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戰場不帶槍,他救了75條命!二戰英雄真人真事】 

他在戰場上救了超過75人,沒用一顆子彈。他,是二戰英雄,戴斯蒙•杜斯(Desmond Doss),因信仰拒絕碰槍,以軍醫身分服役,成為唯一在二戰獲頒最高軍事頭銜「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的反戰人士。

經歷戰亂時刻的戴斯蒙,盼望自己也能報效國家。他秉持自身信念-拯救生命而非奪走生命,「不碰槍」的決定讓其備受毆打和嘲笑。然而,戴斯蒙卻在1945年的冲繩島戰役(Battle of Okinawa)中,救回逾75條性命。

《鋼鐵英雄》是金獎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睽違10年的重要執導大作,他說,比起定為「戰爭片」,他更覺得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他表示,「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沒有一種愛比為朋友犧牲生命更偉大!」


堅持信仰原則不碰槍 戴斯蒙:主啊,再讓我多救一個人

戴斯蒙是一位虔誠的安息日會信徒(Seventh-day Adventist),於1919年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林奇堡市(Lynchburg)。信仰教導他不能碰槍;23歲時,他自願加入美國軍隊,以軍醫的身分,渴望一同為國家效力。

在軍中,人人都嘲笑戴斯蒙•杜斯,對其惡言相向、拳打腳踢。只因他看起來是個孬種-不帶槍。但從未放棄堅持自身原則的他,想按著耶穌的命令去愛人,而不是奪走他人生命。獲頒勳章時,他道出這番話:「全世界正在分崩離析,我想讓它修復並不是壞主意。」

1945年的沖繩島戰役,他在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把受傷士兵拖進壕溝裡,或是想辦法用東西覆蓋保護。光在那場12小時的戰役中,他救回連同長官在內,共超過75條的性命。過程中,其不停禱告,「我只是不停禱告…主啊,再讓我多救一個人,讓我再多救一個人。」

在流血沙場中,戴斯蒙對同胞說的每一句「我會帶你回家」,彷彿成了一顆定心丸,連戴斯蒙的長官都告訴他:「如果你不去,他們也不願意去。」曾經與戴斯蒙一同作戰的卡爾•班特利(Carl Bentley)說道,「好像上帝把祂的手放在他的肩膀上,這是我唯一能給的解釋。」

戴斯蒙在2006年過世,享年87歲,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睽違10年大作,「沒有一種愛比為朋友犧牲生命更偉大!」

戴斯蒙救回75人的戰役,發生在沖繩島前田高地(Maeda Escarpment )的一座山上,名叫「Hacksaw Ridge」,也是英文片名的由來。「這是一個英雄式的電影-不管怎麼樣我都不會殺人,他做了很不可思議的事!」執導該片的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提及此片時,說到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大家認識這位二戰英雄,「每個上戰場的人都會帶槍,但他卻不帶槍。他救了很多人,卻不開一槍。」「除了信仰,他什麼武器都沒帶。」梅爾‧吉勃遜這麼說。

為堅持自身立場,戴斯蒙忍受許多痛苦,他說,「如果我不堅持我的信念,我不知道該怎麼活。」而這也是梅爾‧吉勃遜的問題:如何在不停打擊你的世界中,仍有忠於信念的勇氣?

梅爾‧吉勃遜形容這絕對是一部「反戰電影」,但,比起定為「戰爭片」,他更覺得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他表示,「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沒有一種愛比為朋友犧牲生命更偉大!」他更深入說,「如果沒有某種強大的信念支撐他,一個人怎麼會願意為自己的兄弟不斷地奮勇向前?」

距離梅爾‧吉勃遜上次執導電影已有逾10年,上一部所拍攝的經典宗教電影是《受難記》。《鋼鐵英雄》是他重要的復出大作,信仰似乎也成了其拍攝電影題材不可少的元素。該片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仰為核心,其在全球有超過1千8百萬會友。


耶穌是最大的英雄!梅爾‧吉勃遜:主角渴望在生命的各個層面更像祂

電影突顯了在血腥戰場上,戴斯蒙堅持不拿槍和軍人奮勇殺敵的反差。但梅爾‧吉勃遜強調,自己非常敬佩戰場軍人,「我非常愛軍人,他們為國家付出許多。」

更深入談這部電影時,梅爾‧吉勃遜透露自己將信仰放進其中,談到《受難記》和戴斯蒙的堅忍,「他堅守自己的基督信仰,即使遇到許多困難,最後仍贏得同袍們的尊敬。」

「耶穌是戴斯蒙心中最大的英雄,他渴望在生命的各個層面更像祂。」這也是為什麼戴斯蒙在戰場中拚了命往前爬,「這是一個人所能給予最無私的愛。」在那個時刻,戴斯蒙完成了心中的渴望-----像耶穌一樣愛人。

甚至連面對戰場中的敵人,戴斯蒙仍然一樣救他們。「都只是有需要的人,」飾演戴斯蒙的安德魯•奈特(Andrew Knight)這麼說,「他沒有看到美國人或日本人,只看到『有需要的人』。」


    
戴斯蒙•杜斯(Desmond Doss)於2006年過世,年87歲。這是他在老年時錄製的口述紀錄片,他提到:我想要救人的生命,像耶穌一樣,因此我選擇從醫。(影片來源/Medal of Honor: Oral Histories)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鋼鐵英雄》

片名: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 發行:甲上娛樂
導演:金獎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
編劇:安德魯•奈特(Andrew Knight)、勞勃•申坎(Robert Schenkkan)、藍道爾•華利斯(Randall Wallace)
片長:131分鐘
演員:「蜘蛛人」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飾戴斯蒙•杜斯)、文斯•范恩(Vince Vaughn)、山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摘自:基督教今日報 2016/11/18 編譯 / 莊堯亭)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慕迪:他的世代中最傳奇及被聖靈充滿的傳道人】

1837年2月5日,美國北田一個窮苦的農家裡,生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長大以後,卻成了那個世紀中最偉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就是慕迪(D. L. Moody)。

