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他曾是毒癮者, 因為1支剃刀使他戰勝毒品,他又克制不住上癮的是「這件事」!】

你有多久沒剪頭髮了?看著街上蓬頭垢面的街友,這位街頭理髮師和別人想的不一樣,他幫助著素未謀面的小人物,那些我們看見會叱之以鼻的人,讓他們能夠擁有全新的自己,他為什麼這麼做?繼續看下去......

不讓人們付一毛錢,理髮師的義剪之路
Nasir Sobhani是知名街頭理髮師,因不收一毛錢而為人所知,不要看他滿身刺青,他靠著剃刀和理髮工具,讓街上多少人改頭換面,而為何走上這麼特別的一條路,其實他本人也曾經有黑暗的過去。


家暴的陰影,讓他染上毒癮

他從小生在家暴環境下,充滿陰影的少年時期,讓他叛逆的離家出走,雖然意識到對美髮的興趣,也飛到了日本拜師學藝,沒想到學成歸國時,卻染上了毒癮。

「那時我完全沉溺在古柯鹼的世界裡,每天我會花費300-400美元來購買毒品。」他心有餘悸的回憶著。那段時間,他在牆上掛上標語:「絕不放棄!一天一天慢慢來」為了堅定自己戒毒的決心。

因為清潔員的一句話,發現原來自己能帶給人幸福
好不容易成功戒毒後,他到了一家小理髮廳當學徒,遇見一位清潔員,那位客人和他說:
「我好久沒吸毒了!我決定來慶祝,讓自己看起來煥然一新!」
後來那位清潔員告訴他,他媽媽看見全新造型的他,竟激動得流下眼淚!

這讓同有吸毒經歷的Sobhani感觸很深,從此,他相信 : 「一次理髮給一個人所帶來的改變是無法估量的,如果我能用自己喜歡做的事來鼓勵別人,或許我就該堅持這樣做。」



他開始走上街頭,免費幫流浪者剪頭髮
他開始有新的想法產生,帶著簡單的工具、椅子,就在街頭開起「露天理髮廳」,現在因為有他,墨爾本街頭都是型男潮女,每位顧客都是他的知己,因為他能夠感同身受,所有人都和他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一位都獨一無二,卻也都令人心酸。



發現每位流浪者,都有段被漠視的過去...
「Mark 28歲,他已經有將近 10年的時間沒有和家人聯繫過了。我覺得他很希望找人談一談,終於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他,我問他對理髮感不感興趣,他眼睛亮了起來然後說:
『好啊哥們,我已經有 8、9個月沒機會剪頭髮了。』他說他已經無家可歸 3年了,他偶爾會吸食海洛因或者冰毒,流浪的生活讓他覺得自己有朋友也很適合他。他還患有精神疾病,
因為從沒有人幫助支持他。他非常的寂寞,只是希望人們可以表達對他的關愛並接受他。」




Chris才 21歲,
我遇到他的第二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他沒有可以聯絡的家人,
10歲的時候就已經無家可歸在街上流浪。
當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小就流浪,
答案讓我心寒,
他說這是因為他繼父和父親經常虐待和毆打他,
最終他受不了了,
從家裡逃了出來一直在街頭流浪。
而在他11歲的時候開始吸菸,
最終開始吸食海洛因。」




「30歲的Hailey是 2個孩子的母親,
她最近才來墨爾本,
被前夫用刀刺傷,
前夫還把她的孩子推下懸崖,
還好孩子奇蹟般的生還,
為了保護孩子,
她只能遠離他們,
現在她在流浪,
想能回到孩子身邊。
很多人以為她是癮君子才流浪的,
其實她有自己的苦衷。」



「他叫Graham,
33歲,有腦麻痹,
還有癲癇,
沒有家人所以無家可歸。
這是他 6年來第一次剪頭髮,
當他刮完鬍子,
剪完頭髮、清洗乾淨,
看著鏡中的自己,
他哭了。」






「50歲的Jen是 4個孩子的母親
以及 3個孩子的祖母。
但因為她吸食毒品她的孩子們已經不理她了。
她已經5年來都沒有好好的打理過頭髮了,
結束後她看了看鏡子,
握了握我的手並給了我一個擁抱說:
『謝謝你,我終於再次感到了自己的美麗。』
我認為她一直都很美麗。」





