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 作者:張文亮

喀威爾—克難苦學的花生博士 (農化學家) 

一天早晨,我向上帝問道:
「祢創造宇宙的目的是什麼呢?」
神回答說:
「你要的太多了!你的智能太有限了,如何能懂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我又向神問道:
「那祢創造人的目的是什麼呢?」
神回答說:「你這個小傢伙,你仍然要的太多了!」
然後,我又問道:
「那麼神啊!祢創造花生的目的是什麼呢?」
神回答說:「這才差不多。」
然後我回到實驗室,嘗試了解:什麼是花生?以及,神為什麼要創造花生? 

喀威爾(George Washington Carver)是位傑出的植物學家,美國阿拉巴馬州(Alabama) 塔斯克基技術學院(Tuskegee Institute)的教授。他在花生中找到了 300種以上的應用方法,包括花生牛奶、花生咖啡、麵粉、墨水、染料、肥皂、化妝品、油氈、食用品、醫學用品等,而聞名於世。

他一生獲獎無數。發明大王愛迪生(Edison)以年薪100萬美金,重金禮聘他,他卻拒絕而仍繼續研究花生。其成果幫助了無數黑人同胞。美國政府為此在1940年至1942年期間,釋放500萬公頃土地給南方的黑人種花生。在他所在的小小研究室裏,美國兩任總統柯立芝(Coolidge)與羅斯福(Roosevelt), 印度聖雄甘地(Gandhi),大企業家福特(Ford)都來拜訪過他。連蘇俄暴君史達林(Stalin) 都邀請他擔任農業部長,喀威爾拒絕了。他一生留在小城裏,以研究花生來服事上帝。

以花草作朋友
喀威爾生於1864年,美國密蘇里州鑽石叢鎮(Diamond Grove),父母是黑奴,在喀威爾家中工作。從小他就是孤兒,父親病死,母親在寒冷的黑夜裏,被不法之徒抓走,自此音訊全無。他是在客威爾夫婦照顧下長大的,於是喀威爾就成為他的姓。

沒有父母照顧的客威爾,自幼體弱多病,又矮又瘦,講話也結結巴巴,聲調高又刺耳,別的小孩笑他是沒人要的鸚鵡,可憐的客威爾從小就體會沒人要的痛苦。 他童年大部分時間就獨自在森林中散步,漸漸的,他愛上森林裏的花草樹木。他在森林中有一個花圃,把城裏沒有人要的花草,搬到他的花圃中,仔細地再種植長大。不久城裏的人都知道,森林中有一間花草的醫院。曾有伐木工人,看到那裏有一片盛開的花朵,一個黑人小孩用臉貼著花瓣,跟花講話,有人問這七歲的孩子怎能種出這麼美麗的花朵,喀威爾天真的轉動大眼珠說:「我愛我的玩伴啊!」

喀威爾越來越想念書,好能識字與知道花草的知識,但是城裏沒有學校給黑人念書。他聽說十公里外有個尼耳休(Neosho)城,城裏有個名叫「林肯」的 黑人小學。於是他到尼耳休城給馬萊亞(Mariah)女士煮飯、洗衣、種花,其他的時間就到學校上課。在那小小的木屋裏,擠滿了七十多個小孩,努力地學習。喀威爾在十歲時終於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喬治(George)。 

坐在教會台街上的小孩
星期天學校沒有上課,喀威爾還是想上課,在城裏走來走去。忽然,他看到有個大房子,裏面坐了好多人,有個人站在台上對那些人講話,好像在上課。喀威爾不好意思進去,就偷偷地坐在門口的台階聽,人家一散會,他就迅速地溜走。不久尼耳休教會的人就知道,這個可愛的黑人小孩,每次都坐在教會外的台階聽道,他們就請這個小孩進來做,而且送給他一本聖經。不久喀威爾就隨著學校學到的字母,自己依依呀呀地讀聖經。

喀威爾13歲又轉到阿肯色州的斯科特堡(Fort Scott)小學讀高年級。南北戰爭後,黑人雖然得到自由,但黑白種族間有太多偏見,經常造成流血暴動。不久那裏就有黑人被白人打死,血腥帶來仇恨,黑人也群集反抗。學校裏很多的黑人也加入反抗的行列。

喀威爾卻沒有加入,他寫著「恨是神所不喜愛的罪」,他離開斯科特堡,在阿肯色州流浪,只要哪裏有學校,他就到那裏讀書,只要有種族暴動,他就離開,就這樣斷斷續續了好幾年,終於完成了高中教育。為了念書他幾乎什麼零工都做,包括廚子、馬夫、洗衣工人、割麥農夫、信差、鐵工、農夫等。 

為了念書改名字
等他要申請大學時,因為他是黑人,沒有大學要收他。有一天終於收到一封大學的錄取信,他喜出望外,但是仔細一看,那是寄給與他同名的喬治W.喀威爾,而不是他。可憐的喀威爾為了想念書,也在自己名字中加了W,左上右上哪個W開始的名字最普通,一想是華盛頓(Washington),於是他在名字後又加上華盛頓。他持了該信,冒名頂替要上學,學校一看他是黑人,就拒絕他。喀威爾嚎啕大哭,傷心地離開。

不久阿肯色州的人,就經常看到一位年輕人,帶著撿到的樹葉、草根到圖書館找資料看,有人說:「喀威爾給自己辦了一所學校,他同時是老師。又是學生。」 

30歲念大學——最老的學生
有一天,愛荷華州的溫特塞(Winterset)小城,衛理會的主日崇拜裏進來了一個黑人。當眾人唱起詩歌時,合進來一個優美的男高音,那不僅是優美的聲音,而且揉合作一顆多年來被人輕視與棄絕,而仍然對神有著深刻執著的仰望與順服的心靈。教會中有一位繆霍男(Milholand)博士立刻察覺到,聚會後就請這個黑人到他家坐坐。在繆霍男的大力推薦下,喀威爾終於進入宣信(Simpson)大學就讀,那時他已經三十歲了。

喀威爾因大學裏的優異表現,在老師巴布(Bubb)的推薦下,進入全美第一流的愛荷華州立大學就讀,34歲取得農業學士,36歲取得碩士。在那時,他是第一個擁有如此高學位的黑人,也是該校第一個黑人畢業生。

讀書的目的
他在大學學的越多,他就越發想到那些仍然留在南方,辛苦耕種的黑人同胞,他們懂的太少,以至於努力耕種,仍然沒有什麼收成。他寫信給了繆霍男:「假如我能教農夫如何種植,這對我的同胞將是件好事。………因此,我比以前更注意照顧我的身體。我明白神是要我做一些事,我必須注意我的健康。」

他在離開學校以前,寫著:「我生命最大的意義是能夠幫助我的同胞。這麼多年來的接受教育,主要的目的在幫助我達到這一個目標。我深深的感覺到,教育彷彿是神給我的一把鑰匙,可以解放黑人貧窮的鎖鏈。」

從塔斯克基城來的呼聲
如果要教育自己的同胞,最好的方法是搞好師範學校裏的學生。在阿拉巴馬州的美肯(Macon)城,有一所專門培育黑人老師的學校「塔斯克基師範與工業技術學校」,成立於1881年,由黑人教育家華盛頓(Viijer T. Washington)所創。當時這所學校小的可憐,只有兩棟建築,一所還是木造的。經費少的可憐,實驗教材也很缺乏; 零零落落的幾個學生,坐在佈滿了灰塵、風沙的教室中上課。喀威爾聽到這個學校需要老師,即使只有微薄的薪水,在他取得學位後,毅然踏上驛馬車,離開美麗、舒服的愛荷華州,前來這一片不毛之地。

