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喬布斯臨終遺言首度公開,震撼靈魂】

喬布斯臨終遺言首度公開「我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而今黯然歎息。」

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總裁,我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

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典範。
但是除了工作,我的樂趣並不多,
到後來,財富於我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此刻,在病床上,我頻繁地回憶起我自己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

我也在深夜裡多次反問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後,已經失去了價值,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

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感到死神溫熱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也許……?

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

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從曾經的叱吒商界,無往不勝,到病床前的無奈歎息,喬布斯的一生達到了極數人所無法達到的高度,末了卻和所有人一樣面對死亡時回想自己的一生,一切的財富在死亡面前都毫無價值,人生中有太多東西是物質財富無法給你的,無休止的追求財富會讓自己變成貪婪的怪物。

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名望實際上也是如此。


聖經詩篇九十篇9~12節: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盛怒之中;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相關信息】    
亞歷山大大帝的最後願望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24歲 放棄成為王妃,25歲 的艾瑪•華森,正走在 成為女王的路上! 】

范冰冰說:「我不嫁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聽起來,很霸氣威武。但是,有了更霸氣的版本,艾瑪·華森(Emma Watson)說:要成為公主,不一定要嫁給王子。

說這話的人艾瑪·華森(Emma Watson),她是《哈利波特》裡面的「妙麗」。肉眼可見的幾年前,還是個灰姑娘來著。那時候的艾瑪還貌不出眾,雖然成為了眾多孩子心目中夢想的「妙麗」,但她並不是萬人迷,她只是一個普通少女。我們眼看著這個臉上長著小雀斑,牙齒不太整齊的小姑娘,長成了美可征服王子的美女。人們形容她為:智慧與美麗的結合。從童星到女神,艾瑪看起來一路風光,其實她的掙扎比同齡人更多。

從小,父母離異,艾瑪平日跟隨母親生活,週末到另一個城市去,跟隨父親。而小小年紀的她,懂得: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從 9歲開始,每天 6點鐘到片場,9 點回家,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常態。當其他小演員都放棄學業,她依舊要求自己做一個每門功課都拿A的資優生。

高中畢業時,她拿到了 3所名校的錄取,她選擇了布朗大學,也以交換學生到牛津大學就讀,並在布朗大學,拿到文學學士學位。

在大學期間,她對外宣稱,不接任何電影。事實上,她也的確除了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拍攝和宣傳,接的工作非常少。於是大學的時間,她成了一名普通學生。她說,這是在享受童年。艾瑪說:不接任何電影,放棄了當紅的演藝事業,成了一名普通的大學生。只因為...她熱愛演員事業,但更想做一個聰明的女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解想要奔向的目標,更要嘗試著盡一切努力去實現。

「我沒有漂亮的牙齒,也不是骨感的女孩。但我想要當一個不管身材如何,都能夠愛自己,仍然覺得自己很棒的,不隨意改變自己的人。」如今艾瑪看起來擁有一切,就像她說的:我有不用工作也一輩子都花不光的錢,但我仍舊想要做些什麼。艾瑪深知自己的影響力,並在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希望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我不要讓失敗的恐懼制止我前進,阻饒我去做我真正在乎的。」

到現在,她一直很努力,但請別傻傻以為,她毫不費力!





【聖經】傳道書4章13節
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


Emma Watson【小檔案】
全名:艾瑪‧夏洛特‧杜爾諾‧華森 (Emma Charlotte Duerre Watson)
暱稱:Em 和 One Take Watson
生日:1990/04/15
身高:169cm 
家鄉:英格蘭/牛津 

艾瑪‧華森1990出生於法國。艾瑪‧華森的父母賈桂琳·盧斯比(Jacqueline Luesby)和克里斯·華森(Chris Watson),兩人於1995離婚。父母兩人都是律師,從小住在法國直到5歲,6歲父母離異後,她就跟母親及弟弟搬到牛津同住。

艾瑪從小就立定志向當演員,因此也在牛津大學附設藝術表演學校「Stagecoach Theatre Arts」學習唱歌跳舞、演戲。 曾就讀於英國牛津著名的小學「The Dragon School」。 2005年就讀城市裡的私立女校「Headington School」。 在演出《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之前,艾瑪‧華森只在學校的話劇裡演過較小角色,無任何其他專業的演出經驗。 包括《Arthur: The Young Years》和《快樂王子》。 7歲時曾獲得「戴茜普拉特詩歌比賽」(Daisy Pratt Poetry Competition)第一名 。10歲時演出「The Young Years and The Happy Prince」戲碼。