從毒蟲轉變到愛心義剪...,原來助人,才是最棒的事情
在剪髮之餘,他也會和他們分享自己曾經吸毒的故事,互相傾聽激勵,希望透過理髮和談話,能讓他們感到被關心看見人生的希望。他甚至說理髮已成為他的新毒品, 「我曾經是個吸毒者, 完全不關心別人。現在我醒了, 服務他人是我人生中體會過最好的事。

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身邊總是有需要關心的人,能夠多一點付出,這個社會就能更好一點,「聰明是種天賦,而善良是種選擇」,這個世界不缺厲害的人,只需要更多慈悲、有愛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是Nasir Sobhani。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我的人生、我的選擇)


我的人生、我的選擇】延伸閱讀: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64470   (文章+短片)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當青蛙念到蝸牛大學》  作者::張文亮

01  大學是和老師在樹下喝咖啡 (P19-20)
校園的外面有一些咖啡店,例如:
星巴克、丹提、伯朗、怡客、米朗琪……等,
為什麼校園裡,還要有賣咖啡的地方?
是校方為籌措教育基金?
提供工讀機會?
提升校園空氣的芳香度?
或給愛喝咖啡的人,有個去處?
答案是,以上皆非。
我認為
在校園裡有咖啡店,
讓老師與學生,能邊喝咖啡邊討論,
是分享知識最好的方式之一。

知識爆炸的危機
我回到學校當老師,教了二十多年的書,除了課堂授課之外,更覺得需要與學生在校園的大樹下喝咖啡。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真理貧瘠的時代。以前的人,絕對不會想到現代的知識有這麼多,不過知識爆炸揚起的灰塵也多,有時反使人看不清前面真正的道路與方向。理由在,有些知識存在的目的,似乎只為產生知識,使人落入無止盡的漩渦,讓人疲倦;有些人具備知識之後,就像充了氣的河豚,鼓著大眼瞧不起人,全身是刺,讓別人不舒服。有些知識學習的結果,幾乎沒有用處,徒有知識之多,卻無有益生命之實,高舉次要,遮掩主要,挑出芝麻小事,卻過濾掉重大意義;有些知識似是而非,全是弔詭,引人走上歧途;有些知識只能放在腦中,不能存在心中,否則將使心麻木;有些知識連在腦中也不須存取,放久了,還使腦袋憂鬱。


我們需要喝一杯咖啡,讓眼睛明亮,邊喝咖啡邊討論,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些。真實的知識是有益且有用,無論過去、現在或是將來。對自己有益,對他人也有益。好的知識像是一面鏡子,幫助人認識自己;不單在給人一技之長,更提升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是為某個行業服務,更能將行業轉向有益人群的方向發展;不只是獲得較高的薪水,更為滿足多數人的需要;不只是想為人所知,也想默默幫助眾人。我們的國家要有美好的未來,關鍵在有知識的人,能控制其財物慾與權力慾;而有財有權的人,仍繼續讀好書,追求美好的知識。有些人有好的知識,也喜愛與人溝通,這是老師的職責與功能。


課堂外的教室
如今,我仍然喜歡在校園的大樹下,邊喝咖啡,發呆、默想、看雲、聽鳥叫、期待著與學生的討論與分享。

啊!這種美好的關係,不是大學教育所追求的嗎?這堂課在教室上課,但在課堂外,老師常在校園裡喝咖啡,讓想找老師討論的學生,可以帶著杯子,來與老師邊喝邊聊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悔改!歸向真神!— 呼籲基督徒為美國大選禁食禱告】

美國大選只剩下兩天的時間。有基督徒指出:2016美國總統競選是被形容為美國歷代政治丶甚至是國運的分水嶺。回顧一下歷史,我們不難看到,美國,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淵!