神將能力給人,不是隨便的。雖然祂能照祂所喜歡的去做,祂歡喜誰,就賜給誰;但祂也必看接受的人,是否符合被使用的條件。這些條件都明明記在聖經裡。慕迪履行了,神就把能力給他。使他成為祂的世代中,最超奇的傳道人。

慕迪所履行的條件是什麼呢?據我多年和他一路同工的觀察看來,在他的生命中,有七個特點使他配得被神所用。

1. 他是一個完全順服神的人
慕迪得能力的第一個原因,在於他是一個完全順服神的人。慕迪的體重共有280磅,他把每磅都獻給神。他所有的,和他所行的,也都是屬乎主。這不是說,慕迪是一個完全人,我若嚴厲的察看他的生命,至少也能找出幾個弊病。世上沒有完全人,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但完全屬於神的人,就是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神的旨意的人;完全順服神,且為祂的緣故,不顧一切的人;我卻已經見過。當然他們也有不純全的地方。慕迪晚年時,與我最接近,我想他心裡的事,差不多全告訴了我。我相信有的事他只告訴我,並未向第二個人說過。我知道他的短處。然而我確信他是一個完全屬於神的人。

我在芝加哥頭一個月的時候,與慕迪談論一件事,意見不合。他非常溫慈和坦白地對我說:「叨雷,神若要我從這窗口跳下,我也要順服祂!」我相信,他是要跳的。無論神要他做什麼,他所曉得的,他都要做。他實在是完全屬於主的,沒有為自己再留下一點!亨利(Henry Varley)是慕迪早年最親密的朋友。他常引慕迪的話說:「我們且看完全順服神的人,神要如何用他!」亨利說這話時,慕迪便說:「我自己要做那個人!」

若你與我要像慕迪一樣被神使用,就必要把我們自己和一切屬自己的,都交在神手裡,任他使用,並遵行他一切的吩咐。如今在主的工廠上,有千千萬萬個男女工人,聰明的,有學問的,離棄罪惡的,和甘心犧牲一切的,都不少,但只因為對主沒有完全的降服,最終沒有得著完全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常常在神面前問自己:我要做完全順服的人嗎?

2. 他是一個禱告的人
慕迪得能力的第二個緣故,因為他是一個確實禱告的人。我常聽人說:「我曾走了數十裡路,去看慕迪,並聽他講道;他實在是一個奇妙的傳道人。」我認同這種說法,因為他實在是我所認識的一個最超奇的傳道人。我們有機會聽他講道,實在是有福氣。但和他同事多年之後,我還能見證,他的禱告比他的傳道更超奇!多少時候,他遇著難處,好像進退兩難,但他曉得如何勝過難處。他心裡深信:「在神沒有難成的事!」他也相信,禱告可以成就一切神所能成的!

每次他要出發作工時,常寫信給我說:「我要到某處作工,由某日起,請你和你的學生,為我禁食禱告一天。」我接到他的信,就在課堂裡報告說:「慕迪請我們為他禁食禱告一天;使我們自己和他的工作,都得蒙主的恩典。」有時因著他的請求,我們禱告直至淩晨三四點,甚至天亮也不停止。我認識的許多人,因著那幾次的禱告悔改,生命大得改變,並且開始到處為主作工了!

有一天,慕迪特意到我家,請我和他一同外出。在車上,我們談及許多重大和艱難的事工。那些難處,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我們正談的時候,忽然大雨,慕迪就把馬車驅到可避雨的地方,安頓好之後就對我說:「叨雷,我們來禱告。」我就先禱告,隨後,他繼續禱告。朋友們啊!我巴不得你們聽見他的禱告!那樣簡單的,有信心的,有能力的和直接向主的禱告,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雨停了,我們就回家去。我們所談論的難處,已一一都被我們勝過了。學校的工作,以及其他的工作均得順利進行沒有受攔阻。我們還在路上的時候,慕迪對我說:「叨雷,任別人來譏笑議論我們,我們只要抱定神所託付我們的工作,始終忠心,把一切困難交托神。」

一次在芝加哥,慕迪對我說:「我今天計算了一下,在北田和這裡的事工,應需款項兩萬元。非兩萬元,我們不能繼續進行,我定意藉著禱告,求神供給。」他沒有將他的需要,告訴別人;就是無錢付這款的人,他也不告訴,惟獨仰望神說:「我的工作,需款兩萬元,求主把這款給我;還要求主,使我曉得這款是從祢那裡來的!」神最終聽了他的禱告,親自為他供應了這筆錢。

我可說,慕迪真是一個相信禱告的人。他不但在頭腦中這樣相信,在他的經驗上也確實是曉得的。他藉著禱告,應付每一種困難;藉著禱告,擔任每一項工作;除了神以外,他無別的倚靠!

3. 他勤讀聖經且切實地遵行
慕迪得能力的第三個緣故,因為他勤讀聖經,並且切實遵行。現在聽到各處有人說慕迪不是一個讀書的人,但我說他實在是一個讀書的人。他沒有讀過心理學,沒有讀過人類學,就是「人類學」的名詞,他也不曉得,至於「生理學」、「哲學」,以及各種「科學」,他也都不懂得;甚至現今所謂的「神學」,他也沒有讀過。但他讀過一本的書,就是「聖經」!這本書比全世界的書都要寶貴。他一生每天必清早起來讀聖經,至死沒有改變。他每天大約四點鐘左右起床,之後不做別的事,唯讀聖經。有一次他對我說:「我必須在人沒有起床的時候,先起床;然後我所讀的,才能精透。」他讀經的地方在他家安靜的房間裡。在那裡,他關上門,獨與他的主和他的聖經相對。

一次我任萬國工人靈修會主席的時候,接到慕迪的信,要我在聚會後,到北田去。那時我已負責辦理聖經學校校長的事。我去北田那天,慕迪就請了許多黑門學校的教員,和北田聖經學校的教員,到他家裡與我談論各個學校的事。談到深夜,各個教員散去以後,慕迪還和我探討解決了幾個問題。當夜我就睡在他家裡,那是我第一次在他家裡過夜。去睡的時候已經不止深夜了,但是第二天清早五點鐘,我聽見外面有叩門聲:「叨雷,你要起床嗎?我要和你出去。」我平日沒有那麼早起來,不過那日,起得真早。後來我才知道,慕迪是兩個小時前已經起來,在他的房子裡讀經禱告了,這事深深感動了我,使我永遠不忘。