擁有經典英國美女特質的艾瑪‧華森,令人驚訝的是,她並未因從小參與電影演出而荒廢學業。 先後進入英國有名的「The Dragon School」、「Headington School」等獨立學校就讀。電影開拍之後,每天也要上5小時的課。在英國高考GCSE考試當中,十個科目拿了8個A+,2個A。這樣的好成績足以讓她在名單上任意挑選世界上知名學府就讀,例如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大學、劍橋聖三一學院、耶魯大學等等……。

2009年,艾瑪在英國高考考取全A的佳績,並被美國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布朗大學錄取。
2011年,艾瑪從布朗大學轉到牛津大學繼續大學三年級的學業。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比爾蓋茨的信仰見證!】

佔據世界第一富豪位置10多年並被譽為超級天才和賺錢機器的比爾蓋茨,忽然向全世界宣佈,他將要退休並將自己所有財產(580億美元)全部捐贈給蓋茨-梅琳達基金會,不給自己的後人留下一分錢。如果加上過去所捐獻的300多億美元,他累計捐款接近900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許多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這也使他成為繼巴菲特之後的又一個將所有財產捐出的超級富豪。

1999年的年初,比爾蓋茨帶著他那個充滿幻想色彩的「維納斯計畫」來到深圳,向中國推廣這個計畫,當時他住在深圳的遠東大酒店,那天酒店廣場甚至酒店旁邊的路上聚集了數以萬計他的「粉絲」,人們爭相一睹心目中世界第一富豪的風采。蓋茨非常有風度的向大家揮手致意,後來他還在酒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當時他很隨意地穿了一件羊毛衫,講到興奮的時候,他還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可細心的觀眾們發現,這位世界第一富豪所穿的竟然是一件已經破損並且袖口上已經掉出線頭的羊毛衫,這讓所有在場的人都驚訝不已。

第二天,深圳的一家報紙便刊登了某專欄作家寫的一篇帶有調侃性的文章,大意是說:那些身穿名牌、珠光寶氣的人,多是沒太多錢的,因為他不夠富,但希望別人知道他很富,而當你富到一定程度以後,你根本不需要在自己的身上顯示出你是個有錢人,就像比爾蓋茨這樣,可以穿一件掉了線頭的羊毛衫出來演講,但卻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自己比他更有錢。

其實只要拿中國的那些富豪平時的作派與美國或者歐洲的那些大富豪相比較,就會發現,原來中國的富豪與外國富豪的生活方式竟是這麼的不一樣。大多數中國富豪都喜歡要面子,所以豪華汽車、豪華別墅、名牌服裝、昂貴手飾、高檔場所消費等等,處處要顯示出他們的與眾不同,當然,除了顯赫自己,他們還需要以這些高檔的消費來討好各級的官員,以從他們那裡得到更多的好處。

而國外的大多數富豪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簡樸的,如巴菲特就居住在一個極普通的居民社區裡,既沒保鏢也沒傭人,居住的房子還是40年前的,開的車是一輛非常普通的舊車,他的辦公室在一幢很小很舊的小樓裡,幾乎沒什麼像樣的裝潢,面積不過20多平方米,有一個去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的中國基金經理怎麼也無法想像,他和全世界股民所崇拜的股神竟然住在這樣一個地方,開的竟是這樣一部車。其實不僅僅是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美國許多超級富豪都是這樣,他們一邊控制著世界的經濟,一邊卻過著與我們這些普通人沒有太大區別的生活。

我們不禁要問,他們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為自己多花一點錢享受享受呢?為什麼不為自己的子女留一點呢?要知道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子子孫孫永遠不用做事情,就可以盡情的享受美好生活。但他們沒有這麼做,他們更願意把這些自己一生的奮鬥所賺來的錢用於慈善事業,用於拯救那些災民、難民和還沒有解決溫飽的窮人們身上。蓋茨-梅琳達基金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於援助非洲愛滋病人。這種在我們看來匪夷所思的捐款舉動,其實有其內在的動因的,他們並不是一時的衝動,也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因為某種政治原因而做出如此驚人舉動的。如果我們從深層次去探究他們的動機,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是他們的信仰決定了他們的行為。