396年前,106位清教徒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信仰自由,乘五月花號帆船,飄洋過海,歷時66天,抵達沉靜的北美大陸。1620年11月11日,他們在CapeCod登陸。腳踏在這塊土地上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雙膝跪地,向神祈禱感恩。

1636年,為了在這塊新大陸上培訓新的神職人員,麻薩諸塞灣殖民地法庭通過創建學校。年輕的約翰•哈佛牧師為此奉獻了自己的圖書館和一半的財產,該校即以牧師的名字命名:哈佛大學。哈佛大學早期的校訓是:真理為基督和教會。(Harvard’s Original Motto:“Veritas Christo etEcclesiae” -Truth for Christ and the Church)。早期的畢業生中,一半人成為傳道人。最早的12任校長,有10位是牧師。

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問世。
1777年起,國會每次開會前,均以一位專職牧師的禱告開始。
美國最高法院的建築物正面,雕刻的塑像是摩西;他手中所持的,是十誡。
早期領袖的個人信仰: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在其宣誓成為第一任總統時,說:「願上帝幫助我!」
55位美國憲法制定者中,52位是基督教會會員。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篇33:12)

悠悠數百年過去,這片蒙福的土地卻漸漸地沉淪……

今日哈佛大學的校訓,已經簡化為「真理」, 「為基督和教會」不見了。先賢們追求的以聖經真理為基礎、為規範的「自由」,已經被扭曲、被濫用(abused),成了人犯罪的藉口。人心悖逆,道德失喪,教會在世俗化的道路上飛奔……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更有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法案相繼出世。

1962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禁止公立學校禱告,判定在公立學校禱告,乃屬違反憲法。
1963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禁止在公立學校中研讀聖經。
1973年,最高法院通過「墮胎合法化」。

2015年6月26日上午,美國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這是美國歷史性的裁決,意味著同性婚姻在全美50個州全部合法,之前14個州原本對同性婚姻的禁令也隨之撤銷。美國成為全球第21個全境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2016年5月13日,奧巴馬電令全美公校:讓跨性別學生任選廁所否則斷糧。奧巴馬政府將指示美國所有公立學校學區准許跨性別學生選擇使用符合他們的性別認同的廁所。暗含著假如學校不遵守聯邦政府對法律的解釋,就有可能受到法律起訴,或喪失聯邦政府資助。

美國,這個曾經以基督教信仰精神為立國規範的國家,正在急劇墮落!

這是素來歡樂安然居住的城,心裡說,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現在何竟荒涼,成為野獸躺臥之處。凡經過的人都必搖手嗤笑她。(西番雅書2:15)

先前滿有人民的城,現在何竟獨坐。先前在列國中為大的,現在竟如寡婦。先前在諸省中為王后的,現在成為進貢的。(耶利米哀歌1:1)

禁止在學校讀經,禁止在學校禱告,墮胎合法,同性婚姻合法,同廁也在要合法!反之,你不能說「聖誕快樂」,只能說「節日快樂」!在填寫家庭表格的時候,「丈夫」、「妻子」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partner」(夥伴?性夥伴?合夥人?)!在電話中買醫療/牙醫保險的時候,作妻子的你竟然被保險公司人員問道:你是女性還是男性?你的丈夫是女性還是男性?你大聲抗議,問他們為什麼問這樣奇怪的問題,對方說:我必須這樣問,否則我會被解雇的!

今天,所有寄居在這片土地上的基督徒,真當痛定思痛、回顧省察,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難道我們的教會要繼續沉默、不發聲、不介入、不作鹽、不作光、不照亮在黑暗中的人嗎?當罪惡氾濫的時候,我們的教會要繼續隨流而去、甚至同流合污嗎?難道我們還要一步步拱手相讓、任憑罪惡的狂浪把主的教會淹沒嗎?

2016年的大選,又到了一個關鍵性的時刻。最後兩天的時間,我們有兩個迫切的呼籲。

一、我們呼籲有選舉權的基督徒一定要積極參與選舉。

我們盼望基督徒依照聖經的標準來投票:

你贊同同性婚姻合法化嗎?

你的女兒上洗手間時,一個男人也跑了進去,你能容忍嗎?

有一天你的兒子,在美國的教育下,突然大聲對你說:我是個女孩子!或者說:我是同性戀!——你不擔心嗎?