喀威爾到了阿拉巴馬,沿途看到零落的村舍,貧瘠的黃色黏土,長著疏疏落落、營養不良的幾珠棉花。南北戰爭後,黑人已經得到政治上的自由,但是黑人沒有受什麼教育、所以仍然是無知的奴隸。 

超級大棉花
喀威爾來到塔斯克基城,所看到的情況比他想像的還糟。最主要的關鍵是黑人拒絕接受高等教育,因為黑人對白人反感,以至於對白人的高等教育制度也厭惡。學校只有零星幾個垂頭喪氣的學生。喀威爾決定要證明:教育可以幫助他們。

在學校外面有一大片的不毛之地,喀威爾立刻向政府申請肥料,但卻無著落(因黑人教育有限的預算,買不起肥料)。 這個初期的困難,可能立刻擊倒象牙塔培養出來的老師,但卻顯出喀威爾堅毅的生命力。他叫學生把所能收集到的垃圾、報紙通通埋在那兒的土裏,一年以後,土壤呈現黑色的有機物。學生的興趣被點燃起來。土壤一變黑色,學生們就急著要重棉花。喀威爾卻撒下豆科的綠肥,這些小草具有將空氣的氮轉換成土壤有機氮的能力。兩年以後,土壤已經肥沃的不得了,他才種下棉花。

不久,阿拉巴馬的農民爭相來看那些棉花,大家從未看過長得如此巨大的棉花,他們稱喀威爾是「白人學校出來的魔術師」,大批的學生開始湧進塔斯克基。可是喀威爾心裏很清楚,他也必須為福音的緣故埋進去,日後才能有豐盛的收成。他每天除了上課以外,也帶領學生讀聖經。

不久,喀威爾在花生的傑出研究,使得南方黑人紛紛改種花生,花生也較適合南方的土壤。在他去世以前,美國南方的花生田至少有五百萬公頃,美國花生更是世界聞名,這是黑人帶來財富。塔斯克基學校也成為培養黑人知識分子與領袖的中心。

中流砥柱
喀威爾的傑出成就也受到不少的批評。很多白人科學家妒忌一個黑奴有如此成就,就攻擊他不該在科學發現的文章上,歸榮耀給神。喀威爾也不花時間去回答這些批評,仍然我行我素,繼續在演講上宣稱他研究的成果是來自神的感動。很多黑人也攻擊他,因為他沒有帶領學校眾多的學生,參加黑人攻擊白人的種族暴動。

喀威爾對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看的很清楚,他說:「學校的目的,在教育學生成為有用的人,社會只會照有用的人的建議去行。」又說:「我們不是要訓練學生,去參加政治,那太單方面了。教育的目的,在訓練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像一隻手的五根手指,有一天步出校園後,能抓住社會給他的責任。………在學校太強調政治的學生,將來除了寄生在政治,別無生存之道。」有些基督徒也批評他,應該把盼望放在未來的天國,怎麼在地上努力教人種花生?夏威爾回答說:「成為基督徒的目的之一,在幫助別人,活出人真正的尊嚴與價值。」

喀威爾死於1943年1月5日。他被視為20世紀黑人的良知。他終生未娶,獻身於教育。有人問他動力的來源,他靜靜地說:「我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起床向神禱告。」



備註:本文摘自【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 作者:張文亮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如何明白神的旨意】 作者:江秀琴

我自己有一個瘤得神醫治的見證,當時那個瘤在我身上已經有一年了,後來我去檢查果然是跟我大姐、二姐同樣的瘤,而她們都已經開刀拿掉。醫生檢查確定以後,我爸媽都希望我趕快開刀拿掉。但我就是每天來求問主:「主啊!祢要不要我去開刀?」問了一、兩個禮拜後,有一天,忽然間,一句話在我裏面閃過去:「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麼?」我知道主要我信靠祂,因此我就說:「主啊!我一定要讓祢遇得見有信德的人,我不去開刀了,我要用信心來尊榮祢。」

如果我們不誠實,也可以把它抹煞,說:「主沒有叫我不要開刀啊!」 主只說:「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麼?」我們都可以隨己意解釋的。但我向主說:「主啊,我要倚靠祢,我要用信心來尊榮祢。」然後我就給自己斷了後路,在全教會禱告會裡,站起來公開說:「我身上有個瘤,我要倚靠主的醫治,請弟兄姊妹為我禱告。」在這之前我都沒讓大家知道。 

從那一天開始,我知道我每一天都要警醒地活在主面前,因為這不是一件小事。那時候我還聽到一些可怕的消息:有一位媽媽跟我長了同樣的瘤,拖了一陣子之後,結果瘤變得好大,壓倒排泄器官,四十天不能排便,然後才去開刀取出。然而我決心說:「主,我要倚靠祢,要用信心來尊榮祢。」從那天開始,我就小心地活在神的同裡,每一天我不敢有一分鐘憂慮、不平安、或者害怕,我知道我必須活在神的旨意裡,神才會成就祂的旨意。容不容易?不容易!因為所有的現象都繼續存在,而我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每次我看到那個現象,就會想到:「瘤是不是越長越大了?」可是當仇敵一射進這思想,我就說:「主,我感謝祢,我相信祢已經醫治我了!因為祢說我們禱告的時候,『信是得著,就必得著。』」

我每天都這樣禱告。雖然每天還繼續流血,但不管別人跟我講什麼,我就是保持裡面的平安。記得在聖荷西的第一次家庭聚會,我的瘤就消失了,那是1987年3月7日,到現在有十年了。有些人會問我:「那個瘤真的消失了嗎?」我說:「對!完全消失了。」當時在整個過程中,有人告訴我許多不好的消息;而現象又一直存在,這樣一直地流血使我的身體很虛弱;也有很多醫生跟我說,要趁早開刀,不然越來越危險。但如果我那時候就去開刀,沒有繼續誠實地順服神的話,我就不會明白那一句話真的是神給我的。 

所以我們要明白神的旨意,很重要的是要順服裡面恩膏的教訓,順服裡面神的聲音,那聲音常常是一個思想、一個意念在我們裡面。如果我們不能常常放下自己的意見,常常倒空自己的想法,只要一明白神的旨意就順服;而且對聖經上所有神的命令都很認真去順服,讓主掌權作王在我們身上,神就不容易跟我們說話。若是我們自己的魂思想很強,那我們也不容易分辨:這到底是神的聲音?是我的聲音?還是魔鬼的聲音?我們會搞不清楚。

有許多人雖然也研究聖經,可以把聖經從這裡串到哪裡,剖析每一章分成幾個段落,重點是什麼;他可以把聖經解釋得很清楚,可是卻沒有花時間來等候神,讓神的心思來取代他的思想,而仍然活在自己天然的思想裡。我們越用天然人的思想,我們魂的力量就越強,尤其是我們這些亞當的後代,都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都很會分辨、剖析、總結。但是當我們魂的思想很強時,就不容易在靈裡面明白神的旨意。有一些人,可以把聖經解釋得很好,可是你問他:「你在生活上如何明白神的旨意?在一切事上神怎麼帶領你?」他卻常常答不出來,因為他老是用自己的理智來判斷、行事。

我不是說我們的理智都不要用了,在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上,我們不需要老是問主說:「主啊!我該先夾這盤菜還是那盆菜?我走路要靠左邊還是右邊?車子來了,我要搭這輛車還是那輛車?」哪輛車先來我們就搭哪輛,這些日常的事,我們就很自然地去做。你不用問主:「主啊!我該吃幾碗飯呢?」你吃飽就好了嘛!這些是日常生活很自然的,可是如果我們常常順服神,我們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有例外的時候,神會告訴我們。

