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虹夕諾雅—8000元一晚,兩晚起住,沒有電視、空調,不管三餐】

虹夕諾雅

月華如練,景色潤在水波中,霧氣泱泱。

晨曦初明,路邊碧樹葳蕤,清泉滑過水渠,
蕩起陣陣微風,吹得心間一片豁達開曠。

來過這個地方的人都知道,它是個世外桃源,
是繁華世界中難得的一片清淨。

這裡就是虹夕諾雅,日本最頂級的度假酒店,
位於距離東京150公里,
東京後花園之稱的輕井澤。

酒店裡沒有電視,沒有空調,不管三餐,
住一晚要13萬日元,
折合人民幣約8000元,兩晚起住。

儘管如此,仍有無數人眾星捧月般,爭相而來,
為的,便是這份難得的清靜。

可就是這樣一家生機勃勃的酒店,
二十多年前,卻面臨著生存危機,幾近破產。

直到星野家族第四代傳人,
星野佳路接手後,才起死回生。

1914年,星野的曾祖父創下這個溫泉旅館,
後來便成了他們的家族產業。

雖然打小就被告知,日後要繼承旅館,
但直到大學畢業,星野的夢想,
都是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他喜歡曲棍球,一日不碰,便覺五臟不調,
十分難受。連父親公司的老員工都知道:
整天只顧著打曲棍球,根本沒有好好念書。

大學畢業,就意味著不能再打球,星野很迷茫,
「我突然覺得失去了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是誰。」

當夢想和現實衝撞,一個決定就會改變一生。
很多人都會在這個十字路口走一遭,
徘徊掙扎,無論走對走錯,便是一輩子。

星野決定繼承父業,不為其他,
就是不想辜負祖輩的心血,他到美國康奈爾大學,
就讀旅館科系,五年後歸來,
以副董事長的身份,正式進入家族企業工作。

在美國的那五年,改變他的思想觀念,
而當時家裡的旅館,因循守舊,管理鬆散,
家族矛盾突出,加上新興旅館的衝擊,已現頹敗之勢。

星野決定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他提出將家族和公司分開,
並且對公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呈給父親過目。

然後,他被開除了,在進入公司的第6個月。
因為父親完全不能接受將家族和公司分開,
數次爭吵的結果,就是將兒子驅逐出去。

放棄曲棍球,五年國外讀書生活,
結果入職6個月,就被趕出家門,
星野尷尬了,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為了生計,他只好去別處謀生,
後來進入了花旗銀行。

這邊風平浪靜,另一邊卻亂成一鍋粥,
旅館生意每況愈下,甚至面臨倒閉風險,
1991年,在各大股東的支持下,
星野被父親接了回來。

二度進企,臨危受命,他接下軍令狀,但提出一個條件:
所有人都必須聽他的,按照他的計畫來,不能提出異議。

雖然這麼說,可依舊有很多人以老賣老,
仗著資歷不服管,比如旅館的廚子,
接受不了改變菜色的要求,
揚言是星野不懂他的味道。

公司1/3的人離職,等著星野再把他們接回去,
剩下的人,也想看他第二次笑話,但是沒有。

星野不曾理會,這世上缺了你,
自然還有更好的人頂上。
星野就要打造一個員工們喜歡的、
可以參與經營管理、享受工作的環境,
來吸引人才。

他鼓勵創新,虛懷若谷,只要員工有新的點子,
無論你處在什麼位子上,
都可以提出來,並得到獎勵。

而且,每人每年都有兩次提出調職或升遷的機會,
還可以嘗試經理的職位,學習管理。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覺得,
他們很重要,哪怕是一個清潔工,也不可或缺。

如此這般,酒店吸引了大批新型人才,
為日後的經營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星野還提出酒店的經營模式,要「非日常化」,
也就是說,客人來到這裡,
能體驗平常接觸不到的生活。
比如月下騎馬,林中品茶。

有別於日常生活,對旅行者來說是最基本的,
星野極盡所能地把日常感排除掉。

經過兩年的停業修整,原本暮靄沉沉的溫泉旅館,
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虹夕諾雅。

秋水共長天一色,紅楓印著朝霞,
打在一棟棟小木屋上,喚醒沉睡中的你,
只覺置身仙境。

這裡沒有電視,但是你可以
泡溫泉、讀書、騎馬、品茶、插花……
這裡沒有空調,但是有小橋流水,風和水,
來調節溫度,就是大自然的味道。

這裡有最真實的一年四季,
每一天,都如同水墨畫,美到叫人窒息。
這裡是個被人藏起來的童話世界,
停車場都設在很遠的地方,
只為給它留下最樸實的清淨。
也只有這樣,
我們那顆浮躁的心,才能得片刻沉澱。

虹夕諾雅一下子就被人們接受了,
而且還成為了日本最頂尖的度假酒店,大受追捧。

星野不斷推陳出新,
酒店的經營模式始終緊跟時代,
但無論怎麼改,寧靜至上。
酒店欣欣向榮,
他便在開始在其他地方建造虹夕諾雅,
讓酒店成為了國際連鎖,
京都、富士、北海道、沖繩、巴厘島。

每一個地方的虹夕諾雅,
每一個細節,都被星野做到極致,
只為給人們創造出一片淨土。

26年的時間,一家瀕臨倒閉的酒店,
困難重重,矛盾激化,阻礙遍地,
星野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殺出血路。
不僅讓它起死回生,還走出了國門,
創下年收入400億日元
(約25億人民幣)的奇跡。