1955年10月28日,比爾·蓋茨出生於美國西雅圖的一個律師和教師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7歲的時候他就能非常熟練地背誦《聖經》裡面的《馬太福音》。《馬太福音》是《新約》裡面最長的一章,大約有3萬字。相當於6本有5000字的中國道家經典《道德經》。背誦《聖經》使他的記憶力得到了空前的開發,他也由此成為別人眼裡的神童。尤其是在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表現得特別的明顯。在他11歲的時候,他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在學校中已經無人能及。

背誦《聖經》為使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從小就酷愛讀書。7歲的時候,就開始閱讀《世界百科全書》,後來稍大一點,又大量閱讀富蘭克林、羅斯福、拿破崙、愛迪生等科學家、政治家、發明家的傳記書籍,解讀這些偉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從閱讀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形成了無比豐富的內心世界,他的言行在同齡人中鶴立雞群,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思想。為他日後成為世界首富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聖經》可以使人淡然一切,可以平復自己的欲望,就是因為虔誠的基督徒蓋茨悟透了《聖經》裡面的一切,才會置之身外商場的爾虞我詐,才會出淤泥而不染,他的成功一多半歸咎於自己從小受到的聖經的薰陶不無關係。

巴菲特也是一位基督徒,他在每年的《給股東的一封信》裡面幾乎都會引用聖經中的話語;在他們的心目中,他們所有的財產都是上帝委託他們管理的,當他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這些財富必須交還給上帝,用到上帝所需要的地方。

「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馬太福音22:21),比爾蓋茨作為上帝所揀選的財富管理者,當他的使命完成時,他便將自己替上帝所管理的財產交還給上帝了。在他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有資格去浪費上帝交給他管理的財產。

這就是他能夠做出把財產全部捐獻出來的理由所在。



【相關信息】
揭秘哈佛“史上最大單筆捐贈”背後的神秘家族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最平凡卻最美麗的低調婚禮 在眾人和上帝祝福裡完婚 Rain:她是我最棒的禮物】


35歲的韓國天王Rain(鄭智薰) 與36歲、被譽為「韓國最美女星代表」的金泰希,19日於首爾天主教「嘉會洞教堂」」完婚。沒有奢排場、也沒有高檔禮服,他們低調步入禮堂,僅邀至親好友到場,在2天前才公佈喜訊。

據當地媒體報導,Rain與金泰希的終身大事花費不超過台幣4萬,樸實簡約,更凸顯他們對彼此真誠的愛----不用華麗排場,只需要廝守一生的真心。

Rain的經紀公司稍晚釋出數張婚禮照片,其中一張雙手交合、跪下禱告的照片,簡單隆重、虔誠真摯的氛圍相當動人。

「大家好,寒冷的冬天,過得還好嗎?我是鄭智薰。」婚禮前2天,Rain公佈親筆信,除感謝出道10多年來持續支持他的粉絲,也宣佈即將結婚的消息。「現在,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家庭,做個好父親、好男人。」

他感謝金泰希,無論疲累或幸福,金泰希總「不離不棄」,並帶給他許多感動,「我們的信任與愛都越來越深,該結出果實了。」Rain也解釋,由於國家正經歷政治經濟動盪,婚禮會「低調、虔誠」的舉辦。據嘉會洞教堂的網站資料,於該處舉辦婚禮,含租借、佈置費用約3.5萬台幣,這場婚禮的花費與倆人所擁有的財富比較起來,可說是相當、相當少。

正如他們期望的低調不張揚,許多媒體直到當天才知道婚禮地點,也僅有至親好友參加。參與賓客包含韓國團體「god」成員朴俊亨以及化妝師鄭泉水,他們紛紛上傳照片表示祝福。其中,鄭純水表示能參加這場婚禮,令她「感激又榮幸」。

2013年,媒體捕捉到Rain和金泰希的出遊照片,女方坦承與Rain交往1個多月。他們的交往很低調,每當Rain上節目宣傳新專輯,無論主持人和其他來賓如何「逼問」,他總是有辦法轉開話題、避免誤會他在利用高人氣的金泰希炒新聞-可看出Rain相當保護女方,且非常重視這段感情。

Rain前陣子推出新歌〈最棒的禮物〉,許多人相信這是寫給金泰希的「情歌」,當節目主持人多次探問他的感情狀況,Rain僅以「是最棒的禮物」含糊帶過。

「她是我最棒的禮物。」Rain說。


嘉會洞教堂裡,金泰希穿著俏麗的白蕾絲短裙婚紗,與身穿黑色西裝的Rain一同領受神父祝福。證婚人除了彼此的摯友-金泰熙大學同學兼演員身分的李荷妮、歌手尹繼尚和PSY,還有一位陪伴Rain受洗的「教父」安聖基。