榮教士常從公館搭車到溝子口去聚會,到溝子口有幾路不同的公車可以搭,她向來都是看哪一班先來就搭哪一班。那一天車子來了,她正要上車時,裡面就說:「不要!不要!」 她馬上站住,沒有上去。她站在那裡繼續親近主,說:「主啊!祢有什麼帶領嗎?」沒多久就有一位老弟兄氣喘喘地跑來說:「榮教士,我剛剛去你家找你,你不在,我想你可能已來這裏搭車了,就趕快跑來看你還在不在?」神知道這位老弟兄有事要找她,就叫她不要上車。

如果我們已經操練得很習慣放下自己的意見、看法來順服神,神就容易在生活中跟我們說話。如果你覺得:「我信主這麼多年了,怎麼從來都沒有聽見神的聲音或感動?」這有可能是你的魂思想很強。例如你的頭腦老是想這件事,很少放下自己,用心靈來親近神,讓祂可以一直更新你的心思意念,讓神的思想漸漸取代你的思想。我們如果沒有這樣的操練,就很難聽見神的聲音。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你很容易把主的感動抹煞,每次主感動你什麼,你總覺得:「不方便!我不要!」如果我們自己主觀的意見很強,不容易去順服,主也很難感動我們。

「太初有道」就是太初有話,神是很喜歡向人說話的神,祂一直渴望要向人說話 ,只是人沒有能聽的耳。我們的耳朵充滿了我們自己的聲音,和這個世界的聲音。 人常常看重現在所看得見的現象,過於神所給我們的話,像我的那個瘤,如果我看重當時越來越嚴重的現象,過於神給我的話:「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麼?」我就會去看醫生、開刀,那麼我永遠也不會明白神的旨意,也不知道那個感動的聲音,真是從神來的。

要明白神的旨意,不是神蹟式地忽然間就明白了,而是需要去操練順服祂、親近祂,我們就會越來越明白。你看有些老夫老妻,只要對方眼睛一看,馬上知道老伴不高興了,或是老伴要什麼。因為他們常在一起,常常注意對方的一切反應,知道對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們也需要常常這樣來親近主,常常放下我緊急的事,放下我的意見來親近祂,主自己就越來越取代我們,我們就容易明白祂的旨意。 

有關感情的事,如果我們說:「只要順服我們對面的感動,就是神的旨意了。」那麼你會發現所有弟兄的感動,可能都是同一位姊妹:教會中最漂亮的那位姊妹。大家的感動都一樣,但那叫肉體的感動,不是聖靈的感動;那叫做肉體的邪情私慾,不是神的旨意。因此在感情這一件事上,不論我們仰望婚姻、仰望對像,不能只說我裏面很有感動。

台灣有一位姊妹,有一陣子我出國服事,回去後發現她的靈性很糟,到一個地步,甚至想離開教會。我問她怎麼回事?原來教會有一位弟兄,人很好,很體貼,有時候聚會到很晚,他就主動送他回家;送她回家之後,也會跟她媽媽聊一聊。幾次以後,她媽媽就看中了這位弟兄,而這位姊妹也很喜歡他。因此她就開始禱告:「啊!如果是祢的旨意,祢讓我在今天去聚會的公車上遇見他。」結果公車到了某一站,忽然這位弟兄就上車來;這樣發生了好幾次,每次都應驗。

可是半年、一年過去了,那位弟兄卻一句話都沒有表達,這使那位姊妹很難過。看起來好像是神的旨意,而那位弟兄對她也蠻好的,可是那位弟兄卻一點意思都沒有表達,這樣繼續下去她實在受不了。一件事懸疑不清的時候,是最令人痛苦的;單戀也是很可怕的,可以把人逼得發瘋。魔鬼常常藉著感情的事把許多年青人帶到地獄裏去,使很多人因著感情的事棄絕神,從神美善的旨意裏滑出去。

我知道這件事後,就去問那位弟兄:「你有沒有對那個姊妹有感動啊!」 他說:「有啊!」我就問:「是誰啊!」他就講了另一位姊妹的名字。那就很清楚,他對這位姊妹一點意思都沒有。我就告訴了這位姊妹,她一清楚了,放下這份感情,就好了;後來主也為她預備了一位很好的弟兄。

所以在感情的事上,不論我們有多深的感動,有幾千、幾萬個印證,只要對方說 他沒有感動,那就絕對不是。魔鬼也可以製造很多碰巧的機會,特別當我們喜歡某人,而沒有把情感奉獻給神,沒有讓神在我們的情感上行割禮時,我們天然的情感常常容易依附在某一個人身上,結果就很容易被仇敵迷惑。

我遇到過許多這樣的姊妹,有的說她覺得是神的旨意,等了四年,還是沒有結果;現在都已經等到十年了,對方還是沒有感動。有的弟兄也是,喜歡某一個姊妹,就去求印證:「求主讓我今天在公車站牌遇見她。」真的就遇見她;他的印證很多,可是那個姊妹一點都沒有感動。我們也對他說過了,但這位弟兄就是不放棄,他還是覺得:「明明主就是給我感動,而且我們還有印證呢!」好幾年後,那位弟兄就得了精神病。

弟兄姊妹要留意,在情感這件事上,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感情奉獻給主:「主,我的情感要完全歸給祢,祢一定要在我的情感上行割禮,不要讓我愛我所愛,乃要愛祢所愛,而且我要單愛祢。」我勸姊妹們,除非弟兄已經跟你表白、請你仰望,否則你最好不要自己先有感動,然後就一直求印證。為什麼我特別講姊妹們? 因為在情感的事上,願意百分之百的順服神,不在乎外貌,只在乎神的旨意的弟兄,我到現在沒遇到幾個。

有一次,我在外州跟一位弟兄談到這件事,我說我到現在為止只看過三個弟兄,是真的不在乎姊妹的外貎,而只在乎神的旨意。那位弟兄本來也很在乎姊妹的外貌,因為他的條件很好,他聽了以後說:「江姊,但願我是第四個。」結果主真的成就,後來主給他預備一位姊妹,是那麼愛主,那麼成熟;雖然外貎一點都不吸引人,但她裡面的生命是那麼美,這位弟兄也很愛她。

作者簡介
江秀琴牧師16歲(1970年)信主,26歲(1980年)蒙召服事主。在台灣牧會12年,美國洛杉磯牧會3年,1995年起,到加州聖荷西(San Jose)牧會至今。

江牧師是位有異象、有使命,忠於神託付的牧者。她熟識神作事的法則,在凡事上尋求神的旨意,並且完全順服,為信徒立下佳美的榜樣。

這些年來江牧師忠心的傳講「愛慕耶穌」的信息,挑旺人心裡對耶穌的渴望並點燃愛火。她在「內在生活」錄音帶系列中細心教導信徒,如何實際地操練住在基督裏,將生命紮根在與耶穌建立親密的愛的關係上,對全世界的華人基督徒產生極大的祝福與影響力。

2002年在全球經濟最不景氣,股票跌到谷底,許多人失業的境況下,江牧師毅然順服神在美國加州矽谷Fremont買下10.4英畝的土地,建立慕主先鋒訓練中心及慕主先鋒教會為神國裝備、訓練有異象、有託付、有能力的基督新婦,在各地點燃愛火,預備主的再來。

備註:本文摘自【如何明白神的旨意】   作者:江秀琴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劉畊宏相信「健身就能改變人生」


今年44歲的劉畊宏,從歌手、演員、節目主持人到專業健身教練,還出版了《健身,就能改變人生》一書,教讀者如何從建立習慣開始,鍛鍊更精實的健康體魄。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劉畊宏不只當藝人、更做起健身教練,甚至成立團隊,至許多電視實境秀幫助素人減重?