面對質疑,是降是戰?
有的人選擇平坦,所以碌碌無為。
星野選擇不逃避,所以扭轉乾坤,改變命運。

失敗了,你可能會失望;
但如果不去嘗試,那麼就註定要失敗。
被質疑固然可怕,
但更可怕的,是從未去嘗試。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戰場不帶槍,他救了75條命!二戰英雄真人真事】 

他在戰場上救了超過75人,沒用一顆子彈。他,是二戰英雄,戴斯蒙•杜斯(Desmond Doss),因信仰拒絕碰槍,以軍醫身分服役,成為唯一在二戰獲頒最高軍事頭銜「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的反戰人士。

經歷戰亂時刻的戴斯蒙,盼望自己也能報效國家。他秉持自身信念-拯救生命而非奪走生命,「不碰槍」的決定讓其備受毆打和嘲笑。然而,戴斯蒙卻在1945年的冲繩島戰役(Battle of Okinawa)中,救回逾75條性命。

《鋼鐵英雄》是金獎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睽違10年的重要執導大作,他說,比起定為「戰爭片」,他更覺得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他表示,「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沒有一種愛比為朋友犧牲生命更偉大!」


堅持信仰原則不碰槍 戴斯蒙:主啊,再讓我多救一個人

戴斯蒙是一位虔誠的安息日會信徒(Seventh-day Adventist),於1919年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林奇堡市(Lynchburg)。信仰教導他不能碰槍;23歲時,他自願加入美國軍隊,以軍醫的身分,渴望一同為國家效力。

在軍中,人人都嘲笑戴斯蒙•杜斯,對其惡言相向、拳打腳踢。只因他看起來是個孬種-不帶槍。但從未放棄堅持自身原則的他,想按著耶穌的命令去愛人,而不是奪走他人生命。獲頒勳章時,他道出這番話:「全世界正在分崩離析,我想讓它修復並不是壞主意。」

1945年的沖繩島戰役,他在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把受傷士兵拖進壕溝裡,或是想辦法用東西覆蓋保護。光在那場12小時的戰役中,他救回連同長官在內,共超過75條的性命。過程中,其不停禱告,「我只是不停禱告…主啊,再讓我多救一個人,讓我再多救一個人。」

在流血沙場中,戴斯蒙對同胞說的每一句「我會帶你回家」,彷彿成了一顆定心丸,連戴斯蒙的長官都告訴他:「如果你不去,他們也不願意去。」曾經與戴斯蒙一同作戰的卡爾•班特利(Carl Bentley)說道,「好像上帝把祂的手放在他的肩膀上,這是我唯一能給的解釋。」

戴斯蒙在2006年過世,享年87歲,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睽違10年大作,「沒有一種愛比為朋友犧牲生命更偉大!」

戴斯蒙救回75人的戰役,發生在沖繩島前田高地(Maeda Escarpment )的一座山上,名叫「Hacksaw Ridge」,也是英文片名的由來。「這是一個英雄式的電影-不管怎麼樣我都不會殺人,他做了很不可思議的事!」執導該片的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提及此片時,說到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大家認識這位二戰英雄,「每個上戰場的人都會帶槍,但他卻不帶槍。他救了很多人,卻不開一槍。」「除了信仰,他什麼武器都沒帶。」梅爾‧吉勃遜這麼說。

為堅持自身立場,戴斯蒙忍受許多痛苦,他說,「如果我不堅持我的信念,我不知道該怎麼活。」而這也是梅爾‧吉勃遜的問題:如何在不停打擊你的世界中,仍有忠於信念的勇氣?

梅爾‧吉勃遜形容這絕對是一部「反戰電影」,但,比起定為「戰爭片」,他更覺得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他表示,「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沒有一種愛比為朋友犧牲生命更偉大!」他更深入說,「如果沒有某種強大的信念支撐他,一個人怎麼會願意為自己的兄弟不斷地奮勇向前?」

距離梅爾‧吉勃遜上次執導電影已有逾10年,上一部所拍攝的經典宗教電影是《受難記》。《鋼鐵英雄》是他重要的復出大作,信仰似乎也成了其拍攝電影題材不可少的元素。該片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仰為核心,其在全球有超過1千8百萬會友。


耶穌是最大的英雄!梅爾‧吉勃遜:主角渴望在生命的各個層面更像祂

電影突顯了在血腥戰場上,戴斯蒙堅持不拿槍和軍人奮勇殺敵的反差。但梅爾‧吉勃遜強調,自己非常敬佩戰場軍人,「我非常愛軍人,他們為國家付出許多。」

更深入談這部電影時,梅爾‧吉勃遜透露自己將信仰放進其中,談到《受難記》和戴斯蒙的堅忍,「他堅守自己的基督信仰,即使遇到許多困難,最後仍贏得同袍們的尊敬。」

「耶穌是戴斯蒙心中最大的英雄,他渴望在生命的各個層面更像祂。」這也是為什麼戴斯蒙在戰場中拚了命往前爬,「這是一個人所能給予最無私的愛。」在那個時刻,戴斯蒙完成了心中的渴望-----像耶穌一樣愛人。

甚至連面對戰場中的敵人,戴斯蒙仍然一樣救他們。「都只是有需要的人,」飾演戴斯蒙的安德魯•奈特(Andrew Knight)這麼說,「他沒有看到美國人或日本人,只看到『有需要的人』。」