現今的人,都想得著各種能力,卻把神的書忽略了,哪裡能得著呢?就是讀了許多的書,赴了許多名人的聚會,或終夜禱告,以求能力;但是若沒有常常讀聖經,你一定不能得著,就是得著了,若不讀經,這種也不能持久。因為聖經是神傳遞能力的器皿;他的能力,是通過他的話賜給人的。可惜,如今在一百個信徒中,有九十九個沒有天天確實地讀聖經。或者讀是讀了,但把讀經當作兒戲!所以,這一百個信徒中,有九十九個本來可以在生命和工作上剛強的,卻變成了軟弱。

慕迪每次傳道,能使許多人來聽,大半也是因為他對於聖經有徹底的研究,且有實在的經驗。1893年10月,芝加哥有一個重要的紀念日「芝加哥日」,那天所有芝加哥的戲院,都要停演一天。因為芝加哥人都要到世界公賣場去。但慕迪吩咐我說:「叨雷,為我租定中央音樂廳,並通告各處,當天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我們要在那裡開會。」我疑慮重重地問他:「那天我們從哪裡得人呢?全城的人都要到世界公賣場去,戲院都不開門,沒有人要到城這邊來的。」慕迪說:「你照我所說的去做罷!」

於是,我就租了中央音樂廳,並遍發聚會通知;但我的心還是擔心沒有人來。「芝加哥日」到了,按計劃我要在午間佈道會講道,只因許多手續沒有辦妥,拖延到快到時間了才前往。我當時想著人數肯定不多,進入會場一定十分通暢,哪知會場的前廊和廊階,都滿了人,會場中間更不必說了。我無門可入,如果不是從視窗進去,大家將白白坐著卻沒有講員!我想大家不選擇娛樂卻前往聽道的原因在於,他們曉得慕迪雖然沒有讀過科學,以及一切人的理論,卻對聖經十分熟悉,所以都喜歡聽他講道。

有一次,芝加哥所有的傳道人委託我去請慕迪前來開會,那是他一生最後一次到芝加哥。慕迪對我說:「你若能把芝加哥城的演講廳租來作為會場,並通知從禮拜一至禮拜六,每日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為開會時間,我就答應你去。」我說:「慕迪,你知道,芝加哥是一個大的商業城市,除禮拜日以外,沒有人能在這個時間段出來的;你不能改在晚上和禮拜日開會嗎?」他說:「不,我若改在晚上及禮拜日開會,對於城裡各教會的正常禮拜和聚會會有妨礙。」

於是,我回到芝加哥,把大演說廳租來,那是全城最大的會場,可容七千餘人。併發了通知。誰料想通知一發,反對的函便陸續寄來;大商家薛某的信說:「叨雷啊,你知道商人都喜歡慕迪講道,但我們那個時間段哪裡走得開呢?請你改晚上好嗎?」同樣的信,我收到許多,不得已又和慕迪商量,但他只說了一句:「你照我所說的去做罷!」

開會的頭一天上午,我提前半小時赴會;當時我還是怕沒有人來;哪知演講廳門口以及附近馬路上,已有許多人站著等候開門了!馬路上,除電車專用道外,均被人塞滿。我走到後門,那裡同樣爆滿,幾乎無路可通。開會時,場外人數與場內相等。我們請了二十個員警維持門口秩序,員警因人多幾乎站立不穩。我想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在那樣的時候吸引這麼多人來聚會!這是因為慕迪只知聖經。這個滅亡的世界所饑渴的是神自己的話;所以精通聖經的人,是世上所歡迎的!

所以,我們若要多人來聽道,並使他們因所聽的得益,就必須讀聖經,傳聖經,教聖經;因為唯獨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著能力!

4.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
神多年用慕迪的第四個緣故,因為他一生謙卑。我想在我生平所認識的人中,他是最謙卑的了。他常引別人的話說:「有信心的人,得福最多;有愛心的人,施福最多,但謙卑的人,保守最多。」

我記得他常常看別人比自己強。每逢開會,他常請我們年輕人坐在講臺上,他自己在台前講道,並指著我們說:「在我後頭來的,有比我更好的人。」我不曉得他怎能相信這事,但他確實相信,他的後輩要比他自己好,沒有一點虛假。他心裡實在輕看自己,重看別人。他實在相信,神要用別人過於他自己。

他常喜歡隱藏自己。每次在北田開會,他總要請他的同工,如慕安得烈,摩根,麥顧烈高等講道,他自己在後頭幫忙。我們若要請他講道,只得在大會中報告說:「下次我們請慕迪講道。」使他難於推辭,他自己實在願意作隱藏的工夫。

如今有多少人,就學問才幹而論,實在大有前途,也曾被神大大使用,但是後來卻因自高自大,墜入魔鬼的網羅,變成無用的人。四十餘年來,我已經見過許多這樣的人。當初人都看他們為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今已寂寞無聲,被神放棄了。當一個人自高自大,以不可多得的人才自居時,神不得不放棄他。

我記得一個人,從前在一大會裡與我同工,開會效果很好,人多重看他。有一天我與他同行,他就對我說:「叨雷,我們兩個人,是教會中不可少的人!」我回答說:「約翰,你這樣說,使我心裡十分憂愁,因我在聖經裡,見過多少的人,被神重用之後,因為覺得自己舉足輕重,便被神放棄了!」自從那時候起,神沒有再用那個人。

神用慕迪過於其他與慕迪同時代的人,但他沒有一點「曲高和寡」的態度。一天他給我說:「紐約有一個牧師做了一件很愚拙的事,我想像他那樣聰明,不應該這樣做事,就是一次我開會完了,他來對我說:『少年啊,你今晚所說的十分超絕!』他的話幾乎使我的頭轉到背後去!」但感謝主,慕迪的心從不為所動,就是當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所有的牧師、執事,都要跟隨他的時候,他仍然毫無所動。他常俯伏在神的腳前承認自己不過是一個人,且求神使他謙卑,不容他自滿。神實在聽了他的禱告。