「你若不了解上帝創造你的身體有多奇妙,你不會知道你的神有多奇妙!」人在狀況不好時,往往源自於肉體的軟弱。而身體上的問題,無論過胖或過瘦,也反映出心裡狀態。

劉畊宏相信「健身就能改變人生」,因為體力變好,精神也跟著變好,且能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是如此獨特。「現在的科技花再多能耐,也沒辦法像健身一般減重,」身體能夠自主修復、增減肌肉,劉畊宏因此常對要減重的人說:「你是無價之寶,你價值連城!」 

自減重節目體會健身力量:透過健身,可以幫助一個人生命改變 
在擔任央視《超級減肥王》、江蘇衛視《減出我人生》總教練時,劉畊宏接觸許多體重過重的素人,他們不只是身體出問題,心裡也有很大的狀況,他相信,「人的改變要從心裡開始,心裡才能改變到外在。」

為什麼體重會這麼重?無法克制的食慾的原因是什麼?劉畊宏幫助減重的人,不只是跑跑步機,也告訴他們「你的身體,你一定能改變!」並帶著他們一起禱告,「這不是我一個人能解決的問題,要有神的幫助才行。」

畢竟,實境式的減肥節目,誰有把握做完就一定減重成功?也因此,參與節目的選手會問劉畊宏福音的問題,他也會向他們解釋「耶穌是誰」。

總冠軍的時候,得獎的人說:「這個節目改變了我的人生」,也說了劉畊宏與他們分享的經文-「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有些減重成功的人,原本因著過重產生的家庭問題也解決,從旁協助的教練也在過程中認識神並受洗。

「我發現我做的事情有使命。」劉畊宏分享,健身教練不是收錢、教人操作器材的勞工而已,「不是只是叫一個人拿鐵在那邊弄來弄去。透過健身,可以幫助一個人生命改變。」節目播出後,陸續開始有健身器材廠商找劉畊宏代言,他也組起團隊,讓一些台灣的健身國手有更多發揮專業的舞台。

身體是神的殿 基督真的是你的形象和樣式嗎? 
劉畊宏說,健身原本就是他的興趣,從未想要用來賺錢。當時在教會參與青年牧養工作,他便想,怎麼用健身幫助他們認識上帝?發現健身不但是一種能「持續互動」的方式,其中很多觀念和神的教導皆相關,「我突然被開啟,原來人的身體是超級奇妙的產物!」

神除了賦予人思想和創造力,身體的極大潛能也待人類開發。「我們都是神所創造,為什麼有人可以10秒跑百米,有些人跑不到?因為經過訓練,潛能就被發揮。」他表示,不一定要成為國手等級,但卻可以因此在生活中享受更多「能力所及」的事。「我覺得健身跟信仰太有關了!」

身體是神的殿,其中很多奧秘連科學都還研究不出來。他相信,當一個人看重「靈命」的時候,生命已經跟別人不一樣,然而,「若神要用你,你的形象和樣式是什麼?基督真的是你的形象和樣式嗎?」

他特別提到,許多教會的牧者同工需要很多體力,卻不見得那麼重視健康。「如果要更愛神,需要更有體力。」雖然基督徒常常禱告聖靈帶領,卻仍常在肉體軟弱時,靈裡跟著軟弱。「那就不要讓肉體軟弱!健身會讓體力變好,會開始適應在繁忙過後,仍然能對一件事保有專注力。」

若不了解上帝創造的身體有多奇妙,你不會知道你的神有多奇妙 
劉畊宏提到,健身不只讓人體力變好,連帶的精神、思考都會更加積極正向。如同跑過馬拉松的人,能體會過程的辛苦和抵達目標的喜悅,更有耐力和信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

「肌肉長成的過程是怎麼樣?訓練過程中,肌肉會產生撕裂。」撕裂就是一種創傷,他強調,這樣的撕裂不是「打」而是「練」來的,過程相當不簡單。「創傷之後,上帝造給你的身體還會自動修復。」他說,當身體發現人需要繼續用力,就會想辦法再次復原撕裂的傷口,「透過該吃的東西和睡眠,肌肉中的撕裂就開始恢復,長出新的一層肌肉。」「不知道的人只會說『運動就長肌肉』…但你若不了解上帝創造你的身體有多奇妙,你不會知道你的神有多奇妙!」

因此,劉畊宏常常跟要健身的人說:「你是無價之寶,你價值連城!」現在的科技有再多能耐,都沒辦法像健身一樣減重、長肌肉,「這一切所謂的自然現象,通通都是神蹟!」

劉畊宏鼓勵大家開始看重自己的健康,他問,人類不用特別吃什麼,身體就可以呼吸、有心肺功能、可以自然排毒,為什麼?他讚嘆:「因為上帝愛你,就把這個給了你!」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摘自:基督教今日報)

【晨更的眼淚】 作者:金森煥

降特戰隊是戰爭爆發時,在最前線背著降落傘攻入敵陣的軍隊。以前離教會不遠的地方有個空降特攻隊的軍營,幾乎每個壘都有教會。那個部隊的司令是我們教會的會友,我幫他們興建了教會,也常去探望。但我覺得很奇怪,那裏沒有任何一個佛教的法師,只有基督教的軍牧。本來法師也應該要在,但他們死也不願意來到那裏。當然,這其中必有原因。

軍人常在這個地方做軍機跳傘訓練,此時,軍牧也會與他們一同上飛機跳傘。軍牧先禱告說:「跟著我!」便往下跳,然後軍人就跟在他後面跳傘。這種訓練常出事,甚至會喪命,即便是關中老鳥也害怕這種訓練,連牧師都親自跳傘了,其他人也只好跟著他一起跳。

其實,牧師不跳傘也無所謂,因為這是軍人的訓練,與軍牧無關。確實,軍官有一年跳傘一次的明文規定,並有津貼補助,可以領更多的薪,但牧師哪有什麼津貼?那麼,為什麼他要跳傘呢?

只有一個原因------傳福音。神的僕人是為了福音才敢跳傘的,他們心裏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因為就算死了,也有永生。他們不是憑著腦袋中的信仰知識,乃是發自心靈深處的信仰使他們有跳傘的勇氣。差別就在於此!若是半信半疑的信仰, 絕對不敢跳傘,因為這些人心想:「跳下去就只有一死,死了就完了。」可是敢跳傘的人心中有對神及對天國的盼望。雖然如此,他們應該是能避免跳傘就盡量避免,但他們卻不顧一切往下跳,這帶給我極深的感動。我說:「在你們裏面有真正的福音。」

坦白來說,他們難道不覺得很難嗎?不管如何,他們也有家庭,有孩子,跳下去若出了事怎麼辦?我很佩服他們,因為他們有「即便是死了,在耶穌裏也是活著」的信心。

現代人的信心正逐漸喪失。雖然富足,生活品質也超越以往的水準,但人們卻更加緊張痛苦、焦慮不安。幾天前,有位開賓士的中年婦人,因為開名車而遭人殺害。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覺得坐好車比較安全,但這個社會卻處處潛伏著不安的因素。

有位知名企業總裁 ,六十七歲得了肺癌而去美國治療。他的夫人看到他接受大手術,深受打擊已過世,享年只有六十二歲。他有專門的主治醫師,聽日也在吃的方面注重養生,仍擋不住肺癌的侵襲,可見再怎麼有錢,面臨疾病也無能為力, 人就是如此軟弱!