    
戴斯蒙•杜斯(Desmond Doss)於2006年過世,年87歲。這是他在老年時錄製的口述紀錄片,他提到:我想要救人的生命,像耶穌一樣,因此我選擇從醫。(影片來源/Medal of Honor: Oral Histories)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鋼鐵英雄》

片名: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 發行:甲上娛樂
導演:金獎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
編劇:安德魯•奈特(Andrew Knight)、勞勃•申坎(Robert Schenkkan)、藍道爾•華利斯(Randall Wallace)
片長:131分鐘
演員:「蜘蛛人」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飾戴斯蒙•杜斯)、文斯•范恩(Vince Vaughn)、山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摘自:基督教今日報 2016/11/18 編譯 / 莊堯亭)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慕迪:他的世代中最傳奇及被聖靈充滿的傳道人】

1837年2月5日,美國北田一個窮苦的農家裡,生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長大以後,卻成了那個世紀中最偉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就是慕迪(D. L. Moody)。

神將能力給人,不是隨便的。雖然祂能照祂所喜歡的去做,祂歡喜誰,就賜給誰;但祂也必看接受的人,是否符合被使用的條件。這些條件都明明記在聖經裡。慕迪履行了,神就把能力給他。使他成為祂的世代中,最超奇的傳道人。

慕迪所履行的條件是什麼呢?據我多年和他一路同工的觀察看來,在他的生命中,有七個特點使他配得被神所用。

1. 他是一個完全順服神的人
慕迪得能力的第一個原因,在於他是一個完全順服神的人。慕迪的體重共有280磅,他把每磅都獻給神。他所有的,和他所行的,也都是屬乎主。這不是說,慕迪是一個完全人,我若嚴厲的察看他的生命,至少也能找出幾個弊病。世上沒有完全人,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但完全屬於神的人,就是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神的旨意的人;完全順服神,且為祂的緣故,不顧一切的人;我卻已經見過。當然他們也有不純全的地方。慕迪晚年時,與我最接近,我想他心裡的事,差不多全告訴了我。我相信有的事他只告訴我,並未向第二個人說過。我知道他的短處。然而我確信他是一個完全屬於神的人。

我在芝加哥頭一個月的時候,與慕迪談論一件事,意見不合。他非常溫慈和坦白地對我說:「叨雷,神若要我從這窗口跳下,我也要順服祂!」我相信,他是要跳的。無論神要他做什麼,他所曉得的,他都要做。他實在是完全屬於主的,沒有為自己再留下一點!亨利(Henry Varley)是慕迪早年最親密的朋友。他常引慕迪的話說:「我們且看完全順服神的人,神要如何用他!」亨利說這話時,慕迪便說:「我自己要做那個人!」

若你與我要像慕迪一樣被神使用,就必要把我們自己和一切屬自己的,都交在神手裡,任他使用,並遵行他一切的吩咐。如今在主的工廠上,有千千萬萬個男女工人,聰明的,有學問的,離棄罪惡的,和甘心犧牲一切的,都不少,但只因為對主沒有完全的降服,最終沒有得著完全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常常在神面前問自己:我要做完全順服的人嗎?

2. 他是一個禱告的人
慕迪得能力的第二個緣故,因為他是一個確實禱告的人。我常聽人說:「我曾走了數十裡路,去看慕迪,並聽他講道;他實在是一個奇妙的傳道人。」我認同這種說法,因為他實在是我所認識的一個最超奇的傳道人。我們有機會聽他講道,實在是有福氣。但和他同事多年之後,我還能見證,他的禱告比他的傳道更超奇!多少時候,他遇著難處,好像進退兩難,但他曉得如何勝過難處。他心裡深信:「在神沒有難成的事!」他也相信,禱告可以成就一切神所能成的!

每次他要出發作工時,常寫信給我說:「我要到某處作工,由某日起,請你和你的學生,為我禁食禱告一天。」我接到他的信,就在課堂裡報告說:「慕迪請我們為他禁食禱告一天;使我們自己和他的工作,都得蒙主的恩典。」有時因著他的請求,我們禱告直至淩晨三四點,甚至天亮也不停止。我認識的許多人,因著那幾次的禱告悔改,生命大得改變,並且開始到處為主作工了!

有一天,慕迪特意到我家,請我和他一同外出。在車上,我們談及許多重大和艱難的事工。那些難處,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我們正談的時候,忽然大雨,慕迪就把馬車驅到可避雨的地方,安頓好之後就對我說:「叨雷,我們來禱告。」我就先禱告,隨後,他繼續禱告。朋友們啊!我巴不得你們聽見他的禱告!那樣簡單的,有信心的,有能力的和直接向主的禱告,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雨停了,我們就回家去。我們所談論的難處,已一一都被我們勝過了。學校的工作,以及其他的工作均得順利進行沒有受攔阻。我們還在路上的時候,慕迪對我說:「叨雷,任別人來譏笑議論我們,我們只要抱定神所託付我們的工作,始終忠心,把一切困難交托神。」

一次在芝加哥,慕迪對我說:「我今天計算了一下,在北田和這裡的事工,應需款項兩萬元。非兩萬元,我們不能繼續進行,我定意藉著禱告,求神供給。」他沒有將他的需要,告訴別人;就是無錢付這款的人,他也不告訴,惟獨仰望神說:「我的工作,需款兩萬元,求主把這款給我;還要求主,使我曉得這款是從祢那裡來的!」神最終聽了他的禱告,親自為他供應了這筆錢。

我可說,慕迪真是一個相信禱告的人。他不但在頭腦中這樣相信,在他的經驗上也確實是曉得的。他藉著禱告,應付每一種困難;藉著禱告,擔任每一項工作;除了神以外,他無別的倚靠!