愛情長跑5年多,金泰希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曾在電視上表示因著信仰,人工流產和婚前性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她的信仰間接影響Rain,他也於2年多前受洗。

他們交往多年,中間幾度傳出婚訊,現在終於互許終身、締結神聖婚約,金泰希在自己的親筆信中,強調會與Rain「互補彼此不足」、「成為對方堅強的動力」。而在成為一個家庭的妻子後,會與先生一起努力生活,也以更成熟的樣貌持續參與戲劇演出。

沒有華美裝飾、高檔排場,Rain和金泰希在至親好友的祝福、彼此的一片真心和上帝的祝福中完婚。這是再平凡不過的婚禮,卻又格外的動人美好。

【相關訊信】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科學證實了,禱告力量有多大】

禱告是基督教的一種重要儀式。那禱告到底又多大的力量呢?科學能否通過實例來證實?

史托維爾(N.J.STOVELL)是美國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過去是一位無神論者,曾耗費許多時間與精力跟其他科學家研究原子的秘密,在其工作過程中,他常遭遇一些無法求得解答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獲得以後,不但有助於科學,也改變他個人的人生觀。


以下是他試驗證明的一個實例:神的力量是正的,魔鬼的力量是負的。

我是一名科學家,曾是無神論者。我那時認為:神不過是人們自己想像出的幻影,我不相信宇宙間有一位愛我的全能真神。有一天,我在一家醫院做一個大實驗,想通過這個實驗,瞭解當人瀕死時,人腦所發生的變化。為此,我們選擇了一位罹患腦癌的婦人,她精神十分正常,是基督徒,對人友善。她自己知道,將不久於人世。

我們在她病房裡,放了一個有高度感應性的記錄器,這個儀器可以顯示她死前的一霎那腦子所發生的變化。另外,我們在她的臥床上,又安置了一個很大的麥克風,這樣如果在臨終前,她說話,我們可以聽見。我們五位科學家站在隔壁的房間裡,焦急地等待著。

那位將死的婦人的最後時刻到了,忽然通過麥克風,我們聽到她在祈禱和讚美神,她懇求神寬恕所有在她生前冤枉她的人,然後以充滿的信心對神說:「主啊!你是你僕人唯一可信靠的力量。」

她接著感謝上帝在她生前給與力量支持她,並確信她是屬於耶穌的。她向神應允,不管她如何遭受痛苦,對神的愛決不改變或減少。她提到耶穌的血赦免了她的罪,她講話時顯示了令人無法形容的幸福,最後她表示,心裡無限喜悅,並期待將與神見面。


我們被這婦人臨終前的禱告深深感動了,她說的話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我從沒有如此哭過,甚至忘記了我們正在做的實驗。這婦人還在禱告著,突然從儀器傳來了滴答聲,只見指標指到了正五百度,並且還要衝過這個最高界限,可見這個婦人禱告時所放射出的能量,已經超過了我們儀器上的最高刻度。

這個科學實驗,我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一位向神禱告、與神交通的垂死婦人,其腦波放射的能量,竟然超過一家對全世界廣播的無線電臺輸出能量的五十倍。這驗證了得過「諾貝爾獎」的醫學博士卡歐爾曾所講的一句話:禱告是產生能量最強的一種形式。

為了完善我們的實驗,我們選擇了一位精神近於瘋狂的人,當我們把儀器按裝好後,讓護士想辦法激怒這位病人,那病人隨即發怒,不斷辱罵,甚至說出褻瀆神的話。儀器再度發出滴答聲,我們震驚地發現,指針指到了負五百度,並且還要超過指針上的限定。

這兩個實驗以科學的方法證實了:神的力量是正的,魔鬼的力量是負的。

史托維爾說:就在我聽那位瀕死的婦人向神切切禱告時,我無神論的人生觀開始消失。我想:如果沒有神,是誰在傾聽她的禱告呢?我為自己以前的無知感到羞愧。

我後來接受了耶穌基督作我的救主,成為了一名充滿喜樂的基督徒。現在我知道了,藝術家們在耶穌頭的周圍繪上光圈,不是出於他們的想像,而是真實神聖的具體表現。

耶穌所放出的光輝。今天依舊存在,神的力量在獲得他赦免罪惡者的生命中顯露了出來。耶穌說過:「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作我的見證。」(聖經:使徒行傳1章8節)