這個世代的人們之所以如此辛苦,就是因為沒有未來、看不到明天。許多人不明白前面的路,沒有神掌管明天的確信,如同當軍牧禱告讚美後就跳傘,別人卻無法跳一樣,即使由參謀先行跳傘,士兵也不見得會跟著往下跳,但牧師一跳,其他士兵就跟著跳。他們的勇氣從何而來呢?教會和世界不同,基督徒又屬特別的一群,他們碰到實際的問題時,反應也和世人不一樣。因為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解釋也不同。各位難道不羨慕嗎?不管被丟在那種環境,不管遇到何種問題,內心都不會懼怕,過著剛強的人生!這麼強大的力量,到底從哪裏來的呢?

那麼,現在你們的人生?又是如何呢?各位有把握嗎?


作者簡介
金森煥牧師,從小自願參加新更禱告,並在凌晨將教會的鐘敲響。

目前是韓國明聲教會的主任牧師,該教會以「喚醒韓國早晨的教會」聞名,每天平均有五萬多名信徒參與神更禱告會。在1980年9月首次舉辦晨更禱告特會時,僅有25名信徒參與:日後卻有了驚人的成長,至1997年達到兩萬人,2005年秋天更有五萬人參與,這的確是爆炸性的成長。

雖然金森煥牧師無論在外型或行為舉止上都看不出非凡的領導力,但他那外柔內剛的特質及謙和的表情卻有股平易近人的吸引力。不久前,曾針對長老會進行「最尊敬的牧師」問卷調查,結果金森煥牧師當選。長老會中所屬783位長老投票的結果,有42.1%都選金森煥牧師為自己最尊敬的牧師,以此表達他們對「僕人式牧會」的敬愛。

明聲教會的晨間禱告會不僅影響韓國,在紐約、中國、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等世界各地也都有影響力。從明聲教會敲響的鐘聲響向四處傳揚,不僅是喚醒韓國早晨的教會,也成為喚醒世界的教會。


備註:本文摘自【晨更的眼淚】  作者:金森煥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屬靈導師趙鏞基—25位門徒的生命見證---李永勳牧師】

與趙鏞基牧師情同父子的李永勳牧師
我來自基督教家庭,家族的信仰可以追溯到一百二十年前曾祖父的時代。他是士大夫,是第一批聽到平壤的海外宣教士傳福音而少數接受耶穌的人。基督信仰在我們家族一脈相傳。

我們家族有著根深蒂固的長老教會背景,因此我們在首爾也照常在長老教會聚會。 但祖父的腿在日據時期遭受日軍拷打,行動不便而無法到較遠的教會去參加晨禱會。當時我們家對面正好是西大門純福音教會 因此祖父就近到這間教會。在趙鏞基牧師所帶領的晨更禱告會參加了三個月,經歷到神極大的恩典。三個月後的某一天,他把我們全家都叫到面前,說:「啊!那個教會的年輕牧師太有能力了,講道也很有力,所以我們經歷了不少恩典!」 因而要我們全家從下個星期開始 ,都到對面的西大門純福音教會作禮拜。

國小四年級時,我們剛到這間教會,趙鏞基牧師還是位年輕的單身漢;我們成為會友後的第二年,他才與金聖惠師母結為夫妻。我還記得,長老教會的牧師在講道時,都慢慢地傳講信息,可是趙鏞基牧師講道的速度實在太快,總是讓我在緊張和感動中才能聽完他那段很長的信息。最方便的是,教會就在我們家對面,與趙牧師的家也僅隔三棟房子的距離,所以來教會時常遇到牧師。每當我們在路上相遇,他都會摸一下我的頭說:「好可愛!」因為趙牧師和我們是鄰居,當時教會的信徒還不多,所以他常來我們家探訪,並為我們禱告,就這樣增進了彼此的關係。

在我中學時期決心服侍主至今,為了主的事工奔忙,從沒機會到國外去看看。雖然有些人曾說我「不夠世故」,但我認為不如說我是「從小就活在主恩典裏的人」,應該更為恰當。

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克服萬難
雖然是為了學習純福音神學的精髓而留美,但美國的留學之路並不如想像中容易。留美期間,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為了積極培育教授級人才,每個月支持我一千元美金,靠著這筆獎學金勉強度日。當時太太也為了攻讀博士學位,正在較遠的地方就讀。我們過著手頭很緊的生活。起初住在費城的大學宿舍裡,後來經濟更差,只能搬到校外分租的一間地下室小房間。又因買不起新家具和廚房用品,只好在週末到處尋找美國人在自家後院販賣的二手商品。回想起來,正因當時遇到難關 ,現在的我更能體恤面臨經濟困境的人。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僅一美元要節省,連不到韓國幾塊錢的一毛美金也要省。趙牧師好像看透我的處境,每當他來美國佈道,和我握手時總是塞一兩千元美金在我手中,這些錢解決了我很多緊急所需。 後來得知這些錢是趙牧師在海外佈道時收到的講員費,他根本沒拆封就交給我, 讓我當場流下感恩的眼淚。

另外 他偶爾會把他帶來的西裝送給我幾套,後才知道趙牧師每當到海外佈道,都會把自己帶來的西裝送給像我們這樣的貧苦神學生。因此,在海外宣教的人,幾乎都會有一兩套趙牧師的西裝。而我也因著受到趙牧師的關愛,才能順利完成那段艱苦的留學生活。

當時更困難的是-------平日要在學校讀書,週末要去華盛頓特區的教會服事。那間教會花了五年建堂,可以說我攻讀博士學位的時間,全都花在建造教會上。如同趙鏞基牧師在建造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的過程中多受波折一樣,我所要建造的這間教會也困難重重。原本期望早點完工,卻因為遭做到一位會友長期以來的阻礙, 時間不斷拖延。

這位會友在韓國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移民初到人生地不熟的美國,因為得不到當地人的肯定,容易為了自己的利益將其他人踩在腳底下。不提此人在美國社會上如何,但因他一心想在教會中受到人的肯定和尊敬,只要來到教會,就會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貶低身邊的人。弄到最後,教會裏人人起反感,他才想以誣陷人的方法來爭取他人的注意。

而我,也成為他陷害的目標。當時又要念書、又要牧會,聽見他在教會裏老是散佈我的謠言,內心非常難過。因此,我時常為他向主禱告。有一天,我心裏相當掙扎而禱告:「主啊,祢好不好把他調到別的地方?我實在太累了。」此時,主回答我說:「他被調到別的地方,這裏會來一個比他更糟的人。」

第一次我不明白這話的意思,等過了一段時間,才明白這是神允許在我身上的那根「刺」。當神為了鍛鍊我們,就會刺痛我們,而我們只有克服這根刺的同時,也會更加成長。因此透過那個人,我學會了「理解難以理解的情況和人」的試煉。 其實,這段過程中遭受的傷害與痛苦實在不可言喻,再加上我的心思比較細膩,會記住各種細微的小事,因此對於他所說種種關於我的閒話,久久不能忘懷,心裏感到非常疲乏。會友也因為難以忍受他的誣陷與毀謗,便以教會的立場對他做出處分。

可是到後來,他反而變本加厲,四處誣陷或更嚴重地謾罵。到了這步田地,聖靈使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憐憫他的心,更勝於關心自己的痛。此後每當為他禱告,主都會對我說:「你要祝福他。」一開始聽到主說這種話,實在很難順服。但隨著時間流逝,等到我可以接受神的勸教,誠心為他禱告時,神就賜給我更加寛廣且憐憫的心。我愈是同情他,對他的心結就得著愈多的釋放。此事讓我切實經歷到神的鍛鍊,也學會正確的態度:憐憫並祝福那讓我受苦的人。如果沒經歷這一切,也許在我往後牧會面臨困難時,會因為遭遇更大的挫折而跌倒。

