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微笑天使 - 孫善志、孫慶美】




孫善志,一位在韓國長大的華僑,孫慶美,一位道地的韓國人,在韓國長大的兩人,竟是在大學時期、到台灣念書而相識。因著孫善志的熱烈追求,篤信基督教的孫慶美,觀察孫善志的語言能力橫跨中英韓,而有了不同的思考與傳福音的期待,兩人閃電般結婚…然而,婚後移民美國,面對家庭內的文化衝擊與思鄉之情,她的身體開始變化,年僅三十幾歲的她,竟遭憂鬱症與癌症的猛烈攻擊,對丈夫與兩個年幼的孩子,都是信心的大考驗… 現在,帶著微笑、帶著使命,孫善志夫婦開始關懷癌症病友,盼望他們所經歷的盼望與愛,能一直傳遞下去…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GOOD TV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Willy Grunch - Water Source 《韋理.葛藍屈—水源》




【本報數位部賴芝穎編譯】瑞士基督徒漫畫家亞倫.歐德隋(Alain Auderset)的福音動畫短片《韋理.葛藍屈—水源》(Willy Grunch – Water Source)於今年三月初在網路上瘋傳。他本人也在與基督教媒體《福音焦點》(Evangelical Focus)的訪談中表達他想用圖像跨越語言隔閡的特性來傳福音的心願。

2015年,歐德隋的漫畫在瑞士和法國、德國、美國等地,一共賣出了110,000本,造成相當的影響力。這位漫畫家非常多才多藝,除了畫漫畫,他也玩搖滾樂,還是位傳講藝術、生活和上帝等題目的演說家。

瑞士基督徒漫畫家亞倫.歐德隋(Alain Auderset)

歐德隋在三年前製作了這支兩分鐘的動畫短片,想不到在今年三月,在一個俄羅斯臉書網頁轉貼他的影片後不久,就吸引了300萬人來觀賞這支短片!

歐德隋將短片的主角命名為韋理.葛藍屈(Willy Grunch)。片中,葛藍屈在沙漠裡拼命地尋找水源,口乾舌燥的他決定跪下向神禱告。才剛禱告完,葛藍屈一抬頭就看到遠方有一個水龍頭。他欣喜若狂,想也不想就朝那裡飛奔,但沒想到上帝卻出手阻止他⋯⋯為什麼呢?答案就在影片的結局裡。

以下是《福音焦點》與歐德隋的對話,除了談到影片受歡迎的程度外,還提到歐德隋的新書—《心》(英文為:Heart/法文為:Coeur)。

問:你的動畫短片一夕之間爆紅,被病毒式轉傳。請問一共有多少訪問量?你有預期到這樣的結果嗎?

答:讓我訝異的是,這支影片不但在那個俄羅斯的網站上被看了370萬次,還出現在其他跟那俄羅斯網站沒有連結的網站上。又被貼到埃及的網站,兩天內就有50萬個觀看次數。在委內瑞拉的網站則被觀賞170萬次,還被轉傳到法國等其他國家。現在總共累積了超過2800萬個觀看次數,並持續發酵中。我完全沒料到會有這樣的成績。

問:這件事有為你的漫畫事業開創一些新機會嗎?

答:有的,瑞士的《20分鐘》(20 minutes)報紙有報導這部片,所以他們的200萬名讀者都能知道這個消息:就是神垂聽我們的禱告。不只這樣,月亮狗動畫工作室(Moondog Animation Studio),就是與我一起做韋理短片的團隊已經開始募資,要推出新的韋理系列短片。我們歡迎大家參與募資,與我一起實現夢想,相信一定能觸摸更多人的心!

問:談到你的新作《心》,整本書裡一個字都沒有,但卻能很容易被理解、信息傳遞得非常清楚,又很幽默。請問你是針對哪一群讀者而畫的?

答:圖像最棒的地方就是,它是一個所有人都懂的「語言」,不論是小孩或成人。我們是一個在圖像的包圍中長大的世代,從電視到影片、卡通、漫畫等都是圖像。我的書是為所有人畫的,包括西方人、亞洲人、非洲人⋯⋯這就是圖像的厲害之處。

問:請問書中的故事情節是建立在聖經的精神上的嗎?