這個國家越來越遠離神,你不盼望她悔改、重新回到聖經嗎?

二、我們呼籲所有的基督徒,迫切為這次大選禱告;若是聖靈感動你,請在週一、週二兩天為這次大選禁食禱告。

具體禱告事項為:
1.為美國悔改、歸向真神禱告。

祈禱文:主啊,我們俯伏在你的寶座前,再次為這個日益沉淪的國家禱告!求主喚醒這國這民,憐憫這個國家,攔阻人在罪惡的道路上狂奔,使眾人都能夠悔改、歸向你。求主使我們像尼尼微人一樣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神啊,求你看到我們回轉,就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

經文:
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約拿書3:5-10)

2.為美國的教會禱告,為美國的基督徒禱告。

祈禱文:主啊,我雙膝下跪,舉手獻上晚祭!主啊,我為這個淫亂罪惡的世代代求,求你復興你的教會,傳遞你真理的聲音,召人悔改。主啊,雖然這個世代罪惡滔天,但你豈不是為自己留下了7千人是未曾向拜巴力屈膝嗎?求主你呼召這7千人,讓我們靠著你的恩典和憐憫,哪怕有稍微的復興!求主使用你的教會,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蒙你喜悅的決定,成為照亮這個黑暗世代的光,成為你的美好見證。求主讓教會引導社會悔改,而不是跟著社會墮落!
經文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列王紀上19:18)

3.求神按神的心意,保守這次大選;求神垂聽屬你的子民的呼求,賜給美國一個可以順服你的心意、抵擋罪惡、回歸真神的領導人。

祈禱文:主神全能者啊,你是掌管萬有的主宰!你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你是歷史的主!主啊,求你憐憫這個國家,按你的心意賜給我們一個領眾人回歸真神的領導人!主啊,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求主潔淨這地上的君王,使他們悔改、歸向你!使他們謙卑在你的面前,知道唯有你才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願地上的萬民都來敬拜你!願你以你的慈愛和憐憫恩待這個國家,復興我們!願你的公義彰顯!


經文:
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之王啊,你的道途義哉、誠哉!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因為獨有你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啟示錄15:3-4)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看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人都知道,被辛德勒救出倖存下來的猶太人,用自己的金牙給他鑄成了一枚戒指,戒指上刻的就是這句話。這句話是猶太法典的一句希伯萊經文。 “猶太人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永遠在被救和自救之中。”

辛德勒是拯救猶太人生命的大英雄。世界上可不僅僅只有一位辛德勒,有人救出的猶太人,比他救出的還要多。中國也有一位從納粹魔爪中救出上千條生命的義人,他就是何鳳山。

1901年9月10日,何鳳山出生在湖南益陽的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在他7歲的時候去世,母親到挪威基督教會在益陽舉辦的信義會所打工,幫補家用。家裡窮,何鳳山在信義會的資助下讀完小學,又讀完中學,大學考進了同樣是外國人開辦的長沙雅禮大學(College of Yale-in-China)。


從小何鳳山就受到人道主義理念的薰陶:
這些學校,最注重的是個人品德的陶冶,這就是說學習耶穌基督犧牲自己和服務社會的精神。大學畢業之後,何鳳山爭取到公費前往德國慕尼克大學深造的機會。1932年在德國獲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回到湖南,擔任省長秘書,也在湖南大學教書。三年之後,何鳳山出任國民政府的外交部官員。順風順水,也平平穩穩。但歷史偏偏要把他推到風口浪尖。

1937年,何鳳山被調往中國駐奧地利領事館。那時的歐洲是全世界的焦點所在,希特勒正忙著四處吞併別的國家,打算建立“第三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山雨欲來,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那裡。而奧地利,就在德國隔壁,在希特勒的虎視眈眈之下。


何鳳山到維也納屁股還沒坐熱,1938年3月,奧地利就被吃掉了,成了德國的一個省。當時奧地利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地,大約有90%的猶太人,集中在首都維也納。他們的日子不好過了。因為希特勒早就下定決心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計畫。在他眼裡,雅利安人最大的敵人就是猶太人。一天不消滅猶太人,德意志民族就不會繁榮昌盛。