3. 他勤讀聖經且切實地遵行
慕迪得能力的第三個緣故,因為他勤讀聖經,並且切實遵行。現在聽到各處有人說慕迪不是一個讀書的人,但我說他實在是一個讀書的人。他沒有讀過心理學,沒有讀過人類學,就是「人類學」的名詞,他也不曉得,至於「生理學」、「哲學」,以及各種「科學」,他也都不懂得;甚至現今所謂的「神學」,他也沒有讀過。但他讀過一本的書,就是「聖經」!這本書比全世界的書都要寶貴。他一生每天必清早起來讀聖經,至死沒有改變。他每天大約四點鐘左右起床,之後不做別的事,唯讀聖經。有一次他對我說:「我必須在人沒有起床的時候,先起床;然後我所讀的,才能精透。」他讀經的地方在他家安靜的房間裡。在那裡,他關上門,獨與他的主和他的聖經相對。

一次我任萬國工人靈修會主席的時候,接到慕迪的信,要我在聚會後,到北田去。那時我已負責辦理聖經學校校長的事。我去北田那天,慕迪就請了許多黑門學校的教員,和北田聖經學校的教員,到他家裡與我談論各個學校的事。談到深夜,各個教員散去以後,慕迪還和我探討解決了幾個問題。當夜我就睡在他家裡,那是我第一次在他家裡過夜。去睡的時候已經不止深夜了,但是第二天清早五點鐘,我聽見外面有叩門聲:「叨雷,你要起床嗎?我要和你出去。」我平日沒有那麼早起來,不過那日,起得真早。後來我才知道,慕迪是兩個小時前已經起來,在他的房子裡讀經禱告了,這事深深感動了我,使我永遠不忘。

現今的人,都想得著各種能力,卻把神的書忽略了,哪裡能得著呢?就是讀了許多的書,赴了許多名人的聚會,或終夜禱告,以求能力;但是若沒有常常讀聖經,你一定不能得著,就是得著了,若不讀經,這種也不能持久。因為聖經是神傳遞能力的器皿;他的能力,是通過他的話賜給人的。可惜,如今在一百個信徒中,有九十九個沒有天天確實地讀聖經。或者讀是讀了,但把讀經當作兒戲!所以,這一百個信徒中,有九十九個本來可以在生命和工作上剛強的,卻變成了軟弱。

慕迪每次傳道,能使許多人來聽,大半也是因為他對於聖經有徹底的研究,且有實在的經驗。1893年10月,芝加哥有一個重要的紀念日「芝加哥日」,那天所有芝加哥的戲院,都要停演一天。因為芝加哥人都要到世界公賣場去。但慕迪吩咐我說:「叨雷,為我租定中央音樂廳,並通告各處,當天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我們要在那裡開會。」我疑慮重重地問他:「那天我們從哪裡得人呢?全城的人都要到世界公賣場去,戲院都不開門,沒有人要到城這邊來的。」慕迪說:「你照我所說的去做罷!」

於是,我就租了中央音樂廳,並遍發聚會通知;但我的心還是擔心沒有人來。「芝加哥日」到了,按計劃我要在午間佈道會講道,只因許多手續沒有辦妥,拖延到快到時間了才前往。我當時想著人數肯定不多,進入會場一定十分通暢,哪知會場的前廊和廊階,都滿了人,會場中間更不必說了。我無門可入,如果不是從視窗進去,大家將白白坐著卻沒有講員!我想大家不選擇娛樂卻前往聽道的原因在於,他們曉得慕迪雖然沒有讀過科學,以及一切人的理論,卻對聖經十分熟悉,所以都喜歡聽他講道。

有一次,芝加哥所有的傳道人委託我去請慕迪前來開會,那是他一生最後一次到芝加哥。慕迪對我說:「你若能把芝加哥城的演講廳租來作為會場,並通知從禮拜一至禮拜六,每日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為開會時間,我就答應你去。」我說:「慕迪,你知道,芝加哥是一個大的商業城市,除禮拜日以外,沒有人能在這個時間段出來的;你不能改在晚上和禮拜日開會嗎?」他說:「不,我若改在晚上及禮拜日開會,對於城裡各教會的正常禮拜和聚會會有妨礙。」

於是,我回到芝加哥,把大演說廳租來,那是全城最大的會場,可容七千餘人。併發了通知。誰料想通知一發,反對的函便陸續寄來;大商家薛某的信說:「叨雷啊,你知道商人都喜歡慕迪講道,但我們那個時間段哪裡走得開呢?請你改晚上好嗎?」同樣的信,我收到許多,不得已又和慕迪商量,但他只說了一句:「你照我所說的去做罷!」

開會的頭一天上午,我提前半小時赴會;當時我還是怕沒有人來;哪知演講廳門口以及附近馬路上,已有許多人站著等候開門了!馬路上,除電車專用道外,均被人塞滿。我走到後門,那裡同樣爆滿,幾乎無路可通。開會時,場外人數與場內相等。我們請了二十個員警維持門口秩序,員警因人多幾乎站立不穩。我想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在那樣的時候吸引這麼多人來聚會!這是因為慕迪只知聖經。這個滅亡的世界所饑渴的是神自己的話;所以精通聖經的人,是世上所歡迎的!