答:在這本書中我想要精簡地表達「福音是什麼」,福音就是神的兒子要給我們的「生命的禮物」、因恩典而臨到的救恩,耶穌用他寶血洗淨了我們。是的,讀者可以在書中讀到聖經所要傳講的核心訊息。


歐德隋的《心》一書中,污濁的心被戴上皇冠。

問:你認為人們可以在主角「污濁的心」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他們會覺得自己是迷失的、需要被洗淨的嗎?

答:我認為人們不會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但當他們獨自一人、並且誠實面對自己時,他們會發現自己是需要被幫助的。很多人會欺騙自己,不知為何,我們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好,就連基督徒也會犯這樣的錯,不是嗎?

我們需要聖靈來點醒人們,所以若我們希望這本書能發揮功能,我們應該要與聖靈同工,照神的意思來散佈這本書,因為只有神能真正觸摸人心。


在歐德隋的書《心》中,國王劃開自己的身體。

問:在故事的其中一段,國王劃開自己的身體,為了要讓一個新的事物誕生。請問你是想說些什麼呢?

答:天父把祂的愛子賜下,其實對天父是很痛心的一件事。耶穌是天父的最愛,天父卻把祂給我們這些不配得的人,這是多麼大的犧牲啊。這也證明神的愛有多美!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Evangelical Focus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周杰倫:「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皇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的臂膀支撐著他。

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裡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

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

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14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

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



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的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

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殭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   

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蕭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

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

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

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

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

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

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



然而《杰倫》橫空出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

《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

《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裡冒出來的周杰倫?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

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

沒有艱辛的過程,就沒有讓人感動的人生。天份人人都有,但是若要有所成就,就需要擁有獨自的風格並且堅持到底。



《聖經》申命記 5章16節
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上帝才是大醫師】

榮獲亞洲傑出兒科醫師獎、中華民國第25屆醫療奉獻獎、瑞信兒童醫療終身貢獻獎、現為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曾擔任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的黃富源醫師,一手把馬偕小兒醫療團隊建立起來。他擔任馬偕小兒科主任十二年任內,成立新生兒加護病房與兒童加護病房,並從旁協助小兒外科成立,醫院的醫療設備與次專科的增加,讓重症病人有良好的醫療環境,挽救許多早產兒等重症小病人的生命。

黃醫師說,醫療工作的目的,不是賺大錢,而是照顧病人。因為「你照顧弱小的病人,上帝會給你比金錢更豐富的回報,如:贏得家長的感激與尊重,以及小朋友恢復健康後的笑容,真正體會到醫護人員對社會的貢獻。」影響所及,馬偕小兒科醫師樹立:重學識、重倫理、重醫德、沒有派系、絕不收受紅包的優良風氣。

黃醫師不僅在馬偕栽培後進,並兼任台大、北醫的教學,更運用醫院豐富的人力資源,去支援偏遠地區的醫療,包括:宜蘭羅東聖母醫院、花蓮門諾醫院、虎尾聖若瑟醫院、台南新樓醫院、恆春基督教醫院等,解決當地的兒科醫師荒。直到現在,這幾家教會醫院仍舊感念馬偕兒科當年的協助。



掌握望聞問切基本功

黃醫師最被人稱譽的是他視病猶親,及「望聞問切」的基本功。從自己親身就醫的經歷,他體會到醫師照本宣科地按照教科書裡的診斷與預後通知病人,跟帶著鼓勵與盼望的語氣告訴病人,病人感受是很不同的。因此每當看診時,他總是語帶鼓勵,讓病人及家屬得到很大的安慰。

行醫四十多年,他體會到,人是活的,儀器是死的,再怎麼先進的儀器,都有可能出錯。當醫師用眼睛仔細觀察、用口詳細問診、用耳聆聽、用雙手認真檢查,才能做最好的診斷。因為70%的疾病,光靠醫師問、聽以及身體診察,就大多能得到正確的診斷。若醫師的眼、口、耳、手也無法診斷,或者經此診察之後仍有懷疑,此時再安排儀器檢查,才是「正途」。

