捧的女演員。


然而,真正讓她火起來的,還是她的顯赫家底。據悉,黃翠如父親的公司股價在一天就漲達14.38倍,身家隨之暴漲達到18.7億元,黃翠如也獲得了一個「19億千金」的新頭銜。但她依然選擇做一個小明星,當街吃盒飯,絲毫不做作。這讓她收穫了一大批的粉絲。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黃翠如經常只穿著百十元的牛仔褲和幾百塊的運動鞋,貫徹樸素的作風。

雖然對於小編來說,六七百塊的鞋子已經很奢侈,可是對於人家的身家來說,那真的很樸素,比我穿10塊一雙的鞋子還要更節省些。黃翠如表示,父親從賣魚小販一步步成為上市公司負責人,令自己深感驕傲。黃翠如還曾經被人看到在尖沙咀買價值80元的圍巾,她自己也大方透露自己外出和朋友吃飯向來有打包剩飯剩菜的習慣。這簡直是堪稱娛樂圈的節儉模範啊。

黃翠如不僅節省,還擅長精打細算。她自己曾透露,在拍戲時曾三天兩夜沒有回家,不是因為工作繁忙,而是她算過花四百元的計程車錢,只能換取三至四小時回家休息及洗澡,所以才決定在公司過夜。這算盤打的真是不得不讓人佩服,看來以後我也得好好學學精打細算的本事了。

翠如曾上載出席台慶頒獎禮時的自拍照,留言指本來約定一位12歲的小朋友到場觀賞頒獎禮,但這位小朋友已不幸離世,她留言:「他跟我說,我想看你拿獎,我跟他說,翠如姐姐今年沒有獎,然後他溫柔地笑著對我說,沒關係,你穿靚一點就得啦。我這位小小的朋友仔上了天家,但今晚,翠如姐姐也為你打扮一下,翠如姐姐很少自戀,但今晚覺得幾靚。應承你,翠如姐姐會加油。」

【聖經】箴言10章4-5節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聖誕節,如何能快樂?】




十二月下旬了,全世界的人們又要慶賀聖誕了。走上街上,處處可見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的文字或圖案。聖誕節前夕被稱為「平安夜」,是普世狂歡的日子。但同時也是許多人酗酒、狂舞、犯罪、縱情…比平常多的日子。照理說,這絕不是慶祝基督誕生該有的情形;這是「犯罪夜」,而不是「平安夜」。據統計,這一夜因著人們的放縱與狂歡,犯罪事件與意外的悲劇遠高於其他日子。如此一來,聖誕如何叫人快樂得起來呢? 


既然這一天已經普遍性影響世人的生活,縱然您不是基督徒,也該好好面對這個日子的意義。所以筆者試著從聖誕的起源與時間,及其意義,和對人類的關係作一初步探討。瞭解真義,『聖誕』才真能快樂。 

※ 耶穌降生的時間爭議 
聖誕節(Christmas)本意是為記念、慶祝主耶穌的誕生。大多以十二月二十五日為誕生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則為平安夜(Christmas Eve)。這節期在第四世紀以前並沒有,可見初期的教會並不過這樣的節期。而且初起之後,有許多不同的日期,有一月二日,四月十八日,四月十九日,五月二十日,和今天全球一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查考聖經,在路加第二章,我們知道主耶穌降生的那日,天使向伯利恆城外牧羊人顯現,宣佈這大好的信息,他們就進到城內證實了這事。但是巴勒斯坦地從十一月到隔年三月是隆冬之日,沒有人把羊牧放在外,乃是放在羊圈內過冬。由此可見,主耶穌不可能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降生,這是確定的。 

十二月二十五日何以被定為基督誕生日呢?因為這是羅馬帝國慶祝太陽神的生日。此日為冬至,一年晝長夜短的開始,象徵光明戰勝黑暗。羅馬帝國接受基督教作國教後,將此日轉為慶祝基督的誕生,並引舊約瑪拉基四章二節基督是『公義的日頭』為證。但我們當知道,這事實上不是聖經的教訓,也不是屬於基督徒的節期,而是其他信仰與傳統的習俗。因此,像加爾文,諾克斯(Knox),英美許多清教徒,以及一些尊崇聖經的基督徒,都不守此節。至於聖誕節、聖誕老人、聖誕樹等更是荒誕,不是出於其他宗教的信仰,就是出於人的想法,都不是聖經所記載或啟示的。 