所以,我們若要多人來聽道,並使他們因所聽的得益,就必須讀聖經,傳聖經,教聖經;因為唯獨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著能力!

4.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
神多年用慕迪的第四個緣故,因為他一生謙卑。我想在我生平所認識的人中,他是最謙卑的了。他常引別人的話說:「有信心的人,得福最多;有愛心的人,施福最多,但謙卑的人,保守最多。」

我記得他常常看別人比自己強。每逢開會,他常請我們年輕人坐在講臺上,他自己在台前講道,並指著我們說:「在我後頭來的,有比我更好的人。」我不曉得他怎能相信這事,但他確實相信,他的後輩要比他自己好,沒有一點虛假。他心裡實在輕看自己,重看別人。他實在相信,神要用別人過於他自己。

他常喜歡隱藏自己。每次在北田開會,他總要請他的同工,如慕安得烈,摩根,麥顧烈高等講道,他自己在後頭幫忙。我們若要請他講道,只得在大會中報告說:「下次我們請慕迪講道。」使他難於推辭,他自己實在願意作隱藏的工夫。

如今有多少人,就學問才幹而論,實在大有前途,也曾被神大大使用,但是後來卻因自高自大,墜入魔鬼的網羅,變成無用的人。四十餘年來,我已經見過許多這樣的人。當初人都看他們為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今已寂寞無聲,被神放棄了。當一個人自高自大,以不可多得的人才自居時,神不得不放棄他。

我記得一個人,從前在一大會裡與我同工,開會效果很好,人多重看他。有一天我與他同行,他就對我說:「叨雷,我們兩個人,是教會中不可少的人!」我回答說:「約翰,你這樣說,使我心裡十分憂愁,因我在聖經裡,見過多少的人,被神重用之後,因為覺得自己舉足輕重,便被神放棄了!」自從那時候起,神沒有再用那個人。

神用慕迪過於其他與慕迪同時代的人,但他沒有一點「曲高和寡」的態度。一天他給我說:「紐約有一個牧師做了一件很愚拙的事,我想像他那樣聰明,不應該這樣做事,就是一次我開會完了,他來對我說:『少年啊,你今晚所說的十分超絕!』他的話幾乎使我的頭轉到背後去!」但感謝主,慕迪的心從不為所動,就是當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所有的牧師、執事,都要跟隨他的時候,他仍然毫無所動。他常俯伏在神的腳前承認自己不過是一個人,且求神使他謙卑,不容他自滿。神實在聽了他的禱告。

所以,我們服事神的人,特別是青年人,要注意你們前面有一個魔鬼最毒的網羅。如果人都指著你們說:「這個青年所得的恩賜,何等寶貴呢!他的能力何等大呢!」你們切要俯伏在神面前自卑;因為魔鬼若不能使你們灰心,就要用他更厲害的詭計,在你們的耳邊說:「你是今代難得的傳道士,可比當時的慕迪。」你們若接受它的話,就墮落了!基督工人的歷史上,滿載了失敗的故事;起初個個都是得勝有餘的健將,到後來卻上了魔鬼的當,一敗塗地。

5. 他不愛錢財
慕迪所以得著能力,長久為神所用的第五個緣故,因為他不愛錢財。他若要做一個財主,是容易的事;但錢財在他身上沒有力量;他曾為主的工作積聚鉅款,但為自己的緣故,他不願積財。

萬國公賣場開幕時,他售佈道詩所得款約一百萬元,但他未私取一文;這詩是他負責出版的,印詩費完全是他付的。許多人對他說:「這錢實在是你的。」他堅決拒絕,當時芝加哥的禮拜堂(就是慕迪會堂),才立好根基,因款不夠,還未竣工,會計福樂明(Fleming H. Revell)提議,把這些錢用於蓋禮拜堂。此後,慕迪還收到各地許多來款,他一一交出,由公眾決定歸各種工作用。

金錢也是許多傳道人失敗的原因,以致他們的工作如船破一樣,不但使佈道工作失了信用,並使後來人受虧損。有一個可靠的執事,向我說起一個牧師,到某城開會,所有費用,是由53間教會供給的,那個執事就是當時的會計。這個牧師,在他應得的款以外,還要設法為自己籌款,會計不得已,要求辭職。那次開會的結果是,只有24人立志歸主。那53個教會的委辦,就聯函對這牧師說:「從今以後,我們的事工與你將不再有來往;且要通告各地教會,一同抵制你的傳道!」這事我們應當引為鑒戒。

6. 他愛人的靈魂
神用慕迪的第六個緣故,因為他愛人的靈魂。自從他自己得救以後,就立志每日至少要對一人講道。他若一日不講道,就好似一天二十四小時白過了。他平日很忙,有時上床安睡時,才記得他所立的志願,就必再起來,穿好衣服,到大街上去,使人曉得他的需要和主的救恩。

一天晚上,他很遲回來,因為沒有向人講過道,便對自己說:「一天空過了,我還沒有向一個人講道;現在已經遲了,到哪裡去找人呢?」但他仍然走到街頭,遇見一個人站在路燈下,慕迪與他素不相識,他卻認得慕迪。慕迪問他說:「你是基督徒嗎?」那個人回答說:「你太魯莽了!這與你有何相干呢?你若不是傳道的,我要把你推到泥溝裡去!」慕迪繼續說了幾句懇切的話,就回家去。第二天那個人把這事告訴慕迪的朋友說:「你的朋友慕迪,在北方作工,不但無益,而且有害;他是有熱心沒有智慧的,我與他素不相識,他竟問我是否是基督徒,我極不悅,所以對他說:這與他無關,那樣的傳道,實在無益。」慕迪的朋友聽見這話,便請慕迪來說:「慕迪,你昨晚所做的得罪了我的朋友。你與他素不相識,竟問他是否是基督徒,他說:若你不是傳道的,他要把你推到泥溝裡去了。」慕迪覺得不安,不曉得他所做的是否無益。