能夠在經濟、身體、精神各方面都艱困的留學生活中屹立不搖,靠的就是我從趙牧師學到「積極肯定」的信心。每當看見趙牧師面臨任何挑戰時都面不改色,站在講台上更深倚靠神的模樣,在我留學生活或開拓教會中遭遇大小困難時,我都會把趙牧師的榜樣深深刻印在心裏,並效法他迎接人生的挑戰。

李永勳牧師簡介
李永勳牧師是世界最大教會-----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的第二任主任牧師,是在四代基督教家庭中長大,在國小四年級時來到西大門純福音教會,從此與趙鏞基牧師建立了深厚的關係。之後就讀於延世大學神學系和韓世大學研究所,到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取得了博士學位。 另外,他同時使華盛頓純福音教會及東京純福音教會復興。


備註:本文摘自【屬靈導師趙鏞基】   教會成長研究所  編輯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金鑽級天后Celine Dion 12歲戀上38歲大叔恩愛一生!】

她獲獎無數:曾獲5次格萊美獎、12次世界音樂獎、7次美國音樂獎、7次美國告示牌獎、21次朱諾獎,39次Félix Award音樂獎……

在歌壇上她創造了無數世界之最:她擁有歷史上銷量最高的法語專輯,是唯一一位擁有兩首銷量超百萬英文單曲的女歌手。是世界音樂史上首位擁有四張連續錄音室冠軍專輯的女歌手。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獎,並擁有兩首奧斯卡獲獎歌曲的,當今世界上唯一的女歌手,她是世界流行樂壇,當之無愧,呼風喚雨的金鑽級天后,在這個翻唱經典盛行的年代,唯獨她的作品讓人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她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靈魂歌手,而更加可歌可泣的是,她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人。1968年3月30日,席琳迪翁出生于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那是一個清貧的家庭,在她出生前,母親已經有了13個孩子,發現懷了她時,母親跑到教堂神父那裡,要求墮胎來阻止家庭繼續膨脹,還好神父勸住,她才安然降臨於世。

家庭雖然清貧,但是家裡卻充滿歡樂,爸爸擅長手風琴,媽媽擅長小提琴,哥哥和姐姐們也都可以演奏各種樂器,嗓音獨特的她則負責演唱,慈祥的父母和友愛的手足,讓她從小就對「家」的含義感受深刻。這個無所不能的家庭合唱團,讓她早早地就開始了音樂的啟蒙,5歲時,她就開始在母親的酒吧裡唱歌。

在家人支援下,小小年紀的她,就已參加過許多比賽和演出。12歲時,哥哥把她的歌曲小樣,寄給當時大名鼎鼎的唱片製作人,雷尼·安傑利,沒想到不久後,她就接到了面談通知。

年僅12歲的她,惴惴不安地離開家鄉小鎮,來到了雷尼所在的大城市蒙特利爾,大城市的一切都讓她不知所措,當她來到雷尼的辦公室,見到這個打著領結,穿著西裝的男人,兩人目光交匯的那一刻,她覺得遇見了世界……

雷尼不相信磁帶裡的歌是她唱的,讓她清唱一段,她鎮定地開始發揮,一開嗓,雷尼就徹底震驚了,高亢的歌聲宛轉悠揚,竟比樣帶還好聽,還沒唱完,她就聽到了雷尼的抽泣聲。雷尼興奮地當場簽下了她。

而後來席琳才知道,當時的雷尼正遭遇經濟困難,但是發現她的那一刻,他毫不猶豫地賣了房子,哪怕傾家蕩產,也想為她出唱片。之後,兩人日以繼夜地錄音,一年之內連續推出兩張專輯,簽約第二年,她就選擇輟學,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訓練中。雷尼帶著她在日本、瑞士等國,參加大型歌唱比賽,並頻頻獲獎。在這個男人的支持下,她的影響力和流行度,在全世界範圍內迅速提升。

18歲時,她在電視上,看到邁克爾傑克遜的演出,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要是能成為這樣的國際巨星多好啊!」雷尼堅定地回答她:「你一定會成為這樣的巨星。」

1987年,她成為第一個在法國,獲得金唱片認證的加拿大藝人。有遠見的雷尼意識到,如果要打開世界音樂市場,她還必須要掌握英文,於是他把她送到英語語言學校學習,勤奮努力的她僅僅只用了3個月,就能用英語和人流暢溝通了。

命運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既努力而又有才華的人!1990年,雷尼帶著她進軍英語市場,她的英文嗓音同樣富有,無以倫比的穿透力,仿佛能滲透聽者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人們紛紛讚歎:她的嗓子被上帝吻過。此後她迅速成為一顆新生的超級巨星,並開啟橫掃世界各大音樂獎的巔峰人生。

而在她事業輝煌之時,她卻也心事重重,原來在她12歲時,第一次見到雷尼,兩人目光交匯的那一刻,她當時感覺「遇見了世界」的那一瞬,正是她對雷尼的一見鍾情,而後這麼多年的形影不離,更是讓她確信,自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男人。

然而深愛她的母親,卻認為她懵懂不懂事,勸她說:「你還年輕,你喜歡他,是因為他對你好,但他絕對不是,你應該嫁的那個人。」因為當時的雷尼有過兩次婚姻,三個孩子,還比女兒席琳大26歲。想必哪個母親都不願,自己這麼優秀的女兒嫁給他。

可愛是藏不住的,閉上嘴巴,眼睛也會說出來。雷尼知道了,這個愛黏著自己的小女孩喜歡自己。母親很感謝雷尼的付出,但卻不想讓他成為自己的女婿,她憤怒地找雷尼談話,甚至以死相逼。

他深深地糾結著,在兩人長期相伴的歲月裡,他對她也有了深深的感情,可他理解她的母親,知道不能去耽誤一個天才的巨星。他開始有意疏遠她,躲避她,甚至以出英文唱片為由,跑到美國拉斯維加斯。而她卻癡心不改,分開的這段時間,她決定:要變成一個真正讓雷尼欣賞的女人。

她去醫院矯正可愛的虎牙,跟老師學習能顯身材的舞蹈,放棄象徵清純的白襯衫,開始穿顯曲線的洋裝,她每週5天,每天學習英語9小時。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優秀,讓雷尼愛上她。一人望而卻步,一人勇敢改變。幼稚下的執著,便是青春裡最真摯的愛。

同一時刻,身在美國的雷尼,內心糾結而劇烈地鬥爭著,他常常借酒消愁,想忘記她,可眼前總是不停地浮現那個身影。直到好友一句話,徹底點醒他:「如果是真愛,怎麼會是傷害?」

他決定立即返回加拿大正視這一切,回到她的身邊,不再逃避。兩人再次見面時,雷尼看到當初稚嫩的小女孩,已變成身姿優雅的女人,兩人再次深情相望時,他們都彼此篤定了,這就是真愛。

不久後的新專輯發佈會上,她牽著雷尼的手走上台,對著他唱著情歌,深情地望著,這個謝頂、鬍子都白了的老男人,在她眼裡他是這個世上最英俊的王子,她說她已經足夠老到可以愛一個人,並值得被深愛了。

真情感動一切,他們最終也獲得了父母的理解。1994年,26歲的席琳,穿著百米拖地的長裙,嫁給了她生命中夢寐以求的男人,52歲的雷尼。從12歲一見鍾情,到16歲開始等待,開始改變自己,她等這一刻整整花了10年,此刻她終於可以和他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她說自己不是世上最好的歌手,但一定會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然而當時祝福他們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可他們毫不在意世俗的看法,愛是一種遇見,誰也無法預見。於千萬人之中,遇見所要遇見的人,於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對她而言,相差26歲那又怎樣呢?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奉陪到底!