※ 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中國古時,常以帝王名字稱其年號,誰稱帝作王,就用誰的年號。帝王換了,年號也就改了。如今世界各國都用耶穌降生為紀元,為年號。這表示耶穌是舉世公認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耶穌降生對於世界的影響,人類歷史上無人出其右。以其出生為全世界共同的年號,表徵耶穌的來,帶來了人類的新紀元。在英語裡「紀元前」是用「B.C.」來代表,「紀元後」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基督前)的首字母縮寫;而「A.D.」則是拉丁文「Anno Domini」(Anno是年,Domini是主的意思,意即主的年份)的縮寫。所以,西元紀年制,過去也稱『耶穌基督紀元』。這正應驗了天使報信時所說的,救主降生,是關乎萬民的。所以如今全世界都用祂的年號。 

※ 聖誕不是用來紀念的而是用來傳揚的 
在聖經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了主耶穌的降生。當時有天使說:『看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好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聖經裡找不到一處經文要人慶祝所謂的聖誕節或紀念祂的誕生,卻是要人將主耶穌來臨的信息傳揚出去。因為這信息是關乎萬民,是給全人類的大喜信息。所以重點不該是過聖誕節,而該是傳揚耶穌的降生,帶給萬民救恩。 

※ 降生比誕生達意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一章說到耶穌的出生時,用了一個特別的詞,『降世』。他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表示主耶穌的降生與歷史偉人的出生是有分別的。『誕生』用於對偉大人物出生的尊稱;而普通人則稱為『出生』。但主耶穌的出生是神成為人,從天來到地上,將神帶進人裏面,並將神性帶進人性裡。所以降世或降生應該是主耶穌獨有的尊榮。 

※ 祂來為什麼? 
當敬虔的西緬在聖殿裡第一次看見嬰孩耶穌時,他就說:『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啟示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這段話清楚說出主耶穌來到世上,是預備給萬民的救恩。使徒保羅也曾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值得完全接受的。』表示耶穌的降生,確確定定的目的就是為著拯救世人,成為世人的救恩。 

※ 如何能快樂呢? 
有一首第三世紀時流傳的詩歌說:『基督雖能千回,降生於伯利恆,若未活你心內,救恩仍是無成。』所以『聖誕』要真能『快樂』,就是這首詩歌所說的,關鍵在於基督生在『伯利恆』呢?或是生在你的『心裡』?基督即使能夠一再降生於伯利恆,這如同人類十幾個世紀以來,千千萬萬次的慶祝與紀念。但無論如何慶祝基督的誕生,縱然參加過再多次的聖誕晚會,這一切都不能成為你的救恩,不能成為你心中的歡喜快樂。唯有當基督活在你心內,耶穌真正誕生於你的心房;當世人接受祂為救恩,接受祂作人生的新紀元時,就真能恭祝您:『聖誕快樂』。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聖誕:罪人的慶典】




溫馨、祝福、快樂、平安,一到聖誕節,這些就成了人們最熟悉的字眼;聖誕快樂也成為人們彼此之間最美好的祝願。 是的,聖誕是人類歷史上從沒有過的好消息,救主耶穌為我們誕生,喜樂自然成為聖誕節的基調。 

但是,也別忘了,歷史上那個聖誕,也充滿恐懼、不安、懷疑、痛苦、恥辱,被別人用鄙視的目光盯著,在自己人當中成了外人。極大的喜悅和極大的痛苦並存,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


馬利亞為何驚慌
當天使恭喜馬利亞的時候,馬利亞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中文通行的聖經翻譯成「很驚慌」,也可以翻譯成「極為憂慮」,或者「十分驚惶不安」。而天使對馬利亞的第一個安慰卻是:「馬利亞,不要怕。」(參《路加福音》1:30)馬利亞為什麼驚惶不安?這個問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解釋。



上個世紀,最出色的耶穌傳記作者楊腓力對馬利亞的懷孕如此描述:「9個月之久的尷尬解釋,綿綿不絕的醜聞傳播,好像上帝故意安排令人羞辱到極點的環境,來迎接他自己來到人間……別忘記了小村裡的人對於出身不明不白的小男孩是不會有好臉色的。」連約瑟也準備與他的未婚妻馬利亞解除婚約。馬利亞從聖靈懷孕,這在當時絕對是醜聞!有誰能不懷疑這是馬利亞編造的謊言呢?