所以,我們服事神的人,特別是青年人,要注意你們前面有一個魔鬼最毒的網羅。如果人都指著你們說:「這個青年所得的恩賜,何等寶貴呢!他的能力何等大呢!」你們切要俯伏在神面前自卑;因為魔鬼若不能使你們灰心,就要用他更厲害的詭計,在你們的耳邊說:「你是今代難得的傳道士,可比當時的慕迪。」你們若接受它的話,就墮落了!基督工人的歷史上,滿載了失敗的故事;起初個個都是得勝有餘的健將,到後來卻上了魔鬼的當,一敗塗地。

5. 他不愛錢財
慕迪所以得著能力,長久為神所用的第五個緣故,因為他不愛錢財。他若要做一個財主,是容易的事;但錢財在他身上沒有力量;他曾為主的工作積聚鉅款,但為自己的緣故,他不願積財。

萬國公賣場開幕時,他售佈道詩所得款約一百萬元,但他未私取一文;這詩是他負責出版的,印詩費完全是他付的。許多人對他說:「這錢實在是你的。」他堅決拒絕,當時芝加哥的禮拜堂(就是慕迪會堂),才立好根基,因款不夠,還未竣工,會計福樂明(Fleming H. Revell)提議,把這些錢用於蓋禮拜堂。此後,慕迪還收到各地許多來款,他一一交出,由公眾決定歸各種工作用。

金錢也是許多傳道人失敗的原因,以致他們的工作如船破一樣,不但使佈道工作失了信用,並使後來人受虧損。有一個可靠的執事,向我說起一個牧師,到某城開會,所有費用,是由53間教會供給的,那個執事就是當時的會計。這個牧師,在他應得的款以外,還要設法為自己籌款,會計不得已,要求辭職。那次開會的結果是,只有24人立志歸主。那53個教會的委辦,就聯函對這牧師說:「從今以後,我們的事工與你將不再有來往;且要通告各地教會,一同抵制你的傳道!」這事我們應當引為鑒戒。

6. 他愛人的靈魂
神用慕迪的第六個緣故,因為他愛人的靈魂。自從他自己得救以後,就立志每日至少要對一人講道。他若一日不講道,就好似一天二十四小時白過了。他平日很忙,有時上床安睡時,才記得他所立的志願,就必再起來,穿好衣服,到大街上去,使人曉得他的需要和主的救恩。

一天晚上,他很遲回來,因為沒有向人講過道,便對自己說:「一天空過了,我還沒有向一個人講道;現在已經遲了,到哪裡去找人呢?」但他仍然走到街頭,遇見一個人站在路燈下,慕迪與他素不相識,他卻認得慕迪。慕迪問他說:「你是基督徒嗎?」那個人回答說:「你太魯莽了!這與你有何相干呢?你若不是傳道的,我要把你推到泥溝裡去!」慕迪繼續說了幾句懇切的話,就回家去。第二天那個人把這事告訴慕迪的朋友說:「你的朋友慕迪,在北方作工,不但無益,而且有害;他是有熱心沒有智慧的,我與他素不相識,他竟問我是否是基督徒,我極不悅,所以對他說:這與他無關,那樣的傳道,實在無益。」慕迪的朋友聽見這話,便請慕迪來說:「慕迪,你昨晚所做的得罪了我的朋友。你與他素不相識,竟問他是否是基督徒,他說:若你不是傳道的,他要把你推到泥溝裡去了。」慕迪覺得不安,不曉得他所做的是否無益。

但幾周後,有一天晚上慕迪睡了,忽然聽見叩門聲,來勢甚急,慕迪以為門口起火了,趕緊起來開門,哪知叩門的就是那天晚上發怒的人。他說:「慕迪,自從你那天晚上和我說話以後,我沒有一夜好睡的,所以在深夜裡來看你,請你告訴我,怎樣可以得救。」慕迪便請他到房子裡,把救恩告訴他,他就接受耶穌作救主。朋友啊,有熱心沒有智慧的,到底好過有智慧沒有熱心的。多少人明白聖經,充滿了種種的學識,坐著議論別人,自己卻不去救人,全年難引領一個人歸主,比較慕迪,要生何感想呢?

還有一天晚上,慕迪在床上記起他當天沒有向人講過道,就起身穿好衣服,到街上去。當時天下大雨,路上沒有行人,慕迪站著門口,自己說:「雨這麼大,哪裡有人呢?」不久卻看見一個人,帶著傘來,慕迪說:「可否容我到你的傘下避雨?」那個人表示歡迎,慕迪便問他說:「大風起的時候,你有躲避的地方嗎?」於是就與他談到耶穌。朋友啊,我們若都充滿了愛靈魂的心,全國的人何難被神的能力復興呢!

有一天慕迪與我同在芝加哥,那日就是夏禮遜·卡德被殺的第二日。許多人到城裡來看他的身體。我們的車不能經過那放屍首的地方。慕迪說:「叨雷,這是什麼緣故呢?」我說:「你沒聽說嗎?這些人要去看夏禮遜的身體,所以把我們的車攔住了。」他說:「我們豈可聽這許多人走去,不告訴他們耶穌的救恩嗎?你去把這對面的廳子租來,我們今天要在那裡佈道。」那天我們從上午九點佈道,直到下午六點。

慕迪不但自己樂意作工,也常常要別人作工。一次我在北田學校裡作工一個月,北田江的兩岸各有一個學校,過江要乘船。一天他對我說:「叨雷,渡你過江的那個船家,還沒有得救,你曉得嗎?」他沒有叫我向他傳道,但我懂得他的意思。後來他聽說那個船家得救了,便非常開心。