身為基督徒,他能體會病人的痛苦及家屬焦慮的心情,因此期許自己要做出正確的診斷與處置。他說,「看一千個病人中,誤診一個病人,看似比率很低,但是對被誤診的病人來說,卻是百分之一百無法及時得到醫治。」因此看診時總是戰戰兢兢、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透過仔細的問診觸診,詳細瞭解病因,查明病情。因此,黃醫師建立起良好的醫術口碑,病人中,甚至一家三、四代都找他看診。


祂才是真正的大醫師

他經常說,上帝才是大醫師,他只是上帝的工具,能夠行醫,全是上帝的恩典。

黃富源生長在高雄縣,雄中畢業後保送東海化工系,大一暑假回家,父親鼓勵他考醫科。他抱著試試看心態重考,沒想到考上台大,轟動家鄉。醫學院一年級的暑假,村長請他回故鄉教小學應屆畢業生英文,給他兩千元鐘點費,足以支付大二的學費。

畢業後他選擇進入小兒科,且非常努力的學習,第三年當住院醫師時,不幸在台大醫院急診處感染扁桃腺炎引發急性腎臟炎,多次進出醫院治療。那時妻子鹿溪已經成為基督徒,邀請牧師們來探訪並為他禱告。之前他非常排斥基督信仰,此時躺在病床上,身體軟弱不堪,不知道何時才能痊癒。

他說:「因為這場疾病,心靈非常的空虛,不知道妻子信仰的神是否可以幫忙我,於是開口跟著妻子與教友們禱告。若上帝治癒我的疾病,我願意接受祂進入我的生命中成為我的救主。」沒想到眾人禱告後,他的疾病很奇妙的痊癒,因此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



上帝開啟另一扇大門

因為生病,他不得不常常請病假,因此無法順利升上總住院醫師。沒想到上帝開了一扇門,在馬偕工作的同學告訴他那裡有小兒科主治醫師的缺,鼓勵他去應試。當天跟主任談15分鐘後,就立即獲得這個新工作。兩年後,羅慧夫院長提拔他為小兒科主任,他戰兢地接下重任。

當時馬偕小兒科只有5位主治醫師,他決定要建立團隊,於是開始栽培醫師並聘請外面的醫師加入,鼓勵醫師要在小兒科領域裡有各自的專長,才能照顧不同狀況的小病人。因此慢慢有了新生兒科、血液科、腸胃科、心臟科、腎臟科、過敏免疫科、感染科、神經科等次專科,讓醫師各自有卓越的表現。奠定馬偕小兒科的口碑。



跪在地上為病人禱告

在馬偕兒科擔任主任期間,曾因替一位五歲的孩子做腎臟切片,沒想到小病人竟然一直血尿,想盡辦法卻始終無法解決。家長焦慮的頻頻詢問,壓力大到讓他幾乎無法入眠。

「我已經求救無門、束手無策,就在辦公室跪下來為病人禱告:『主啊!我已經沒有辦法了,請幫助我,救救這個孩子。』禱告完後走出辦公室去看孩子,照顧病人的住院醫師剛好走出病房,看到我就說:『黃主任,那孩子的血尿已經停止了。』『什麼時候?』『剛剛』『怎麼這麼巧,我剛才正為這孩子禱告!』我第一次感覺到上帝垂聽我的禱告,非常感激也很感動,心中的重擔脫落了。」

黃醫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祂才是大醫生》,內文指出,醫生是上帝使用的工具。外科醫師開刀,但是使傷口癒合的是上帝;醫師開藥,但是讓藥效發生作用的是上帝。使病人得痊癒的是上帝的權能。

他親身經歷自己的生命就是這位真神醫治拯救的,行醫四十多年,親眼見過許多病人透過上帝的醫治得到痊癒。因此他鼓勵正在尋求真神及大能醫師的聽友讀者,可以試著向耶穌基督禱告,尋求祂的帶領與醫治,因為祂是使「壓傷的蘆葦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不吹滅」的慈愛全能真神。
本文節錄自20164月出版的:佳音廣播月刊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回家吧,你的兒子快死了】

《趙鏞基傳》     作者:甘妮爾

「立刻回家,我們的兒子快死了!」當趙鏞基正在市區的弟兄聚會中講道,太太打來了告急電話。都到了1978年年底了,快死了?是那一個兒子?希濟正讀初中,撒母耳和勝濟在讀小學。恐怕弄錯嘍,今天早上,這三個傢伙還好好的嘛。

