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張柏芝:三次不認主,但依然沒有改變耶穌對她的拯救】

我做錯好多事情,神用寶血赦免我的罪,主真的存在,他令我平安喜悅

聖經《馬太福音》 26:75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

據香港媒體報導,張柏芝近日在為臺灣某電臺節目擔任嘉賓做訪談時,首度在公共場合講到信仰,說在10年前梅豔芳火葬當日第一次信主後,期間有三次離開主,但因為這10年的經歷,終於明白“主真的存在,耶穌的力量很大可以拯救張柏芝這個罪人”。

她說:“好多誤解我,一時拜神、偶像、四面佛,單是宗教都寫過幾次封面,還寫得很難聽,這麼多年我第一次信主系梅姐(梅豔芳)火葬當日,是十年前,但中間離開過主三次,那十年都有反覆拜神。”

對於有報導指她事業穀底靠拜耶穌反彈?柏芝說:“雖然表面難聽,但我都很開心,就是他們相信耶穌能力好大,可以拯救我。這次回到主身邊,因為十年裡面經歷好多風風雨雨,主真的存在,他令我平安喜悅,不理我是娛圈千夫所指、谷底都好,我在家裡都在笑,主的力量好大,我不介意外面怎麼寫,各大封面這樣登,其實都是間接傳福音。”

柏芝表示自己不是聖人,曾經犯了不少過錯:“不要以為一變基督徒就變聖人,我都是罪人,我做錯好多事情,希望神用寶血赦免我的罪,我不停認罪,希望可以慢慢學向基督。”柏芝也解釋了為何做神兒女這麼喜悅,她說,“因為已經不再需要別人明白,只要神明白我愛他就ok了,因為神先愛了我們,好多東西都看開了。”

對於這次這麼大膽公開講信仰,張柏芝感恩神給她勇氣,說可能節目出來後,記者會嘩眾取寵,但歡迎記者這麼做,“因為他們幫我間接宣傳耶穌,令他們知道耶穌力量很大,可以拯救張柏芝這個罪人。”


張柏芝做客《幸福男女》畫十字架稱最大的愛是愛仇敵

張柏芝,這位娛樂圈的寵兒,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媒體追逐的焦點,都說她是敢愛敢恨,勇敢活出自己的一位女性,離婚之後帶著兩個兒子依然非常努力的生活,近日這位單身媽媽做客《愛呀幸福男女》節目,在節目中,她稱最大的愛是愛仇敵的愛。

之前對於張柏芝的基督信仰,其實一直有傳聞,但是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在《愛呀幸福男女》節目中,張柏芝和支援人阿雅的對話中雖然沒有涉及信仰的話題,但是阿雅在邀請張柏芝畫畫的時候,張柏芝卻畫出了一副十字架的圖案。

在畫面上,十字架中間還畫有一顆心,下面是一隻手托起,背景為綠色。看的懂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基督教標誌性的十字架圖案,因此,看到這個畫面,令人不禁再次聯想到張柏芝曾經有說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

在節目中,張柏芝在與阿雅的對話中時還談到了愛的話題。對於愛,張柏芝說:她認為那種最大的愛是愛仇敵的愛。耶穌說過,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耶穌的愛就是愛仇敵的愛,耶穌就是為了殺他的人禱告,赦免了逼迫他的人。而這樣的愛正是真正的愛。



聖經約翰一書1章9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馬俊偉信仰見證:將一切憂慮卸給神】

從《壹號皇庭》、《妙手仁心》的嶄露頭角,到憑著《鹿鼎記》中康熙一角出位,香港知名基督徒藝人、TVB當家小生馬浚偉在接受《天使心月刊》訪問時,首談自己的信仰。他直言信仰帶給他最大的安慰就是能夠把所有憂慮都卸給父神,可以傾訴,可以依靠,創傷不再,孤獨亦不再。

據其介紹,身為家中唯一的兒子,很小就開始肩負起家庭的重擔,形成了獨立的個性和“信自己”的生活理念,所以一直不想追求什麼宗教信仰。1999年,早年便開始身患癌症,慢慢失去各種生理機能的媽媽去世,沒有來得及見最後一面的他在母親入殯後,閉門不出,患上抑鬱症,事業也一落千丈。“母親在世時,照顧她就是我的人生目標,她離開後,我的感覺就好像失去了整個心髒,”他說。