有一天慕迪在芝加哥路上,問一個素不認識的人說:「先生,你是基督徒麼?」那人回答說:「這不是你的事!」慕迪說:「這正是我的事!」那人然後說:「你必是慕迪」,因為慕迪無論何時,一有機會,就向人傳道。芝加哥的人稱他為「瘋狂的慕迪」,所以許多人認得他。

還有一次,慕迪乘火車外出。一到車上,就和坐在他旁邊的人說:「火車到的時候,我們都要去辦事,現在我們要談道。你得救了麼?」那人說「沒有。」慕迪立刻把聖經拿出來,和他講耶穌的救恩。那人當日就接受耶穌作救主。

威爾遜總統有一天到理髮店裡理髮。一進去,就覺得坐在他旁邊的人是有高尚人格的。但不曉得他是誰,便留心聽他的言語。不久聽見他向理髮匠講道。那個人去了以後,威爾遜問理髮匠:「那個講道的是誰?」剪髮匠說:「那個就是慕迪!」威爾遜說:「那天的情景,和我所聽見的話,一生難忘!」

又有一次,慕迪看見一個小女孩,帶著一個桶,站在芝加哥的路旁。慕迪就請她來上主日學。她答應下個禮拜天來。但到了禮拜天,她沒有來。慕迪就注意她。過了幾個禮拜,又看見她在路上。慕迪又要去請她,她望見後就轉身逃去,慕迪在後頭追趕。她跑到另一條街,慕迪就跟過去;後來她跑到一條胡同裡,慕迪也跟了進去;出巷後,她又跑過一條街,慕迪也跟著過一條街;她又跑入一個飯店,慕迪也跟過去;最終那個小孩子無路可走,便伏在飯店後面的床鋪底下;慕迪也到床鋪底下,拉住她的腳,把她拖出來。那個女孩後來竟被他引導,歸向基督。原來她的母親是一個寡婦,以前家裡的光景很好,因為年年衰落,不得已到那飯店裡討生活。這個寡婦有許多兒女,慕迪把她全家人一一引到主前。

她的兒女中,有幾個成了不可多得的信徒。那從床下被拉出來的女孩,後來嫁給教會裡一個有名的執事。兩三年前,我在孟斐火車站買票時,有一個少年跟在我後面問我:「你是叨雷博士嗎?」我說:「是。」他說:「我是某某人。」原來就是那女孩的兒子,也在教會裡作工。所以,慕迪那一天不但拉了那個女孩從床下出來,他實在拉了女孩一家的人到天國裡去!後來我們到天上去,還可看出他們的後代子子孫孫得救,也是因著慕迪的一拉。

慕迪熱心傳道,不是單傳給他所要傳的人,他的愛心沒有分別。他不偏視人。自王侯貴族至黑種無知小孩,在他看來,都是一樣。每次作工,他都一樣出力。我有一個朋友對我說:他聽見慕迪的名,是由於他的朋友仁樂。這位仁樂先生有一次看見慕迪在一個極卑陋黑暗的木屋裡,左手拿蠟燭,右手拿聖經,膝上坐著一個黑種的小孩,要教他認識聖經!

親愛的朋友,我們若有這樣的熱心,主的教會難道不復興麼?我盼望這樣火熱的心,今天就賜給我們,使我們甘心樂意到中國,日本,印度,非洲,以及天下各處,去救人的靈魂!

7. 他確實被「聖靈充滿」得著從上頭來的能力
慕迪為神所用的第七個緣故,是因為他被「聖靈充滿」,確實得著了從上頭來的能力。他對於此事毫無疑惑。未得能力以前,他雖願意為主作工,卻無效果。當時他所作的工,是靠著自己肉體的力。

有兩個熱心的姊妹,常到他的團契裡。一個是顧姑(Auntie Cook),一個是雪師母(Mrs Snow)。聚會完的時候,她們常對他說:「我們常為你禱告。」慕迪常聽見她們這樣說,很詫異,就問他們說:「你們何以為我禱告呢?」那兩位熱心的姊妹回答說:「我們盼望你得著能力!」慕迪反覆思想,不曉得是什麼意思。後來又問她們說:「你們所說的是什麼?」於是她們就告訴他聖靈充滿的事。

從那天起,慕迪就為此事迫切禱告,並請她們為他禱告。顧姑有一天告訴我:「慕迪禱告時異常懇切,他禱告的話幾乎令人不敢重述。」神聽了他的禱告,有一天他正動身去英國,經過紐約城的時候,神的能力就臨到他。他趕緊跑到朋友家裡,向對方借個房子,就在那房子裡幾個小時,直到「聖靈充滿」他,他的心異常喜樂,此後他就滿有能力,到英國倫敦的北方佈道,當時有幾百人得救加入了主的教會!慕迪一生的工作,是由此為「起點」。

慕迪常常吩咐我說:「叨雷,我要你講論聖靈的洗禮。」我不知道他多少次要我講這個題目。有一次我被請到紐約長老會去開會(是慕迪介紹的),快要去的時候,慕迪特意到我家裡對我說:「叨雷,這個聚會是難得的機會。你到那邊去的時候,我要你講的,就是《聖靈的洗禮》和《我信聖經為神的話的十個理由》。」每次我要出外開會前,他總要到我那裡說同樣的話。有一天我問他:「慕迪,你想我只能講這兩個題目嗎?」他說:「這個你不要問,你就這樣講就好了。」 

1894年7月8日,是我永遠不忘的日子。那一天是禮拜日,是北田學交學生靈修會的最後一天。慕迪請我在禮拜六晚上和禮拜日上午講「靈洗」。我就先於禮拜六晚講「靈洗」的概要,禮拜日上午講如何得「靈洗」。我講完是正午12點,就在會中報告說:「慕迪要我們下午三點到山上禱告,專求「靈洗」;但你們若不能等到下午三時,現在就可以在你們房子裡,或其他安靜之處禱告。午後三點,我們要先聚集在慕迪的母親家裡,然後同行上山。」

那一天共有456人到山上,慕迪說:「你們有人要說什麼話嗎?」那時我記得有75個人起來說:「慕迪啊,我沒有等到下午三時,已經求主賜我靈洗。我信我已得著了。」他們說完以後,慕迪仍請學生跪下求「聖靈充滿」,直到大家如使徒在五旬節確實被充滿一樣,我們才跑下去,天色忽然變了,四面黑雲起來,大雨隨風而下。我們的禱告,經過那天空的雲,直達到神的面前!聖靈充滿我們,如霖雨普降無異。各位啊,這實在是你我需要的!