楊腓力說:「當全村的人都在談論以利沙伯的子宮蒙上帝醫治時,馬利亞這個未婚的女子卻必須隱藏她因神跡而蒙受的‘羞恥’。……當她覺得上帝的兒子在她腹中踢動的時候,馬利亞不知有多少次會回想天使的話呢?每當約瑟忍受村裡的人,看到他未婚妻的肚子一天一天地大起來,而帶給他羞辱的時候,約瑟又有多少次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遇見了天使,或者期望那不過是一個夢而已?」

作者甚至聯想說:「我們對耶穌的祖父祖母一無所知,他們老一輩的人會有什麼感受呢?他們是否會像今日一些未婚青少年的父母一樣呢?剛聽到這種消息是道德上憤怒的爆炸,然後是憂鬱的沉默,直到後來小嬰孩那雙透亮的眼睛才融化了父母的冰心,給家裡帶來和解。」(以上描述參見劉志雄譯《耶穌真貌之出生:受訪的地球》)

承認理性的無能
《路加福音》說到馬利亞對耶穌行動的種種反應時,幾次使用了反復思想這個詞。既然是反復思想,就表明她常是不明白。她曾反復思想了30多年,這本身也是一種痛苦;但馬利亞還是接受了,相信了。


在《約翰福音》中,多少透露出關於私生子的傳聞。當耶穌指責猶太人行他們的父所行的事時,他們則影射說我們不是從淫亂生的。(《約翰福音》8:41)

人因著罪,恥辱無可逃脫。上帝卻讓他的獨生子來到人間,承受恥辱並解除恥辱。對於耶穌的跟隨者,這恥辱就是十字架。但當我們為了主而背起它的時候,上帝就使這恥辱成為榮耀的記號。

《使徒信經》宣告說: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童女懷孕,是理性無法解釋的,也是科學無法證明的,它超越了自然的所有法則。承認它,就意味著承認理性的無能!

希臘教父屈梭多模說:基督的出生是從上面而來的神跡,那些想刺探這個神跡的人真是可恥!他的出生是沒有方法可以解釋的,但是有無數人見證過他的出生……無論是加百列還是馬太,都不能進一步說明,只能說他的出生是從聖靈而來的。但是怎麼從聖靈而來?用什麼方法?加百列和馬太都沒有解釋,而且這也是不可能解釋的。不要以為你聽到了這是聖靈的工作,就等於已經解開了這個奧秘。我們雖然聽到很多事情,但對這些事情卻都一無所知。

馬利亞如何從聖靈感孕而生下耶穌,我們一無所知,但卻要相信,這難道不是在羞辱我們的理性嗎?但保羅指出: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哥林多前書》1:21)


罪人才慶祝聖誕
耶穌誕生後,最早去伯利恒看望他的是什麼人呢?是一群牧羊人。而且,他們不是主動去看望耶穌的,是被動的,是被聖靈引導的。聖經記載,在伯利恒的野外有一些牧羊人,他們夜間露宿,輪流看守羊群。天使報信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資訊,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加福音》2:10-12)牧羊人,就是一群社會地位非常低下的人! 

此前,聖經中還記載了另外一件事。天使在夢中向馬利亞的未婚夫約瑟顯現,告訴他:「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20-21)

「為你們生了救主」這句話,要與「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連起來一起讀,「你們」是誰?就是一切承認自己在上帝面前是罪人的人。他們深深地知道,無論自己外表的行為多麼好,內心深處都有一堆清除不了的垃圾,一團擺脫不了的黑影,一個見不到底的深淵!