但幾周後,有一天晚上慕迪睡了,忽然聽見叩門聲,來勢甚急,慕迪以為門口起火了,趕緊起來開門,哪知叩門的就是那天晚上發怒的人。他說:「慕迪,自從你那天晚上和我說話以後,我沒有一夜好睡的,所以在深夜裡來看你,請你告訴我,怎樣可以得救。」慕迪便請他到房子裡,把救恩告訴他,他就接受耶穌作救主。朋友啊,有熱心沒有智慧的,到底好過有智慧沒有熱心的。多少人明白聖經,充滿了種種的學識,坐著議論別人,自己卻不去救人,全年難引領一個人歸主,比較慕迪,要生何感想呢?

還有一天晚上,慕迪在床上記起他當天沒有向人講過道,就起身穿好衣服,到街上去。當時天下大雨,路上沒有行人,慕迪站著門口,自己說:「雨這麼大,哪裡有人呢?」不久卻看見一個人,帶著傘來,慕迪說:「可否容我到你的傘下避雨?」那個人表示歡迎,慕迪便問他說:「大風起的時候,你有躲避的地方嗎?」於是就與他談到耶穌。朋友啊,我們若都充滿了愛靈魂的心,全國的人何難被神的能力復興呢!

有一天慕迪與我同在芝加哥,那日就是夏禮遜·卡德被殺的第二日。許多人到城裡來看他的身體。我們的車不能經過那放屍首的地方。慕迪說:「叨雷,這是什麼緣故呢?」我說:「你沒聽說嗎?這些人要去看夏禮遜的身體,所以把我們的車攔住了。」他說:「我們豈可聽這許多人走去,不告訴他們耶穌的救恩嗎?你去把這對面的廳子租來,我們今天要在那裡佈道。」那天我們從上午九點佈道,直到下午六點。

慕迪不但自己樂意作工,也常常要別人作工。一次我在北田學校裡作工一個月,北田江的兩岸各有一個學校,過江要乘船。一天他對我說:「叨雷,渡你過江的那個船家,還沒有得救,你曉得嗎?」他沒有叫我向他傳道,但我懂得他的意思。後來他聽說那個船家得救了,便非常開心。

有一天慕迪在芝加哥路上,問一個素不認識的人說:「先生,你是基督徒麼?」那人回答說:「這不是你的事!」慕迪說:「這正是我的事!」那人然後說:「你必是慕迪」,因為慕迪無論何時,一有機會,就向人傳道。芝加哥的人稱他為「瘋狂的慕迪」,所以許多人認得他。

還有一次,慕迪乘火車外出。一到車上,就和坐在他旁邊的人說:「火車到的時候,我們都要去辦事,現在我們要談道。你得救了麼?」那人說「沒有。」慕迪立刻把聖經拿出來,和他講耶穌的救恩。那人當日就接受耶穌作救主。

威爾遜總統有一天到理髮店裡理髮。一進去,就覺得坐在他旁邊的人是有高尚人格的。但不曉得他是誰,便留心聽他的言語。不久聽見他向理髮匠講道。那個人去了以後,威爾遜問理髮匠:「那個講道的是誰?」剪髮匠說:「那個就是慕迪!」威爾遜說:「那天的情景,和我所聽見的話,一生難忘!」

又有一次,慕迪看見一個小女孩,帶著一個桶,站在芝加哥的路旁。慕迪就請她來上主日學。她答應下個禮拜天來。但到了禮拜天,她沒有來。慕迪就注意她。過了幾個禮拜,又看見她在路上。慕迪又要去請她,她望見後就轉身逃去,慕迪在後頭追趕。她跑到另一條街,慕迪就跟過去;後來她跑到一條胡同裡,慕迪也跟了進去;出巷後,她又跑過一條街,慕迪也跟著過一條街;她又跑入一個飯店,慕迪也跟過去;最終那個小孩子無路可走,便伏在飯店後面的床鋪底下;慕迪也到床鋪底下,拉住她的腳,把她拖出來。那個女孩後來竟被他引導,歸向基督。原來她的母親是一個寡婦,以前家裡的光景很好,因為年年衰落,不得已到那飯店裡討生活。這個寡婦有許多兒女,慕迪把她全家人一一引到主前。

她的兒女中,有幾個成了不可多得的信徒。那從床下被拉出來的女孩,後來嫁給教會裡一個有名的執事。兩三年前,我在孟斐火車站買票時,有一個少年跟在我後面問我:「你是叨雷博士嗎?」我說:「是。」他說:「我是某某人。」原來就是那女孩的兒子,也在教會裡作工。所以,慕迪那一天不但拉了那個女孩從床下出來,他實在拉了女孩一家的人到天國裡去!後來我們到天上去,還可看出他們的後代子子孫孫得救,也是因著慕迪的一拉。

慕迪熱心傳道,不是單傳給他所要傳的人,他的愛心沒有分別。他不偏視人。自王侯貴族至黑種無知小孩,在他看來,都是一樣。每次作工,他都一樣出力。我有一個朋友對我說:他聽見慕迪的名,是由於他的朋友仁樂。這位仁樂先生有一次看見慕迪在一個極卑陋黑暗的木屋裡,左手拿蠟燭,右手拿聖經,膝上坐著一個黑種的小孩,要教他認識聖經!