當一個人依照神的心意生活並與神交通的人,會發出神的力量,是正的力量;但當一個人違反神的戒律時,就會發出魔鬼的力量,那是負的力量。各位朋友,若你需要神的力量來對抗罪惡,願意你的生命發出正的力量,我邀請你向神作這樣的禱告:

神啊!你是獨一的真神。我需要你的恩典。我承認我是一個罪人。我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為我的罪在十字架上受死,且死後三天復活。我現在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基督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感謝你赦免我的罪,並賜給我永生。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聖經】馬可福音11章24-26節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哈佛持續76年跟蹤700人一生:什麼樣的人活得更幸福?】


故事要從1938年說起,那一年,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阿列.博克(Arlie Bock )教授覺得,整個研究界都在關心 ,人為什麼生病、失敗、潦倒,卻沒有人仔細研究一下,人如何才能健康、成功、幸福?於是乎,博克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研究計畫:追蹤一批人從青少年到人生終結,關注他們的高低轉折,記錄他們的狀態境遇,即時記錄、滴水不漏。最終將他們的一生轉化為一個答案:什麼樣的人,最可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這個計畫選定的追蹤物件,全部是當時哈佛大學的精英本科生,博克認為他們有很強的自製力,對他們進行跟蹤分析,一定能全面找到促使這群優秀年輕人,獲得人生幸福的各種心理和生理素質。帶著良好的願望,他組織了一支橫跨各領域的科研團隊,成員來自醫學,生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精神醫學和社會工作,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阿道夫.邁耶。基於醫學記錄、學業成績和哈佛的推薦,研究團隊選取了268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這些年輕人在當時堪稱完美:他們是美國最好的大學裡的學生,體格健壯,心理健康,學業優良。

和格蘭特研究專案並駕齊驅的,還有一個名為格魯克研究的項目。這個項目由哈佛大學教授、波蘭裔美國犯罪學家謝爾敦格魯克主持,研究物件包括456名,出生於波士頓附近貧困家庭的年輕人。他們大部分住在廉租公寓裡,有的家庭甚至連熱水也沒有,受教育程度不高,父母也沒什麼文化。最終,兩個專案合併,這724名男性被全面追蹤分析,組成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研究之一,The Grant & Glueck Study。至今為止,這個項目,已經持續了70多個年頭。相關負責人更替到了第四代。

每2年,這批人都會接到調查問卷,他們需要回答自己身體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品質如何,事業成功失敗,退休後是否幸福。研究者根據他們交還的問卷給他們分級,E是情形最糟,A是情形最好。每隔5年,會有專業的醫師,評估他們的身心健康指標。每隔5-10年,研究者還會親自拜訪,通過面談採訪,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目前的親密關係、事業收入、人生滿意度,以及他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是否適應良好。

這724名男性可謂是,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群小白鼠,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經濟復蘇、金融海嘯……,他們結婚、離婚、升職、當選、失敗、東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順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毀健康早早夭亡。這裡面包括形形色色的人,也記錄形形色色的人生。其中有不知名的商販走卒,也有後來成為民權運動家的領袖,甚至還有國會議員,和一名總統,那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迺迪。

現如今,這群人裡面,還有許多人健在,已是90多歲高齡,項目能持續如此之久,連哈佛自己都深感意外。70年間,相關負責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追訪的資料整理成書籍,作出一些概括性的結論。最近一本,便是2012年的,《Triumphs of Experience》。

那麼,七十多年來,幾十萬頁的訪談資料和醫療記錄,最終給了人們怎樣的啟發呢?究竟什麼樣的人,最終能夠比別人活得更有幸福感?2015年,專案第四代主管,哈佛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是社會名望嗎?是財富的擁有程度嗎?還是獲得世俗社會眼裡,所謂的巨大成功?不,幸福和它們沒有直接關係,經過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告訴我們:
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還是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人也罷,不管你是風光萬丈,還是碌碌無為,最終決定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而好的社會關係,總的來說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鄰居交往的人,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們人到中年時,健康狀況下降更快,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麼長壽。


其次,關係的品質比數量重要。
有多少朋友、是否結婚,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決定元素。最讓人感到受傷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齟齬、爭吵和冷戰。互相傷害、沒有愛情的婚姻,帶來的危害會比離婚更加致命。參與者中,一對最幸福的夫妻說,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賴。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哪怕有一點不適,壞情緒就會把身體的痛苦無限放大。朋友之間亦是如此,不要追求數量的多少,該看兩人是否趣味相投。