在繞道迂迴、得寸進尺、衝出漢城的車陣後,他的黑轎車終於返回家門了。趙鏞基發現妻子正六神無主,撒母耳睡在他的床上,顯然醒不過來的樣子。他在陷入睡前曾對母親說:「告訴爸爸,為我禱告吧。」他在枕頭上轉過頭來加上一句:「我知道,我今天夜裡一定要上天堂了。」

好像那天夜裡,全市的醫生都工作到深夜。趙牧師解開領帶,脫掉鞋子,哭喊道:「父啊,父啊!」一面打電話給另一位醫生。「嗯,牧師,沒有辦法了。今天夜裡已經有八個男孩去世了。現在,恐怕沒有任何醫生能夠治療撒母耳哩。太晚了,如果他睡得像你所說的那樣,一直到現在,時間就太長了。不過,他不會再受苦,他會平靜的逝去。牧師,牧師!」

平靜的逝去?撒母耳是他疼愛的兒子,常用他柔嫩的小手拍他的呀。「不,主啊,不是撒母耳!時候還沒到哪!」

那一天,孩子們在放學回家途中,不知不覺的吃下有毒的東西。

趙鏞基夫婦敢把老二取名叫撒母耳,是由於聖惠夢見自己懷了個兒子。她那時一直生病,頭一胎生得又那麼艱難,並沒有料到會又懷孕,甚至醫生也沒有診斷出她的真正病因。可是有天夜裡,她想夢見舊約聖經上的一個叫哈拿的婦人,果然發現自己跟她一起夢中出現,並且聽見有聲音對她說:「在你的肚子裡有個男孩,他名字要叫作撒母耳。」第二天吃早飯時,他們夫妻倆還覺得這件事挺好笑,不過,聖惠常常有一種經驗,就是在睡眠中夢見整首詩歌,於是第二天便把它譜寫下來。

做過這回夢,她再度到醫生那裡重新檢查,證實她的確懷了孕。於是,他們打破所有的韓國傳統,把他取名為撒母耳,以後他在學校裡將成為特殊人物了。正像一個男孩,不希望他的父親跟別人的父親有什麼不同,他也不想太突出。不過撒母耳很能適應,他交到一大堆朋友。

按韓國人的習慣,每個兒子都按照排行取名。像趙家兄弟都叫做鏞什麼,如:鏞基、鏞祐、鏞穆、鏞讚和鏞培。鏞基的兒子則屬濟子輩,如希濟和勝濟。第三代以「來」作名字的末字,第四代則以「賢」為中間字。女孩極少隨著兄弟排行。

只有撒母耳的後代沒有字輩可以繼承。為什麼他不可以繼承未來呢?「不,撒母耳!你還不能走!」做父親的在床邊哭了起來。



他爬上床中央,匍匐在生機渺茫的孩子身邊,禱告說:「父啊,不能叫我的兒子走呀!」

他禱告得好吃力,聲音又空洞,又乏力。如果沒看到撒母耳卧在那兒,他想自己或許能放心禱告。然而,盡管眼前的事實太嚴酷,他仍得努力搜索些有盼望的話來說。孩子的母親已經在他身邊禱告了一整晚了。

站在孩子身邊的父親,如今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閉上眼睛,把他記憶中撒母耳健康強壯的形像構想清楚。「父啊,父啊!」但是他仍然禱告不出來。撒母耳精於跆拳道,有多方面才藝,也具領袖才能,吃起油炸蠶比那個孩子都多。在韓國,當蠶正當吐絲結繭的時候,可做一道美味的佳餚。父親們常常在食攤買一包回家給孩子們享用。但是這天下午,把蠶裝成袋,携到城裡來賣的農夫,不慎使用了一個曾裝過強力農藥的袋子。據醫生說,吃了這攤子賣出的孩子,當天夜裡全死了。

 「父啊,赦免我,赦免這孩子的父親。請赦免我的……」他在禱告中,把自己所作或所思的過錯一一列舉出來。他禱告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不是籠統的,而是就他記憶所及,把一切的罪明確承認。例如,他對妻子的言行不當,對兒女不慈等等。「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篇51:10)