本文由約瑟家人摘編自叨雷(R.A.Torrey)著《神何以使用慕迪》,翻譯/王峙。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她曾是張衛健的最愛,古天樂的青梅竹馬!如今47歲貌美單身,卻在父母逼婚時說了---這段話】

最近很流行一個詞,叫作「凍齡美人」,所謂的凍齡,可以是容顏的經久未衰,可以是持之以恆鍛煉保持的年輕體魄,也可以是無懼歲月不服老的心態。能夠符合其中一兩點,就夠叫人羡慕不已,卻有這麼一個大美人,年近50活成了當之無愧的凍齡女神。

她就是宣萱,容貌依舊,笑容如故,眼神還是那麼清澈明亮,和二十幾歲的模樣別無二致,誰看得出她今年已經47歲了!提到宣萱,無論70後還是90後應該都不陌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尋秦記》裡那個坦蕩磊落、敢愛敢恨的烏廷芳,身在大富之家,卻剛烈堅韌不輸男兒。宣萱演過的角色大都是堅韌勇敢、充滿智慧的,而她本身演起來也是底氣十足。

出身於高知識份子家庭的宣萱,家境富裕,但是父母一點也不嬌慣她。給的零花錢不比普通工薪階層多,直到現在,她還保持著節儉的習慣。13歲時,宣萱就獨自前往英國念書,沒有親戚朋友的異國他鄉,什麼事都得自食其力,也培養出了她豪爽開朗的男孩子氣。

在學校裡就擁有好人緣,還是妥妥的學霸一枚。讀完中學之後,就考上了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獲得材料工程學士學位,也是娛樂圈中少有的高學歷明星。留學返港後,偶然被星探發掘,拍了雀巢和朱古力的廣告,因為形象青春逼人,充滿靈氣,被TVB找上門簽約。

從此之後,她的演藝之路就像開了掛一樣,不是科班出身,不帶港姐光環,也能成港劇女王。她是《流金歲月》裡理性正義的律政俏佳人,對事業執著認真,對家人關懷體貼,對愛情也從不將就,堪稱模範女強人。

她是《馬永貞》裡俏皮可愛的金鈴子,在那個浮華世界裡,如同一股清流洗滌人心,讓金城武一見鍾情念念不忘。最為人稱道的,還要屬她和古天樂的螢幕情侶,一個瀟灑帥氣,一個機靈嬌俏,至今都被許多觀眾列作天作之合。

或是青春陽光的短髮少女,或是智慧勇敢的女強人,宣萱從不走溫柔討好的白蓮花路線,卻無一不備受好評。人氣高,演技贊,出席公開場合,TVB一姐佘詩曼也要靠邊站。然而混到她這個高度,還在TVB被高層公然羞辱,宣萱直言:「我不是可以站在這被你侮辱的,一條路行不通,還有另一條。」2011年合約期滿之後,宣萱就憤然離開了TVB。

六年之後遇到了好的角色,TVB請求續約,回歸的她對外交代:「我新簽的合約,沒有任何一個流程需要經過當初那個高層的手。」只一句話就霸氣外露,宣萱的性格便是如此,堅韌得像萱草,可以犧牲,卻不可以低頭。

港片裡從不缺驚豔了時光的美人,宣萱的美算不上標準,眉眼中帶著一股英氣,充滿力量又不飛揚跋扈,笑起來又是另一番治癒美好。

優秀的人,身邊總是不缺發現美的眼睛。張衛健就曾坦言,宣萱是他這輩子最愛的女人。那時的宣萱人氣正旺,張衛健卻事業低迷,宣萱從不介意還努力開導他,陪伴走過三年的時光。回憶起最終分手,張衛健都懊悔不已,因為當初太介意女高男低,讓自己變得古怪多疑,錯失了這麼好的姻緣。

也許分手對別人都是一次打擊一次磨礪,對宣萱卻是一段不合適的感情該有的結束方式,無關乎誰對誰錯。她談起戀愛,從不看對方身份背景,交往的對象有過香港金融富商,也有過南非窮困獸醫,最終一段段無疾而終。人們都以為她倍受情傷,她卻說,分手是清楚自己要什麼,早知道總好過晚知道。

如今年近50歲的宣萱依然單身,她不是不能結婚,而是不結婚。曾有一段長達六年的感情,對方是圈外豪門,要求她結婚生子在家當一個傳統主婦,卻被宣萱一口回絕。她清楚的問過自己:如果選擇這樣的生活,以後會後悔嗎?心裡的答案脫口而出:會!

父母甚至給她放下「婚可以不結,孩子必須生」的狠話。宣萱卻堅持,孩子必須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她不會盲目結婚,一定要找對的人,就算遇不到,也好過在一起不開心。為什麼婚姻能夠成為評判一個女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呢?有人早早嫁人,天天以淚洗面,旁人還勸她要隱忍退讓知足常樂,有人日子過得幸福歡樂風生水起,只是因為單身就被人稱之為失敗?在宣萱的身上你看得到一點失敗的痕跡嗎?絲毫沒有鬆弛的皮膚,光滑白嫩又飽滿,沒有一絲皺紋的痕跡。站在85後港姐旁邊也毫不遜色,甚至更青春明媚。

美麗不是憑空得來的,她也曾中年發福,被港媒惡毒嘲諷成「爆肥無人娶」,卻大氣面對,稱女人胖一點更好,只不過自己身在娛樂圈,為了作品為了觀眾,這個肥必須減。說到做到,雷厲風行,每天控制飲食,堅持慢跑,一個月減重11磅,身材曼妙有致宛如少女,沒有什麼是這個女人做不到的。