親愛的朋友,我們若有這樣的熱心,主的教會難道不復興麼?我盼望這樣火熱的心,今天就賜給我們,使我們甘心樂意到中國,日本,印度,非洲,以及天下各處,去救人的靈魂!

7. 他確實被「聖靈充滿」得著從上頭來的能力
慕迪為神所用的第七個緣故,是因為他被「聖靈充滿」,確實得著了從上頭來的能力。他對於此事毫無疑惑。未得能力以前,他雖願意為主作工,卻無效果。當時他所作的工,是靠著自己肉體的力。

有兩個熱心的姊妹,常到他的團契裡。一個是顧姑(Auntie Cook),一個是雪師母(Mrs Snow)。聚會完的時候,她們常對他說:「我們常為你禱告。」慕迪常聽見她們這樣說,很詫異,就問他們說:「你們何以為我禱告呢?」那兩位熱心的姊妹回答說:「我們盼望你得著能力!」慕迪反覆思想,不曉得是什麼意思。後來又問她們說:「你們所說的是什麼?」於是她們就告訴他聖靈充滿的事。

從那天起,慕迪就為此事迫切禱告,並請她們為他禱告。顧姑有一天告訴我:「慕迪禱告時異常懇切,他禱告的話幾乎令人不敢重述。」神聽了他的禱告,有一天他正動身去英國,經過紐約城的時候,神的能力就臨到他。他趕緊跑到朋友家裡,向對方借個房子,就在那房子裡幾個小時,直到「聖靈充滿」他,他的心異常喜樂,此後他就滿有能力,到英國倫敦的北方佈道,當時有幾百人得救加入了主的教會!慕迪一生的工作,是由此為「起點」。

慕迪常常吩咐我說:「叨雷,我要你講論聖靈的洗禮。」我不知道他多少次要我講這個題目。有一次我被請到紐約長老會去開會(是慕迪介紹的),快要去的時候,慕迪特意到我家裡對我說:「叨雷,這個聚會是難得的機會。你到那邊去的時候,我要你講的,就是《聖靈的洗禮》和《我信聖經為神的話的十個理由》。」每次我要出外開會前,他總要到我那裡說同樣的話。有一天我問他:「慕迪,你想我只能講這兩個題目嗎?」他說:「這個你不要問,你就這樣講就好了。」 

1894年7月8日,是我永遠不忘的日子。那一天是禮拜日,是北田學交學生靈修會的最後一天。慕迪請我在禮拜六晚上和禮拜日上午講「靈洗」。我就先於禮拜六晚講「靈洗」的概要,禮拜日上午講如何得「靈洗」。我講完是正午12點,就在會中報告說:「慕迪要我們下午三點到山上禱告,專求「靈洗」;但你們若不能等到下午三時,現在就可以在你們房子裡,或其他安靜之處禱告。午後三點,我們要先聚集在慕迪的母親家裡,然後同行上山。」

那一天共有456人到山上,慕迪說:「你們有人要說什麼話嗎?」那時我記得有75個人起來說:「慕迪啊,我沒有等到下午三時,已經求主賜我靈洗。我信我已得著了。」他們說完以後,慕迪仍請學生跪下求「聖靈充滿」,直到大家如使徒在五旬節確實被充滿一樣,我們才跑下去,天色忽然變了,四面黑雲起來,大雨隨風而下。我們的禱告,經過那天空的雲,直達到神的面前!聖靈充滿我們,如霖雨普降無異。各位啊,這實在是你我需要的!


本文由約瑟家人摘編自叨雷(R.A.Torrey)著《神何以使用慕迪》,翻譯/王峙。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她曾是張衛健的最愛,古天樂的青梅竹馬!如今47歲貌美單身,卻在父母逼婚時說了---這段話】

最近很流行一個詞,叫作「凍齡美人」,所謂的凍齡,可以是容顏的經久未衰,可以是持之以恆鍛煉保持的年輕體魄,也可以是無懼歲月不服老的心態。能夠符合其中一兩點,就夠叫人羡慕不已,卻有這麼一個大美人,年近50活成了當之無愧的凍齡女神。

她就是宣萱,容貌依舊,笑容如故,眼神還是那麼清澈明亮,和二十幾歲的模樣別無二致,誰看得出她今年已經47歲了!提到宣萱,無論70後還是90後應該都不陌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尋秦記》裡那個坦蕩磊落、敢愛敢恨的烏廷芳,身在大富之家,卻剛烈堅韌不輸男兒。宣萱演過的角色大都是堅韌勇敢、充滿智慧的,而她本身演起來也是底氣十足。

出身於高知識份子家庭的宣萱,家境富裕,但是父母一點也不嬌慣她。給的零花錢不比普通工薪階層多,直到現在,她還保持著節儉的習慣。13歲時,宣萱就獨自前往英國念書,沒有親戚朋友的異國他鄉,什麼事都得自食其力,也培養出了她豪爽開朗的男孩子氣。