隨後的時光裏,他的其他親人也接連患病,令他安全感漸失,危機意識卻逐漸強烈,哪怕是聽到什麼自然災害的消息或者平時出行留宿,內心都十分不安。

直至2002年,SARS逐漸浮出水面以至肆虐之時,作為護士的馬浚偉的二姐一直堅持在自己崗位上,有著虔誠信仰的她跟擔心自己安危的弟弟見證,是上帝給了她如此大的力量。從此,馬浚偉就信仰開始有所思考。

而在觀看《耶穌受難記》時,看到耶穌為了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死時仍為那些罪人禱告,並饒恕他們的過犯的做法,更是深深感動了馬浚偉。他想:“若能讓我認識那時代的耶穌,我會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因為有一個人明知我犯錯了,卻願意以‘他所犯的他不知道’的借口來寬恕我,還為我犧牲舍命”。

2008年,馬浚偉的上司香港商業電台行政總裁陳志雲跟他傳福音,他決志歸入基督教,並在閑暇之餘常去香港的藝人之家參加禮拜。

至今,已信主約四年的馬浚偉說,曾經不安的自己,現在不再害怕死亡,他知道自己死之後會去一個更加美好的地方,與弟兄姐妹重逢。他更叮囑家人在他去世時一定要以基督教儀式作為告別。

他還告白,信仰帶給他最大的安慰就是能夠把所有憂慮都卸給父神。他從小承受很大壓力,常常獨自承擔,很渴望有一位哥哥可以傾訴可以依靠。他覺得自己現在就好像找到了這位“哥哥”。他感謝上帝撫平自己內心的創傷,人生不再孤獨。


後記 :
馬浚偉自細就同患癌嘅媽媽同住,20幾年來都睇住媽媽突然抽筋同進出醫院。1999年哭求媽媽做一場關鍵手術,媽媽當時仲發脾氣話『你地係唔係想要我死?』媽媽因為馬浚偉喊所以先應承做呢個手術,但係點知媽媽做完手術後便離世。馬浚偉從此活係沉痛內疚中,更自責累死母親,因而飽受抑鬱症折磨多年,當時佢每天酗酒發洩、足不出戶,更曾經諗過輕生,心魔纏擾左佢好一段時間。直到07年決志信主令佢放下傷痛,重新出發,積極面對人生。馬浚偉仲話: 『外界嘅人以為我樂觀愛笑,其實我笑得好假,我一直都無開心過。』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搬家】

有一個人想搬家換一個環境,他走進城看見一位長者坐在那,他就問:「您好,請問這城裏住著怎樣的人?」
長者反問:「你以前住過的城裡住著怎樣的人?」
那人答:「以前那個城裡的人很不好,環境髒亂,人人自私自利,不法的事一籮筐。」
長者說:「這個城也一樣。」
那人帶著失望與憂慮的心,搖搖頭離開了。




不久又有一個青年人因為工作的關係,也要搬進城,他也看見長者,青年人問:「您好,請問這城裏住著怎樣的人?」長者反問:「你以前住過的城裡住著怎樣的人?」
青年人答:「以前那個城裡的人很好,我遇到好多熱情、善良的人,我受到很多的幫助與照顧。」
老者說:「這個城也一樣。」
青年人便帶著愉悅的心情搬進城。



奇怪,同一座城,長者怎麼會有兩種回答,難道長者騙人嗎?
其實一座城那麼大,本來就會有正反兩面,你若都專注於消極的事物,你看甚麼都不順眼,都覺得消極。若你凡事都積極看待,就能在最微小的事中,找出它美好可愛的地方。



《聖經》箴言4章23節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品格,是一把鑰匙》 作者:施以諾

說話,是防身術】 P62-65

曾經在新聞上見識過亞洲地區一位官員的說話藝術讓我印象深刻。當時,他正在一個公開場合致詞,台下卻有一位民眾站起來高聲反對他的政策,現場氣氛尷尬極了!雖有不少人支持那位官員的立場,但亦有不少人認同台下那位民眾的慷慨發言,現場的對立氛圍眼看就要一觸即發,而且對立的爆點必須將落在那位官員的身上。