她單身,卻不意味著寂寞。磊落爽朗的性格,智商情商雙高,還熱心於慈善,在哪裡都有一票好朋友。除了人類朋友,她還有動物朋友,愛狗如命的她,不僅家中收留流浪狗,每年跟流浪狗有關的活動還都要參加,也許有善良傍身的人,是可以逃過歲月摧殘的吧。

一個人的時候,附近登個山,出國滑個雪,還可以自己DIY蛋糕,日子過得好不滋潤。偷偷跑去看偶像的演唱會,追起星來,和二十幾歲的小迷妹別無二致。出道多年,還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購置了多處別墅,朋友說她是個隱形富婆,她調侃說:磚頭可以給我安全感。

褪下TVB給她的光環,這幾年宣萱放慢了腳步,作品產量大為減少。朋友的因病離世,讓她更懂得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現在的她更加瀟灑自在。如今已經47歲的宣萱,反而活出了一個女人最高級的單身姿態。我有錢有才還有貌,又不是沒人追,單身又怎樣?何必要一段不能給我快樂的婚姻,來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呢?



【相關文章】
1. 古天樂自傳:修女獄中感化成基督徒 搶劫犯變孝順乖乖仔

2. 身家19億的千金黃翠如,選擇當小明星,當街吃盒飯!

3. 沒上過大學的周杰倫為北大人演講 平實卻震撼人心

4. 馬俊偉信仰見證:將一切憂慮卸給神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洛克菲勒的基督教信仰】

洛克菲勒的一生多彩多姿,令人驚嘆!是他能「無中生有」,由白手起家到成為美國最偉大的工業鉅子。為什麼一個無錢、無背景、無學力的人,能成為美國最富豪的人。因為他有信仰,信仰是人生最大的能源。

約翰·洛克菲勒的父母各有不同的個性。父親為洛克菲勒裝備,期待他做個精明的生意人,老洛克菲勒也和妻子一樣地望子成龍,急切地要將孩子培養成自立、機智、誠實而又有用的人,他教約翰如何寫商業書信,如何準確而迅速的付款,及如何清晰趘意記帳。他的訓練着重於細心、勤快和負責,他知道社會是冷酷的、現實的,所以他要孩子們在未踏入社會之前,就能堅強且精明的武裝起來。

老洛克菲勒一心只期望着他的孩子們以後能出人頭地,做個精明的生意人,所以他對大學教育沒什麼興趣。約翰除了在1855年快高中畢業時上了三個月的法森商學院,學到些會計、商算、初級貿易、銀行業務和匯率外,並未接受正統的大學教育。

母親愛利沙·戴維遜是個金髮藍眼,蘇格蘭富農的女兒。她雖然受的教育不夠,卻十分聰敏廣博。愛利沙虔誠的信奉基督教,是個道德水準很高的嚴母。她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家教嚴格。此外,她勤快、節儉、樸實,這些美德和堅強的信念全傳給了日後出人頭地的小約翰。

早在學生時代,宗教就已在他心生根,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個星期日他必定去禮拜堂,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洛克菲勒老年。洛克菲勒從十七歲開始,就有捐款給窮人的習慣,可從他的帳簿看出:十七歲那年,他四個月的總收入為九十五元,花了九塊零九角添置衣服,也捐出了相同的數目給教會及窮人。他不但出錢,同時也出力為教會服務,而且他捐贈的數目完全與他的收入成正比,當他的財富增大,他捐款的數目就增加。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他還沒有開始成名發財之前,就養成了做善事的習慣,而接濟的對象是不分信仰、種族和膚色的。

他所設的兩大集團,一是為他聚財的集團,為洛氏賺錢;另一集團,是他散錢的團體,他們專門尋找最需要援助的事情與區域,而將洛氏的財富很慎重、很科學的捐出去。因為他認為他的財富是上帝所賜的,他只是這筆財富的保管人而非擁有人。所以要取諸於人亦用於人蒂行善的念頭。

洛克菲勒年老時也很大方,他的錢不是樂捐就是分給子孫,所以死後只留下兩千六百多萬元。繳稅繳了一千六百多萬元,而他的產業早已捐光分光,連「標準公司」的股票他也只留了開辦時的第一股作為紀念。所以洛克菲勒老年時對錢財看得很輕。

洛克菲勒於1937年5月23日星期日的凌晨四點零五分,在佛羅里達州的寓所內與世長辭,享年九十八歲。他的墓碑上刻有:「我在地上所投資的都會過去,但在天上所投資的將存到永遠」。


【聖經】馬太福音6章19-21節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取材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約翰牛頓:奇異恩典】

1748年3月10日,約翰牛頓在大西洋一個販賣奴隸的船上遇到大風暴。他在風暴中接受了基督為救主。他後來成為聖公會的牧師,將自己的經歷寫成舉世聞名的《奇異恩典》這首詩歌,並在英國致力於廢除黑奴。

約翰牛頓(John Newton 1725-1807)生于英國倫敦。父親是西班牙人,從事航業;母親是英國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渴望兒子能受良好教育,並為牧師,她時常為此心願祈禱。約翰自幼隨母熟誦經文及聖詩。不幸在他七歲時,母親病逝,而她的禱告在三十年後才蒙應允。

母親去世後,約翰上了兩年學,因寄宿生活嚴謹而輟。十一歲時隨父親上船過著航海的生活,繼而被徵兵,逃役又被捕回。退伍後,在販賣奴隸船上工作,經常在非洲一帶販賣黑奴。他足跡遍四海,道德日益墮落,不久染上了水手們放蕩的生活習慣,吃喝嫖賭,奸詐欺騙,無所不為。日後因鬧事,反在非洲作奴隸之僕,過了幾年非人的生活,幸而他在英倫的父親聽到這消息後,就差人前往營救。1748年春,從非洲返英的途中,遇到強烈風暴,船險沉沒,他在怒濤中,向 神呼求:「 神啊!求祢救我安抵港口,我將永作祢的奴僕。」