當時何鳳山擔任中國駐奧地利領事館的總領事,他回憶道:這個時候排斥猶太人的風氣甚熾,許多猶太人的店鋪都被納粹的黃衣挺進隊打毀,老闆被捕入集中營。這個只是前奏。有組織的虐殺,還在後面。

1938年11月9日夜到10日,希特勒在德國和奧地利發動了著名的“水晶之夜”事件。希特勒青年團和蓋世太保化裝成平民,到大街上瘋狂地打砸搶燒。看到猶太人的東西就砸,看到猶太人就抓進集中營。一夜之間,奧地利94座猶太教堂被毀於一旦、91人死亡、3萬猶太人直接被押進集中營。歷史告訴我們,那些被關進集中營的猶太人只有極少數活了下來,其餘都死於慘無人道的屠殺。納粹德國在二戰中屠殺了整整600萬猶太人。


那時候,猶太人不可能準確預見到他們的悲慘命運。他們只是本能地感到危險,直覺告訴他們:只有逃,才能活命。但是要別的國家接受這批難民,哪有那麼容易?看看現在的難民問題引起歐洲各國民眾多大反應就知道了。而且人人都知道,馬上就要打仗了,自身難保,還怎麼救人?大多數國家都對這批難民亮起了紅燈,沒有把路堵死的,准入條件也非常苛刻。看起來,奧地利的猶太人只能困在那裡等死了。


何鳳山憂心如焚。從小受到人道主義教育的他怎麼能容忍自己袖手旁觀?絕對不行。他必須幫助他們離開這裡,越快越好。離開之後去哪裡?何鳳山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1937年“八一三事變”之後,上海淪陷,租界變成開放的領土,人們不需要簽證和護照就可以自由進出。所以只需要獲得離開奧地利的簽證,猶太人就可以去上海而不會被拒絕。於是,何鳳山立馬開始向提出申請的猶太人發放前往上海的簽證,不拒絕一個人。本館得自外交部的訓令,即猶太人請求簽證入境者,條件寬厚,不予拒絕。這個消息很快就在猶太人中間傳開了。他們欣喜若狂,之前屢屢吃到閉門羹的恐懼和沮喪換成激動和渴望,這根救命稻草必須抓住。


中國總領事館前面很快就排起了長隊。當時在維也納,人們將這些簽證叫做“生命簽證”。別以為何鳳山做這件事輕而易舉。在納粹鼻子底下唱對臺戲,人家會爽嗎?而且那時候國民政府和德國仍然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國際形勢這麼敏感,能不得罪德國就別得罪,受到德國壓力的國民政府也不會贊成你何鳳山這樣幹。


時任中國駐德大使、何鳳山的頂頭上司陳介,立刻給他打了個電話,讓他對簽證加以限制。何鳳山嘴上答應,但是背地裡還是抗命不遵,繼續給難民們開放簽證。自己的仕途和他人的生命,哪個更重要,他已經給出了回答。得罪了上司,問題就來了。沒多久,陳介以“非法出賣簽證”的罪名,讓丁文淵參事對何鳳山展開調查。身正不怕影子斜,何鳳山對丁文淵說道:這是莫須有的罪名,若簽證限制甚嚴,賄賣之事還可以說得過去,既然只要申請人提出申請,皆可以得到簽證,人家何須花錢賄買?最後什麼也沒查出來。但迫害愈演愈烈。



1939年初,何鳳山日常工作的總領事館,被納粹當局以屬於猶太人的房產為理由沒收了。他向國民政府申請搬家和租房的費用,但是沒被批准,只好自己掏腰包,租了附近的一處小房子。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也沒有停止給猶太人發放簽證。

自德奧合併之後,希魔逼迫猶太人的氣焰日益高漲,於是有美國的教會與慈善機構極力拯救猶太人。我與這些機關密切聯繫,凡可盡力之處無不盡力,不知救活了多少猶太人。多簽署一份簽證,就多挽救一條生命。