他張開眼睛,發現撒母耳好像不再有生氣,沒有人能喚醒他,也沒有人能跟他交談了。

「父啊,我求祢賜我仁慈和憐憫,讓撒母耳留在我身邊。我們不配得到這件恩寵,然而,我們仍要懇求祢,本著祢的慈愛,將撒母耳恢復到當初祢創造他時的健康活潑模樣。」

到了午夜,他仍然盤著腿不斷讚美神。但是,就是沒有膽量看身邊的孩子,太安靜了。一看他,簡直就失去禱告的勇氣。

「父啊,我現在看見他又高大又強壯,喜洋洋的一步兩階的向教堂跨去。現在他嘗試一步跨三階了。瞧,他真像橄欖球員,弓起身子,躍到空中,準備射三分球啦……」

一會兒過後,他離開床舖,面向孩子站著,以轟雷般的聲音大呼,「撒母耳!」他雙掌互擊,以足以令人大驚的聲音下令:「撒母耳,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聖名,叫你起來行走!」

這孩子果真應聲而起!

趙鏞基驚得後退不迭。

撒母耳突然倒在床舖中央,在被單上嘔吐起來。

他母親趕過來替他擦臉,但又不敢太匆忙。撒母耳說起話來,還帶著手勢。「爸,向耶穌打招呼。」

他又說:「向耶穌打招呼呀,祂就在那邊。」孩子用手指著。

鏞基隨著兒子那奇異的話,朝他手指的方向深深一躬,溫柔的說:「耶穌,祢好。」

 「您有沒有看到祂從走廊上走下來呀?爸,您看見我們沒有?耶穌就像這樣,把我抱在祂懷裡。」他的語聲和手勢都很微弱,但是雙親完全體會得出他的意思。

 「耶穌懷抱著我,走向一個美麗的地方。」他手口並用的描述著。

「那兒好亮好亮唷,在祂給我看過那麼漂亮的彩色後,世上的彩色郣黯然無光啦。」

「還有那音樂!媽,您也會喜歡的。那麼優美的音樂,我從來都未聽過。我認不出那音調,可是我們越走越接近它了。」

「忽然,耶穌對我說:『我們得回去了。』」

「我說:『不,我不回去。』」

 「『我們一定得回去,你爸爸不肯讓你走。』」

 「然後,祂就帶我回到寢室。您沒有看見我們從走廊上走下來嗎?」
 「您在叫我,您命令我起來。耶穌叫我走就在那時候。祂在那邊呢───哦,祂不在那邊了。我想,祂一定是回去嘍。」



書籍資料: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趙鏞基:相信耶穌十架救恩 人生盼望就此展開

【記者夏俊明高雄報導】

「耶穌基督就在你我身邊!相信耶穌,人生的改變就此開始!」趙鏞基牧師於四月初來台舉辦「祝福台灣神蹟特會」,在7日第二晚以巴底買的故事開頭,談到相信耶穌帶下的醫治與人生的改變。趙牧師傳講耶穌的身份,並基督在世上代替眾人的咒詛與死亡,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贖,讓來到十字架面前的人都能得到盼望,思想改變,神的教會成為充滿盼望的教會,神同在的家庭也因著祭壇帶下神的盼望,「在盼望中,我們可以勇敢做夢!」

抓住應許禱告 勇敢去夢

「犯罪的工價就是死,沒有一個人可以擔當自己的罪,但因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我們只要承認耶穌基督的寶血,一生的罪都能夠解決。」趙牧師傳講十字架救恩的福音,盼每個人都能因著耶穌的寶血,成為健康並蒙受祝福的人。他鼓勵每個人都要有夢想,一個有夢想的人不會灰心,禱告的時候能領受聖靈的幫助,得著向前走的出路。

為夢想的禱告如何得知蒙神應許?趙牧師說,不是大聲禱告就一定蒙應許,而是抓住神的應許,禱告就得幫助。因此,我們需要以神的話作為極大的確信,充滿在我們裡面,反之若是心裡充滿否定的思想,什麼都不能成就。

他引用一位在澳洲牧養八千人教會的牧者見證提到,一個活在希望與盼望裡面的人,與一個只是口裡說一說的人,最大的差異關係到第四度空間的靈性。他相信,一個人富足若是因著貪心,神會責備;若懂得分享,神就稱讚,並且祝福。