他回憶說:「3月10日是一個我永遠記得的日子。從1748年起,我年年都記得這個日子。因為在那天,上帝從高天降下,將我從深水之中救出。」

船長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使他對基督徒的生活產生愛慕之心。在漫長的航程中,他讀到肯培斯(Thomas Kempis)的「遵主聖範」(The Imitation of Christ),心受感動,矢志悔改。

他開始讀聖經及其他的基督教書籍。當他回到英國時,他已經接受了福音派基督教的信仰。從那天開始,他不再講髒話,不再賭博,不再飲酒。雖然他還繼續在買賣奴隸,但是,他開始同情奴隸的遭遇。他真正悔改信主是過了些時日之後的事。

在他父親一位朋友的介紹下,他找到一個工作,成為一艘奴隸船布朗羅(Brownlow)的大副。這艘船航行於當時的三角貿易(Triangle Trade)航線,從英國的利物浦出發,經西非的幾內亞灣,然後到西印度群島。

牛頓後來承認在1748-49年,他在西非的時候,靈命低落。他發高燒,在病中,他決定全心交給基督,求上帝掌管他的命運。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在神裡有完全的平安。1750年,他與青梅竹馬的愛人瑪麗卡特勒結婚。並領養了她的兩個侄女。

1754年,他與妻子定居利物浦,作觀潮員為生,並隨衛斯理兄弟研讀拉丁文及希伯來文聖經,偶而也證道。 1764年他由聖公會按立為牧師。 他在餘生中竭力反對蓄奴。 這首「奇異恩典」是他重生的經驗。 他一直為 神工作,到八十二歲才退休,當時他說:「我記憶力衰退,但我記得二件事,即我是大罪人,基督是大救主。」在他離世前,他為自己寫下了墓誌銘:

「約翰牛頓牧師,從前是位犯罪作惡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隸之僕,但藉著救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憐憫,得蒙保守、復建並赦免,指派宣傳福音的事工。」

許多年青人在信仰上掙扎都來尋求他的意見。其中有一位是年輕的國會議員韋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那時,韋伯福斯正在考慮脫離政治圈,他來見牛頓。牛頓鼓勵他留在國會裡事奉上帝。韋伯福斯在牛頓的鼓勵下,和國會其他盟友於1807年促使英國國會通過禁止買賣奴隸,於1833年正式解放黑奴。這是比美國解放黑奴早27年的事。

牛頓的妻子於1790年過世。他後來出版了《給愛妻的信》來悼念他從小一起長大的愛人。後來他的身體虛弱,視覺也衰退。最後在1807年12月21日逝世於倫敦。逝世前,英國國會通過禁止買賣奴隸。




【奇異恩典】
奇異恩典 何等甘甜
我罪以得赦免
前我失喪 今被尋回
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 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 及蒙恩惠
真是何等寶貴

許多危險 試煉網羅
我以安然渡過
靠主恩典 安全不怕
更引導我歸家

將來禧年 聖徒歡聚
恩光愛誼千年
喜樂頌讚 在父座前
深望那日快現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珍惜人生的每一種滋味】


有一個很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櫻桃樹,準備從樹上跳下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決定往下跳的時候,學校放學了。

成群的小朋友跑了過來,看到他站在樹上。一個小朋友問:「你在樹上做什麼?」總不能告訴小孩要自殺吧!於是,他說:「我在看風景。」「那你有沒有看到身旁有許多櫻桃?」另一個小朋友問道。他低頭一看。發現原來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殺,根本沒有注意到樹上真的結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色櫻桃。

「你可不可以幫我們采櫻桃啊?」小朋友們說:「你只要用力搖晃樹幹,櫻桃就會掉下來。拜託啦!我們爬不了那麼高。」

失意的人有點兒意興闌珊,但是又拗不過小朋友們,只好答應幫忙。他開始在樹上又跳又搖。很快,櫻桃紛紛從樹上掉下來。地面上也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大家都興奮而又快樂地揀拾著櫻桃。

一陣嬉鬧之後,櫻桃差不多掉光了,小朋友們也漸漸散去了。那個失意的人坐在樹上,看著小朋友們歡樂的背影,不知道為什麼,自殺的心情和念頭都沒有了。他在周圍采了一些還沒掉下去的櫻桃,無可奈何地跳下了櫻桃樹,拿著櫻桃慢慢走回了家。

在他回到家時,看到的仍然是那破舊的房子,與昨天一樣的老婆和孩子。但是孩子們高興地看到爸爸帶著櫻桃回來了。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晚餐,他看著孩子們快樂地吃著櫻桃時,忽然有了一種新的體會和感動,他心裡想著:或許這樣的生活還可以讓人活下去吧。

失意的人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一種新的所得往往來自不經意之中。失望的盡頭總會有新的希望產生。

人的盡頭,神的起頭。無論你有多絕望,來到神面前,祂必成為你的拯救和盼望!


【閱讀是一種美德,分享是一種智慧。您的關注與分享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援!】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隨和是素質,低調是修養,良心是底線】


隨和,是一種素質,一種文化,一種心態。

隨和是淡泊名利時的超然,是曾經滄海後的井然,是狂風暴雨中的坦然。但隨和決不是沒有原則。



隨和的人,首先是聰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隨和的人,是謙虛的人,他始終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隨和的人,是寬宏大量的人,在人與人之間發生摩擦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他能夠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對方;

隨和的人,是沒有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


低調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不張揚。

低調是隱藏自己的能力不顯示出來。為人沉斂,胸襟開闊,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欣賞別人,待人謙和有禮留餘地,不傲慢自居,不恃才傲物,主動吃虧,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常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

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道有道法,行有行規」,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因為低調做人才是跨進成功之門的鑰匙。


任何時候,情分不能踐踏。

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

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處處必想佔便宜,於是,妄想日生,驕心日盛。而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勢,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於是便起紛爭,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美德、智慧、修養,是我們處世的資本。為對手叫好,是一種謀略,能做到放低姿態為對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會成功。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良心是做人底線。

人心向善,丟什麼也不能丟了良心。否則,丟掉了這根「底線」,就必然會把自己送入失敗的人生「黑洞」。


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愧對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聖經】箴言: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