但那位官員那次的表現非常特別,他並沒有急著澄清、辯解自己的政策,更沒有反唇相譏,亦沒有故意冷處理、置之不理,他當眾指著那位向他叫囂的民眾,誠懇而恭維地說:「各位!這就是民主的價值!謝謝他為我們提出不同方向的思考,我們給這位熱心的民眾一點掌聲好不好?」此話一出,對立的氣氛立時削去了一大半,現場的民眾,無論是支援那位官員的,或是支持那位民眾的,無不一同鼓掌喝采!之後,那位官員才又娓娓道出他政策的核心以及可能被誤解的地方。那一天,簡單的幾句話,為他免去了許多不必要的攻訐上身。

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人們之間永遠都會有衝突,只不過在這個工商的文明社會,人跟人之間的衝突往往不再是「肢體衝突」,而是「語言衝突」!我們不再是用手臂來接招,而是用語言來接招,此時,如何接招?就很重要了!這是一門重要的藝術,更是一門必修的學分,是以我喜歡這樣形容:說話,是一種防身術!可不是嗎?在這個文明化的時代,會「說話」比會跆拳道、詠春拳……還要更能「防身」、更能自保不受傷害。

至於該怎麼說話呢?《聖經》上有句話可以參考——「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各書一章19節)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防身術」!它可細分為三招:

作者 :   施以諾  (醫生)
快快地聽
所羅門王有句名言:「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言十八章13節),可不是嗎?先聽完別人要講的話,會更瞭解問題的癥結點;哪怕是情緒話,讓對方宣完後再去應對他,也比較方便。

慢慢地說
生氣的時候,哪怕是要反駁對方的批評,不妨先深呼吸一口氣再回話:若一口氣不夠、就再吸幾口,會讓您講出的話更有條理與氣度,避免衍生不必要的後續。

慢慢地動怒
《聖經》有句話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四章6節),不是不可以發怒,但要學習不要暴怒;容易暴怒的人,即便立場是對的,也常得不到認同。


說話,是防身術
在這個充滿無形衝突的社會,我們固然不需要用話語去攻擊別人,但仍必須學會說話以「防身」。學會「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這三個原則,可以在社會上簡單的見招拆招,為自己化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上身。


書籍資料:
http://coj-macau.com/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ath=229_91_92_132&product_id=2960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化裝的祝福】

這些日子,我經常在山裡看雲,
在我預料不到之處,山嵐四起;
在我想不到的時候,雲消霧散。
不久,雲霧再匯,下起雨來了,
給了我一些不方便;
然而,對周圍花草樹木卻是有益。

我想,回去的路一定幽暗,
不料陽光再現,這是人生。


無論我有多少的把握或確定,
每個抉擇都是一次未知的賭注,
我看見人生有苦難有重擔,
我知道人性有邪惡有欺凌,
但是彷彿經過巧妙的設計,
末了對我都是美好與有益。


苦難竟是化裝的祝福。
這不是什麼知識哲學,
也不是什麼人生哲理,
那些冰冷沒有感覺的理論,
豈能使一個人的心平靜穩妥呢?


我知道事情看至深處方知眼光有限,
人性邁向完美才知人性不能完美,
但是為什麼,人生在這一連串的不完美中最後總是完美?

啊!是有個祝福者,
超越一切人為的定見與安排。


法拉第(寫於1826年) 摘自:【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聖經】傳道書7章8節 :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一輩子太長了】

林心如的媽媽在離婚的時候對她說了一句:“一輩子太長了” 

她說:爸媽離婚,就因為爸爸向媽媽養的蘭花盆裡彈煙灰…… 

我媽媽是那種下樓倒垃圾也要穿戴整齊的精緻女人,在我12歲時,她和爸爸離婚了,就因為爸爸往她養的蘭花盆裡彈煙灰、扔煙頭,多次勸阻無效…… 

親友來規勸,她只有一句話“他人很好,只是過不到一塊去”。外婆氣憤的罵她 “你就是書讀太多,事兒就多了”。 

在外婆眼裡,她的女婿高大英俊,能賺錢,孝順顧家,反而是女兒任性自私,不考慮孩子和父母的感受。她也很難理解媽媽痛訴爸爸的那些如不愛洗澡、衣服襪子亂扔、吃飯狼吞虎嚥、沒空陪她、記不住她生日、紀念日,……哪能算是毛病,男人不都是這樣的? 