在彼此甜蜜愛情的滋潤下,他們的事業更加風風火火,電影《泰坦尼克號》風靡全球,她演唱的主題曲《我心永恆》,更是被奉為世界經典。她真正地成為了,跟邁克爾·傑克遜一樣,受人矚目的世界巨星。

時光荏苒,她到了30歲的年齡,別人都希望能夠返老還童,她卻希望自己越老越好,這樣就能和自己的愛人更加接近了。她每次出現在公眾場合,總是衣著端莊低調,並樂於向歌迷傳達樸素的情感,那就是:「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珍貴的東西。」她常常在舞臺上提起自己的丈夫,並毫不避諱地公開表達自己的愛意,「沒有雷尼,我就不可能走到今天。」、「拿到這個獎,我要感謝雷尼。」、「我愛你,雷尼!」……

即便如此,當時還是有很多人,在等著看他們的笑話,他們覺得,這對老少戀,過不了幾年就得離婚。「眾望所歸」,他們的婚姻果真出了問題。她想為他留在家裡,當一個賢慧的妻子,而不是巨星,可雷尼瞭解唱歌是妻子最熱愛的事業,她不應該為了他,放棄她深愛的舞臺和觀眾,因為這個問題兩人時常吵架,原來世上有一種愛情叫做:兩人各自為對方著想,去爭得面紅耳赤。

火上澆油,更為不幸的是,就在此時結婚的第五年,雷尼被診斷出了咽喉癌。

她更是沒了心思工作了,她取消了大部分的演出,甚至最後暫別舞臺,選擇照顧丈夫,「那段時間我在舞臺上僵硬地表演,心卻在雷尼的病榻邊。」外界更是流言四起,都說她一定會拋棄這個老男人,可她又狠狠地打了那些人的臉。2000年,她宣佈告別歌壇,要把所有的能量和精力,都投入到丈夫的痊癒中。

她更為勇敢的是,在照顧丈夫的那段時間,席琳決定要為丈夫留下血脈,為他生子。但是雷尼不同意,因為很有可能,他很快就撒手人寰,席琳就會馬上成為一個單親媽媽。但是,這個女人決定的,誰都無法改變,就如當初鐵了心要嫁給他一樣。

雷尼在化療前冷凍精子,58歲的雷尼,冷凍的精子量很少,並缺少活力,於是這個舞臺上的巨星,就成了婦產科醫院的常客,每天接受藥物注射,忍受針管紮進皮膚的疼痛,以確保子宮有適宜的生長環境,並刺激她的卵巢分泌卵子。為了節省時間,方便照顧丈夫,她還剪去了自己心愛的優雅金髮,穿上最普通的黃色T恤,忙前忙後,憔悴得連妝都來不及化。那段時間,她被偷拍到的照片,令人們紛紛驚呼她怎麼變老變醜那麼多。

經過5個月不間斷努力,她終於成功人工受孕。懷孕期間,她還興奮地撰寫了一本回憶錄,《我的故事,我的夢想》,作為迎接孩子的精神禮物。之後她邊養胎,邊在醫院陪伴雷尼,餵飯、清洗,每件事她都親力親為。她經常為他唱歌,兩人一起笑著回憶當初的趣事、那些尷尬的瞬間、激動的瞬間......

2001年,他們的兒子,查理斯平安誕生,雷尼激動地擁抱她說:「男孩太好了,如果我不在了,他就可以照顧你。」這大概是世上最美麗的情話,她看著兩個最愛的男人喜極而泣......

原來真愛可以感動上帝!好運接踵而至,雷尼在38輪放化療後,體內癌細胞被清除,病情趨於穩定。在陪伴雷尼退出舞臺的兩年時間裡,她發現自己熱愛做一個妻子和母親,遠遠勝於世界上任何的事情。她說:在這地球上,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的,那就是家庭!

比起歌壇上天皇巨星的稱謂,她更願意是個好妻子,好母親。她對兒子的興趣如數家珍:看書、打籃球……,有人問她是否會讓兒子從事音樂?她說,我只希望他能夠做一個好人。

而此刻養育全家的重擔,也都壓在她一人的肩上,為了不用到世界各地去巡演,在兒子的童年能陪在他的身邊,同時也能更加方便地去照顧丈夫,她僅和賭城拉斯維加斯的愷撒宮大酒店,簽下一份長達五年的駐唱合約,宣佈正式複出。這份合同一般人可真不敢簽,因為她要連續5年、每週至少有4晚,在這個舞臺上獻上個人演唱會。這對歌手是體力的極大挑戰,也是對耐力和自律的嚴格考驗。而為了生病的丈夫,幼小的兒子,她五年如一日地,登上同一個舞臺,演唱相同的歌曲,713場,從不停歇,場場爆滿!

愛是什麼?是突然有了軟肋,同時也有了鎧甲。2010年,42歲的她,不顧當高齡產婦的危險,再次人工受孕,生下雙胞胎兒子艾迪與尼爾遜。而此時留給他們這樣幸福一家人的時間卻不多了,雷尼癌症再次復發。

她為他再次推掉所有的工作,晝夜不停地在他身邊,時刻陪伴左右、為他唱歌,告訴他不要放棄。一天,一向堅強的雷尼,拉著她的手突然開始哭泣,那時候她才猛然發現,這個從前像守護神一樣強大的男人,真的再也守護不了她了,他虛弱得像個需要人保護的孩子,他看著她說:「我需要你。」如此簡單的一句話,讓他們彼此已泣不成聲......

天意難違,上帝沒有再給他們第二次機會,雷尼的病情急轉直下,他的嘴巴沒法動了,吃不了東西,她就喂他,一天喂三次,照顧完丈夫,還要再去照顧年幼的孩子。她清楚,日子一天天過去,和死神搏鬥的日子只會更加艱難。但她絕不放棄。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他們的愛感天動地,卻無法感動死神,在雷尼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她問雷尼:「你會害怕嗎?我能理解,和我說說。」,雷尼說:「我想死在你的懷裡」,她的眼裡已經滿是淚水,點點頭,向他承諾:「我會在你身邊,你會死在我的懷裡……」

作為媽媽,她開始考慮,該如何向兩個年幼的兒子,解釋即將爸爸的離世。她把兒子叫來說,「媽媽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們,你們知道,之前和媽媽一起看過的一部電影,房子會跟著氣球一起飛起來的,叫什麼名字來著?」兩個孩子搶著回答,叫飛屋環遊記!她繼續解釋道:「對,你們知道的,爸爸的身體裡也長了一個氣球, 這個氣球醫生沒有辦法去掉。所以他之前一直很累,有時候會發燒。但是,現在,他要上升了,像電影裡一樣UP,升到天堂裡。」兩個懵懂的孩子有些傷心地問,那爸爸再也看到不到我們了,是嗎?她停頓了片刻說:「不會的孩子,爸爸會一直看著你們的。他會一直愛你們……」


2016年1月15日,如同當初許下的諾言,他在她溫暖的懷抱裡,眷戀地閉上了眼睛,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這個深愛的女人,享年73歲……

這個傷心欲絕的妻子,但無比堅強的母親,她沒有倒下,在極度悲痛中,她帶著孩子們為丈夫送行,加拿大蒙特利爾聖母堂,22年前,她在這裡嫁給了他,22年後,她在這裡和他說再見。


在此她要和她人生中,最好的朋友,丈夫,導航者.....訣別!在止不住的淚水裡,千言萬語化為無言。她依依不捨,在丈夫的靈柩上,深深一吻,以此來道盡,不可明說的心痛和超越時空的愛戀。