再者,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
如果在80多歲時,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記憶力都不容易衰退。反過來,那些無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體很快就會走下坡路。當然,幸福的婚姻並不意味著從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歲了,還天天鬥嘴,但只要他們堅信,在關鍵時刻能依賴對方,那這些爭吵頂多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結論,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發:
1. 當智力達到一定水準之後,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與他人的關係水準;
2. 一個擁有“溫暖人際關係”的人,在人生的收入頂峰(一般是55到60歲期間)比平均水準的人每年多賺14萬美元;
3. 智力水準在110-115之間的人與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沒有明顯差別;
4. 兒童時代受到良好母愛關懷的人,平均比沒有母親關懷的人,每年多賺87000美元;
5. 孩提時代和母親關係差的人,年老後更有可能換上老年癡呆症;
6. 在職業生涯的後期,一個人兒童時代和母親的關係,與他們的工作效率正相關;
7. 童年受到父愛關懷的人,成年後的焦慮較少。

結論

既然和睦的人際關係,對我們人生的幸福,有著如此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什麼我們偏偏就做不到呢?我們時常會因為有口無心的話,陷入失去理智的爭吵……

我們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記恨、憤怒乃至嫉妒他人。我們從瑣碎到不能再瑣碎的小事上,不斷壯大我們的負能量和怨恨,為了不值一提的事互相指責。而這些寶貴的時間,我們本該可以拿來陪伴家人,與朋友遠行,與戀人看一場電影……


我們越來越癡迷於社交網路,可以不斷地為陌生人點贊,與一塊冰冷的螢幕日夜不離,和140字的段子交流內心,卻未曾努力打開我們的心扉,和真正那些需要我們也被我們需要的人,來一場坦誠相對的談心……

對於陌生人,我們保持友好,可對於最親近的人,我們反而用盡了猙獰與惡劣。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基於信賴與愛,對方終會原諒我們。而我們卻嚴重地忽略了,自己的言語之失,冷漠以待和長期疏遠,最終會讓每一份原本可以和睦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直至徹底喪失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而往往,我們自負,走捷徑,寧願花巨大的精力在工作上,以功利的目的去結交各路人群,卻不肯花更多的時間,用在維護和經營一段,毫無用處的人際關係上,並以為很多事仍在我們的控制之中,全然未曾察覺到我們早已失去了什麼。


李安在電影《飲食男女》中,借父親之口說道:一家人,即便是各過各的日子,但只有家人之間心底的那份顧忌,才讓一個家有家的意義。推而論之,愛情、友情,莫過如此,短短的顧忌二字,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又有多少人是全心全意做到了?

在TED演講的最後,Robert教授說,在研究的一開始,不管貧窮或富有,年輕人都十分堅信,名望、財富和成就,是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保證。而當他們蒼蒼老去,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100多年前,馬克·吐溫回首自己的人生,寫下這樣一段話,那是對我們最好的啟示: 


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間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一瞬間,也不要辜負。


【聖經】歌羅西書3章18-19節,以弗所書6章1-9節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他們。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
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藝非凡)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世界一直變,沒有人會在原地等你】

馬雲一席話:
打火機出現,火柴消失。
計算機出現,算盤消失。
CD 出現,錄音機消失。
數位相機出現,膠卷底片市場沒了…
消費者直購出現,傳統市場生意萎縮了。
智慧手機出現,4G 出現,回家不用電腦了。
微信,whatsapp 出現,簡訊沒人要發了。
並非誰奪走誰的生意,而是人們更懂得接受新事物!

有人問馬雲,你為什麼那麼成功?
很簡單:《我在做、你在看!》
很多人一生輸,就輸在新事物。
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記住,世界一直在改變,你不主動改變,終究會被世界改變,沒有人會一直的在原地等你!

時間在哪?成就在哪?
把時間用來喝酒;成就了酒量。
把時間用來抱怨;成就了怨婦。
把時間放在自己臉上;成就了美女。
把時間放在養生上;成就了健康的身體。
把時間用來挑剔;成就了刻薄。
把時間用來學習;成就了智慧。
把時間用在家庭;成就了親情。

真讚的一番話 ~~~請傳給你關心的人。


【聖經】箴言6章9-11節,歌羅西書4章5節
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