在學校裡就擁有好人緣,還是妥妥的學霸一枚。讀完中學之後,就考上了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獲得材料工程學士學位,也是娛樂圈中少有的高學歷明星。留學返港後,偶然被星探發掘,拍了雀巢和朱古力的廣告,因為形象青春逼人,充滿靈氣,被TVB找上門簽約。

從此之後,她的演藝之路就像開了掛一樣,不是科班出身,不帶港姐光環,也能成港劇女王。她是《流金歲月》裡理性正義的律政俏佳人,對事業執著認真,對家人關懷體貼,對愛情也從不將就,堪稱模範女強人。

她是《馬永貞》裡俏皮可愛的金鈴子,在那個浮華世界裡,如同一股清流洗滌人心,讓金城武一見鍾情念念不忘。最為人稱道的,還要屬她和古天樂的螢幕情侶,一個瀟灑帥氣,一個機靈嬌俏,至今都被許多觀眾列作天作之合。

或是青春陽光的短髮少女,或是智慧勇敢的女強人,宣萱從不走溫柔討好的白蓮花路線,卻無一不備受好評。人氣高,演技贊,出席公開場合,TVB一姐佘詩曼也要靠邊站。然而混到她這個高度,還在TVB被高層公然羞辱,宣萱直言:「我不是可以站在這被你侮辱的,一條路行不通,還有另一條。」2011年合約期滿之後,宣萱就憤然離開了TVB。

六年之後遇到了好的角色,TVB請求續約,回歸的她對外交代:「我新簽的合約,沒有任何一個流程需要經過當初那個高層的手。」只一句話就霸氣外露,宣萱的性格便是如此,堅韌得像萱草,可以犧牲,卻不可以低頭。

港片裡從不缺驚豔了時光的美人,宣萱的美算不上標準,眉眼中帶著一股英氣,充滿力量又不飛揚跋扈,笑起來又是另一番治癒美好。

優秀的人,身邊總是不缺發現美的眼睛。張衛健就曾坦言,宣萱是他這輩子最愛的女人。那時的宣萱人氣正旺,張衛健卻事業低迷,宣萱從不介意還努力開導他,陪伴走過三年的時光。回憶起最終分手,張衛健都懊悔不已,因為當初太介意女高男低,讓自己變得古怪多疑,錯失了這麼好的姻緣。

也許分手對別人都是一次打擊一次磨礪,對宣萱卻是一段不合適的感情該有的結束方式,無關乎誰對誰錯。她談起戀愛,從不看對方身份背景,交往的對象有過香港金融富商,也有過南非窮困獸醫,最終一段段無疾而終。人們都以為她倍受情傷,她卻說,分手是清楚自己要什麼,早知道總好過晚知道。

如今年近50歲的宣萱依然單身,她不是不能結婚,而是不結婚。曾有一段長達六年的感情,對方是圈外豪門,要求她結婚生子在家當一個傳統主婦,卻被宣萱一口回絕。她清楚的問過自己:如果選擇這樣的生活,以後會後悔嗎?心裡的答案脫口而出:會!

父母甚至給她放下「婚可以不結,孩子必須生」的狠話。宣萱卻堅持,孩子必須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她不會盲目結婚,一定要找對的人,就算遇不到,也好過在一起不開心。為什麼婚姻能夠成為評判一個女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呢?有人早早嫁人,天天以淚洗面,旁人還勸她要隱忍退讓知足常樂,有人日子過得幸福歡樂風生水起,只是因為單身就被人稱之為失敗?在宣萱的身上你看得到一點失敗的痕跡嗎?絲毫沒有鬆弛的皮膚,光滑白嫩又飽滿,沒有一絲皺紋的痕跡。站在85後港姐旁邊也毫不遜色,甚至更青春明媚。

美麗不是憑空得來的,她也曾中年發福,被港媒惡毒嘲諷成「爆肥無人娶」,卻大氣面對,稱女人胖一點更好,只不過自己身在娛樂圈,為了作品為了觀眾,這個肥必須減。說到做到,雷厲風行,每天控制飲食,堅持慢跑,一個月減重11磅,身材曼妙有致宛如少女,沒有什麼是這個女人做不到的。

她單身,卻不意味著寂寞。磊落爽朗的性格,智商情商雙高,還熱心於慈善,在哪裡都有一票好朋友。除了人類朋友,她還有動物朋友,愛狗如命的她,不僅家中收留流浪狗,每年跟流浪狗有關的活動還都要參加,也許有善良傍身的人,是可以逃過歲月摧殘的吧。

一個人的時候,附近登個山,出國滑個雪,還可以自己DIY蛋糕,日子過得好不滋潤。偷偷跑去看偶像的演唱會,追起星來,和二十幾歲的小迷妹別無二致。出道多年,還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購置了多處別墅,朋友說她是個隱形富婆,她調侃說:磚頭可以給我安全感。

褪下TVB給她的光環,這幾年宣萱放慢了腳步,作品產量大為減少。朋友的因病離世,讓她更懂得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現在的她更加瀟灑自在。如今已經47歲的宣萱,反而活出了一個女人最高級的單身姿態。我有錢有才還有貌,又不是沒人追,單身又怎樣?何必要一段不能給我快樂的婚姻,來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呢?



【相關文章】
1. 古天樂自傳:修女獄中感化成基督徒 搶劫犯變孝順乖乖仔

2. 身家19億的千金黃翠如,選擇當小明星,當街吃盒飯!

3. 沒上過大學的周杰倫為北大人演講 平實卻震撼人心

4. 馬俊偉信仰見證:將一切憂慮卸給神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