最後的撫摸,12歲愛上他,26歲嫁給他,陪他過完了他的一生,始終未變。她說有些東西,一旦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將永遠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一直到生命的終結。雷尼這個名字這個男人,早已融進她的血肉和生命裡。以歌曲為媒的愛戀,再以歌曲訣別,一首《愛還在》成為葬禮上,送給丈夫的最後一曲,她輕輕地唱著:我多想依偎在丈夫身邊熟睡,無憂無慮一直到老……


感天動地,感動世人...,他們的愛情故事在此生結束,而他們愛的精神卻告訴我們:兩個人相愛,就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人生路上,彼此陪伴,彼此成就,這就是最簡單最偉大的愛情。她的人生,不是醜小鴨變白天鵝的童話故事,而是一個認真追求真愛,隱忍努力女人的史詩,她不僅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靈魂歌手,她更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人和母親,她用自己的人生,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我心永恆」。


【聖經】林後13: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二十四小時仰望耶穌的人-作者劉基成見證】

我是家中第三代牧師,從一出生成為牧師兒子的那一刻,父母就定義要我成為牧師。聽說像我這樣的人不是乖乖聽話去念神學院,就是被神管教以後再去念神學院,所以我決定早點接受作牧師的命運。

不過,我從小就對教會感到灰心,小時候在教會經常看到弟兄姊妹爭執不下。當然教會不可能一天到晚有人吵架,但如同兒女清楚記得父母吵架,更勝於其他美好回憶,在幼小的我眼裏,教會長輩似乎總是在吵鬧。對年幼的我而言,最可怕的人就是教會的長老。

我讀神學院四年級那年,家母死於心臟病,妻子當時即將升上大學,他父親(也是牧師)死於肝癌。在我看來,牧師的人生確實很艱苦。

因此我對自己能被按立為牧師,並不感到喜樂。一想到要進入爭吵不斷的教會服事,心情就變得異常沉重。按立的前一晚,我在街頭徘徊,心裏吶喊著:「我真的要作牧師嗎?」

所有問題的核心在於,從小就相信耶穌的我,沒有真正遇見耶穌。

我讀高中期間在青年崇拜聽到牧師分享,他說耶穌住在每位基督徒裏面。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衝擊,因為當時的我實在難以相信耶穌就住在我裏面。

我以為進入神學院以後一定會遇見耶穌,但事實並非如此。我也以為,成為牧師就能遇見耶穌,但這個期待也落空。然而,即使沒有真正遇見耶穌還是照樣牧會, 甚至備受肯定,這情況令人嘆息。

耶穌是我的主人嗎?
由於家父是牧師,我也有一段擔任「小小僕人」的歲月。不過這只是信徒如此稱呼而已。實際上,我並不真正是神的僕人。世上沒有像我這樣的僕人吧。雖然念過神學,也在教會裏服事、甚至成為牧師,卻沒有聽從神的指示,凡事我自己決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任憑己意的人應該稱不上神的僕人。

我在神學院就讀期間,從來不敢發自內心說:「有耶穌就已足夠。」其實我不明白這句話的正確含意,認為牧會失敗才拿這句話作藉口。當時的心願就是成為大教會的主任牧師。我以為,如果要牧會成功,就要學歷高、資歷豐富,具備屬靈能力;所以我要努力用功,到一間好教會實習。我作夢也沒想到這是錯誤的想法。

當時我認為,萬一說出「有耶穌就已經足夠」,就得放棄成功牧會的夢想。好像神會對我說:「你不是只要有我就夠了嗎?」在我內心深處有種恐懼,害怕承認:「耶穌是我的主、我的王!」我怕當我如此承認,神就引導我走上我不願意走的路。我經常為這種想法感到不安。

如此害怕只有一個原因,那時我尚未真正遇見耶穌。所以在沒有真正遇見耶穌時, 我獨處的時間就是犯罪的時間。而當我真正遇見耶穌以後,我獨處的時間就成為在隱密處經歷神恩典的時間。

差勁的傳道人遇見耶穌
一九八四年我入伍服兵役,前往訓練中心受訓,目標是成為軍牧。我在受訓期間不小心受了重傷,股關節裂開,就送往國軍總醫院接受緊急手術。

軍醫看了看X光片,告訴我情況非常糟糕,雖然他會盡全力,但很難完全治好,我可能會跛腳。我聽了相當震驚。難道我會殘障?真是難以置信。

因為病況緊急,隔天就要動手術,我感到驚惶失措。雖然想跟父母和妻子聯絡,但沒有人可以幫忙聯繫。一方面又想,即使跟他們聯絡又有什麼用?隔天早上就要動手術了………

醫護人員和衛生兵在準備好手術器具後全都離去,留我一個人躺在手術等候室。 看看時鐘,警覺已經過了晚上十一點。這下,我才想起神。
「神啊!」
我大聲呼求。然而祂沒有任何回應,於是我再次尋求神。
「神啊…….」
我就這樣呼求神三次。
「啊,祂怎麼都沒有回應………」
此刻,從我內心深處忽然一股熱流湧上來,我開始大哭,覺得自己好悲哀,不是因為我可能會跛腳,而是發現自己很差勁。雖然我信主認真,也很努力講道,還是我們家的第三代傳道人。很多人讚美我:「你很優秀」、「真是個好榜樣」,然而此時此刻,我卻不知道如何尋求神、如何蒙神應允才好--------真是悲哀。

不是意外,而是恩典
此時,有件事猶如閃電般劃過我的腦海。雖然嘴裏說,我是為了宣教而志願成為軍牧,但真正的動機並非如此,我覺得當軍官比當士兵更輕鬆,也希望利用軍牧的資歷,早點按立為牧師;還想再退伍後出國留學,成為大教會的牧師,這就是我的夢。想表面上我是神的僕人,但是卻有狡猾的野心,想利用神達到功成名就。

這下我才明白,在我裏面有各種污穢的罪性-------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及今生的驕傲。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翰壹書2:16

神在那晚顯明我內心深處的真實光景,我整夜痛哭悔改。還以為沒人發現就不算是罪,卻不知道神監察一切。到了清晨,我終於明白這次受傷不是意外,而是恩典。

「像我這樣的人怎能成為牧師?神不願繼續放任我,才擊打我的腿吧!」

這下我看見自己的真面目,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根深蒂固的罪性,只能求神用耶穌的寶血將我洗淨。那天清晨,我真正遇見了耶穌。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以弗所書2:1

本來想懇求神醫治我,免得跛腳。 但此時此刻,我的禱告竟然變成:
「神啊,我要把我的右腿獻給祢。」
比起四肢健全卻追求野心,還不如帶著殘疾,但全心為主而活。
「神啊,從今天起,我要成為真正屬祢的僕人,去祢要我去的地方,擔當祢託付我的使命,將來我站在祢的面前,若能聽見祢說:『我的僕人,辛苦你了!』我就心滿意足了。」

當我向神禱告,將右腿獻給神以後,我淚流滿面。但這不是因為我感到恐懼或悲慘,而是我確切感覺到:
「我的生命正在改變!從前我任意而行,但從今以後,我要成為真正屬神的僕人!」

此刻,內心湧出難以言喻的感動。感謝主,手術很成功。之後再經過兩次手術,我的右腿就完全治好,也沒有跛腳的後遺症。只是那隻腿至今就像「氣象播報台」,會有關節炎的現象,而我也為此感恩。每當我看見那道傷痕,輕輕撫摸的時候,都會想起我在神面前立定心志,要全然為主而活並單單仰望神的那一刻,它是使我蒙福的傷痕!

備註:本文摘自【二十四小時仰望耶穌的人】   作者:劉基成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