「正如為以利亞作餅的寡婦,其之所以能經歷『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裡的油也不缺短』,是因為她自己先成為器皿,被神充滿。」趙牧師說,今天許多神的僕人預備了器皿因此得著恩膏,這器皿就是夢想,要擁有更多的夢想。聖經說大大張口就會大大充滿我們,但若是沒有器皿,神無法做工在我們裡面,我們要擁有信心的器皿,神就按著我們的信心成就。

趙牧師經常禱告,剩下的歲月還能常常看見夢想的實踐!願我們都是神的器皿,神的國與神蹟可以透過我們彰顯出來,因著耶穌的十字架成為有盼望的人。

國家要有夢想 教會成為盼望


趙牧師提到,他剛來台灣時,韓國人每年的國民所得只有60塊美金,僅能止飢,因此非常羨慕當時有相當發展的台灣。

當時,台灣、日本都是趙牧師與一群牧者們為韓國禱告時的目標國家,他們希望成長到100萬名的基督徒,希望發展能像日本、台灣一樣。現在,韓國有1000萬名的基督徒,看見神繼續不斷敞開天上的門,祝福韓國。

他認為,一個國家也要有夢想,如此神也祝福國家。「台灣的教會,就是台灣未來的盼望!」趙牧師還有一個夢想,希望台灣的牧者可以到世界各地成為宣教的僕人!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帶來幸福的思想》 作者:趙鏞基

描繪幸福的自我形像
有位女職員出身於良好的家庭,所以甚有教養、個性溫順、心地善良、外貌也不醜。但不知在哪一天開始,她面帶愁容,話也漸漸變少,不常和朋友相處,常常面色凝重地將自己關在房裡不出來。別人看到她的改變,也開始擔心。但是,當她結束一個月的休假回到公司後,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雖然她的外貌沒有什麼改變,待人接物的態度卻全然不同。她變得開朗、充滿自信、與他人相處愉快、臉上的愁容也消失了。人們很想知道她如此改變的原因,但她對此事卻絕口不提。一天,她將這個祕密告訴了一位關心並且幫助她的朋友,是什麼事讓她有如此大的轉變。


原來,她為著鼻子長得醜而自卑,每當站在鏡子前面,就會看到自己的醜鼻子,常生氣到想要咒詛自己。她很想隱瞞這個缺點,於是裝作自信滿滿的模樣,但這也只是為了隱瞞缺陷而做的舉動。

這樣也無法持久,這種扭曲的自我形象漸漸支配了她的精神世界,結果,當別人看她的時候,她都會覺得別人在觀察並且取笑她的鼻子,也覺得自己之所以沒有愛她的男朋友是因為鼻子醜的緣故。因此,她的臉上失去笑容已有好一段時間,內心也生了病,導致她沒有自信,甚至不願意見人。

有一天,她決定請假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治療因醜鼻子所產生的心病,她選擇去整形。她去整形外科動手術,終於如願以償。當她覺得自己的鼻子變美了,內心的自我形象就完全翻轉。因為,她有了夢寐以求的高挺鼻子。有趣的是,她的朋友在聽到她的心聲時才發現她整形了,其實,這個整形手術並非那麼成功。

換言之,是內心的自我形象讓她心中憂慮、也讓她歡喜快樂。與這故事的主角一樣,我們內心有怎樣的自我形象就會讓我們思想與行為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會帶給我們人生極大的轉變。

丹麥的存在主義學家齊克果(1813-1855)曾說:「致死的疾病並不是癌症,而是絕望,也就是不接受自己不想要的自我,最終失去自我。」雅士培(1883-1969)也說:「人類生活當中有死亡、苦惱、鬥爭等以人類力量無法動搖的界線處境,認定這樣的界線處境帶來的挫折,才是人的存在。」曾寫下小說《異鄉人》的卡繆(1913-1960)也說:「實際上人生是了無意義,宇宙也是不合理的。」

換句話說,人就如同抱著「死亡」的定時炸彈,在生活中充滿絕望。因為人是充滿絕望的存在,所以若沒有救贖主來拯救,就沒有盼望。



《聖經》創世記3章17-19節
神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