我至今記得媽媽帶我離開曾經的家時,流著眼淚對我說“希望你能理解媽媽,一輩子太長了”。 

我16歲時,繼父出現了,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但整個人看起來乾淨清爽,笑起來很溫和,我竟對他沒有排斥感。 

他會為媽媽的花花草草換上漂亮的花盆,給媽媽新買的淡綠格子桌布配上了新的盤子碗筷,為她的紅色連衣裙選一雙乳白的方跟的皮鞋,給我用鐵環勾著的幾把鑰匙換個漂亮的鑰匙扣。他會拉著她的手一起去江邊散步,看夕陽和日出,去濕地公園拍攝花鳥,告訴她每一種植物的名字和故事,帶回幾根掉落的樹枝,回家後插在古樸的花瓶裡,擺在我的書桌上。 

媽媽熱愛研究菜譜,每次她隆重的推出新菜時,繼父會拉我一起漱好口、衣著整齊的端坐在餐桌前,模仿美食家一樣在媽媽期待的眼神中從色香味上開始點評,逗的媽媽咯咯直笑。 

繼父還是個過節狂,他說生活就該有年有節,有時有令,這樣歲月才有層次感,不同的節日他有不同的禮物和慶祝方式,他會帶我和媽媽在季節時令交換時到大自然裡走一走,看看時光的交替…… 

有一次媽媽生病住院,我去醫院時看到媽媽的床頭放著一束百合,水果切成了小塊放在乾淨的淡綠色瓷碗裡。繼父坐在床邊,為媽媽旁若無人的讀著書。旁邊病床的阿姨側著頭羡慕的看看這一幕,我忽然鼻子一酸,終於理解了媽媽的那一句“一輩子太長了”……確實一輩子太長了,不要將就…… 

假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在一起,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中沒有節日,沒有驚喜,沒有感動,沒有浪漫的話,那就叫做搭夥過日子吧!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你能擔任校長嗎?】 作者: 金聖惠

在我擔任韓世大學的校長後,我總是汲汲營營於工作。但久而久之卻漸漸感到疲憊,並且思想:「我真能勝任校長一職嗎?我是否太不自不量力呢?也許別人可以把學校辦得更好,到底我在做什麼?」

我開始日夜為學校煩惱。除此之外,只要面臨大學例常性的評估,我就會緊張得睡不著覺。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滿腦子想著學校的事情。

每當遇到大四的畢業生,我就會為他們業後,在不景氣的社會裡找不到工作而煩惱。每當看到剛進學校的大一新生,我又會想該如何訓練好他們,學校的建築和設備好像也都成了我的責任。似乎有許多許多的事情需要我去處理,而我卻覺得自己的經驗非常不足。

有時,我甚至自憐地想:「我為什麼膽敢擔任校長呢?我的資歷和能力都不夠,對學校和學生能有什麼貢獻呢?」

當重擔在心中越來越沉重時,我終於把問題傾倒在神的面前。我的禱告不是求神幫助學校,而是求神幫助我自己。「神啊!我擔任校長並不是出於貪慾。若有人比我更勝任這個職務,就使用他吧!我做得不好,也没有自信。」我很坦誠地向神禱告後,就睡著了。

在一個禮拜天的早晨,當我還在為此掙扎時,神回應我的禱告說:「你什麼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這樣太麻煩了。你靠自己能做成嗎?你為何要如此掙扎不已,何不讓我來負責呢?你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擔任校長嗎?不,你没有!這是我的工作,把它交給我吧!」

自此,我明白為何校長的職務,對我而言是如此沉重。我高喊:「哈利路亞!神啊,感謝祢,這並非是我的工作,而是祢的責任。我太愚昧了,竟想靠自己的力量去做,現在請祢為我承擔這個重任吧!」

我的心在這樣宣告後如釋重負,感到自己如同行走在雲上一般。過去是我自己造成這些重擔,因為我想靠自己的能力來領導這所大學,反而看見自己能力的缺乏和極限。

當我明白在神凡事都能,而我只是祂的僕人時,我便大大地喜樂起來。我只要跟隨祂,盡心盡力地做祂交給我的事就成!在心中關於自己所有負面的形像全都消失無踨。從那時起,我確信這是神給我的寶貴工作。我只要順服地跟隨祂,祂便會成就所應許的一切。

任何人都可能因著對神國度的熱心,而落入過度工作的陷阱裡。然後事情變得複雜不堪,最後因自己能力的極限而終。

箴言十六章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當神賜給我們一個夢時,在祂的心中早有計劃。祂會牽著我們軟弱的手,一步一步地引領我們。没有一項工作是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成就的,神會計畫並且決定我們的腳步。


摘自: 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