這就是說,慶祝聖誕的人,是一群罪人!只有罪人,才慶祝聖誕!凡是慶祝聖誕的人,就是給自己定了罪:第一,我犯了罪;第二,我不能把自己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難道不是這樣嗎?我特別欣賞一句名言——人所具有的,我無不具有。具有什麼呢?能力嗎?智慧嗎?美德嗎?都不是,而是軟弱、局限、邪惡與黑暗。人所具有的邪惡,我無不具有。所以,我需要聖誕。 

誰在聖誕送禮物
人生最痛苦的,並不在於自己有多邪惡,而在於我不想讓任何邪惡污染自己的靈魂,在於我竭盡全力想要除去心中的一切污垢,在於我渴望讓所有的美善都充滿在自己的生命中。但卻心有餘力不足。別說沒有能力改正自己的全部缺點,就連意識到自己心思意念中的每一個邪惡,都做不到。

在上帝面前老老實實地做一個罪人,實實在在地承認自己的罪,求耶穌基督把恩典隨時賜給我,祈求主憐憫我,這才是真正的慶祝聖誕。若不承認耶穌是主,我們就根本不配慶祝聖誕;若承認耶穌是主,那麼,每一天都是耶誕節。反之,耶誕節就什麼也不是。

上過主日學的小孩子,大概都會記得博士送禮物給小耶穌的故事。博士們是一些什麼人呢?占星家。老師們也許忘記告訴了,舊約中明確禁止占星術。那些虔誠的猶太人、以色列宗教領袖、上帝的聖潔跟隨者,有一個人在聖誕的那一天讚美過耶穌嗎?他們送過禮物給耶穌嗎?沒有,一個也沒有!而博士們送的卻是黃金、乳香和沒藥,它們有著豐富的含義。

聖誕節,如今成了一個送禮的節日,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商家大力鼓噪,親人之間互送禮物。女兒上小學4年級時,他們班級連續4天,同學彼此交換禮物。這沒有什麼大錯。但最大的問題是,耶誕節最重要的禮物,應該送給誰?耶穌;我們又能送給耶穌什麼禮物呢?是信心,相信耶穌基督是救主;或者說接受,接受耶穌帶來的最大禮物——上帝的救恩。

古代教父大貴格利曾解釋說,我們要把整個新生命作為禮物獻給耶穌。他說:「如果我們有從上而來的智慧,借此而在耶穌眼前發光,我們就是向新生的君王獻上黃金。如果我們在心中的祭壇上點燃我們人心的思想,神聖地追求禱告,有屬天的渴望,向上帝發出甜美的香氣,我們就是把乳香獻給他。如果我們捨棄自己,治死身體的種種惡行,我們就是獻沒藥給他。」

聖誕為你而存在
聖誕,就是擁有一切的上帝降卑自己,成為一無所有的耶穌的故事。上帝——耶穌,在窮人當中變得一無所有;上帝變成一個叫花子,向人乞討、借錢。他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言》19:17)耶穌也說過同樣的話,他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馬太福音》25:35)

耶穌並不為這個世界所歡迎,儘管他為萬民帶來最大的祝福,這其實是聖誕這一天不能不面對的真相。並且,他還是被這個世界所棄絕的人。馬槽,是這個世界對他的迎接;十字架,就是這個世界為他預備的終點。

因此,耶穌出生後行割禮時,西面這樣為他們祝福,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譭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加福音》2:34-35)

在十字架面前,看著自己的兒子被釘在上面,馬利亞的心被刀刺透;從耶穌出來傳福音開始,他就成為許多人、許多力量反對的目標。道成肉身的上帝,他誕生於世,卻最終要死在十字架上。這是慶祝聖誕,所無法回避的事實。

古代教父彼得·屈梭羅古說得更好:基督正是為你而生的。他這樣出生,為的是改變你的出生……從前,死亡在垂暮之年等候你;如今,他希望你有一個新生。讀到這樣的話,我怎能不說阿們!

因此,我願和古代教父一同歡呼,上帝要借著耶穌基督再造整個人類上帝要再造世界!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本文首發《海外校園》132期,版權屬OC所有,文/范學德    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