根據後來倖存者手中的簽證號碼,直到1938年7月20日,簽證號已經超過了1200份;到了當年10月,也就是何鳳山來到維也納後的第五個月,他已經發出了1900份簽證。這不是1900份簽證,這是1900條人命。但這還不是全部的數位。兩年時間,到底發放了多少份簽證,何鳳山本人沒有做過統計,到現在也是未知數。



幾千個猶太人憑藉他的簽證,逃亡到了上海,或者留在上海,或者轉到古巴、菲律賓、澳大利亞、美國等地。他們擺脫了納粹的魔爪,逃出生天。其中有很多人,日後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新四軍的“白求恩”——國際戰士羅生特醫生,1939年拿到簽證來到上海,參加了新四軍,救了很多人;

美國著名億萬富翁、世界猶太人大會秘書長伊斯雷爾·辛格的父母,當年也是憑藉何鳳山的簽證才得以生存——“我父母的生命是何鳳山博士救下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茲·格林伯格,6歲跟著父母拿著簽證到達上海,多年後他說,他的生命和事業都是受何鳳山博士的義舉所賜。 

但何鳳山沒有因為這件事受到任何表彰,反而在1940年5月被外交部記過一次,調回中國。後來,他在重慶參加過抗日作戰,也曾經出使埃及、墨西哥等國家,之後跟著國民政府去了臺灣。1973年退休之後,何鳳山移居美國。何鳳山一直沒有拿到退休金。當時臺灣當局以他無法說清駐奧地利期間的一筆300美元款項為理由,認為何鳳山存在貪污的嫌疑,所以沒給他退休金。何鳳山什麼也沒說。善欲人見,便非真善。



對於在奧地利的這段經歷,何鳳山連對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沒多講。他在自傳《外交生涯四十年》裡提及這件事,也只是一筆帶過。在他眼裡,看到猶太人的厄運,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場上,幫助他們是應該的。1997年,何鳳山在美國逝世,終年96歲。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還專門給他送了花圈。

本來這段歷史就要跟著何鳳山一起埋入土中。幸運的是,他的女兒何曼禮在報紙上發的一則訃告,引起了美國猶太歷史學家艾立克·索爾的關注。探求之後,這段塵封的歷史,最終才得以浮出水面。2001年,以色列政府正式授予何鳳山“國際義人”的稱號,他的名字被刻入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園”裡。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讚美何鳳山: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2005年,他被聯合國正式譽為“中國辛德勒”。 
2015年,馬英九也為他頒發了遲到幾十年的褒揚令。
那些受他之恩的猶太人也沒有忘記他。



一個叫艾瑞克(Eric Goldstaub)的猶太人當年只有17歲。在逃離維也納之前他被各國領事館拒簽50多次。在心灰意冷的時候,是何鳳山給了他一張前往上海的簽證。他在回憶錄裡面寫道:當時真的非常激動,何鳳山先生微笑著給了我上海的簽證,讓我回家收拾好包袱,儘快出發。

2012年,91歲的艾瑞克在加拿大去世,他的兒子丹尼(Danny Goldstaub)仍對何鳳山深懷感激:如果沒有何鳳山先生,就不會有我的爸爸,更加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家庭。他對我們家庭的影響,代代不息。

如果沒有何鳳山,世界上不僅少了艾瑞克的一個家庭,還會少了人性光輝的一次閃耀。在黑暗的日子裡,何鳳山的義舉,讓對殘酷行徑已經麻木不仁的人們重新感受到:偉大的人性仍然存在。 

2007年9月25日,何鳳山骨灰回到湖南,落葉歸根。在墓碑上,刻著他寫的詩句:“大造生才非偶然,英雄立志豈徒然。而今願集精與力,萬里前程猛著鞭。”英雄立志,一定不會歸於無用,徒歎枉然。贈人玫瑰,尚且手有餘香。如此大德,怎會為人遺忘?即使受一時的不公,但時間總會證明這種善舉的價值。總是會有一群得到過幫助的人,時刻懷念他的名字,並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人常問道: “這個世界會好嗎?” 有點難回答,可是,如果何鳳山這樣的人多一點,再多一點……那為什麼不可能呢?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6-11-03 波叔 bookface)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猶太教七大節期 - 住棚節】

住棚節:是聖經中規定的猶太教七大節期之一,是耶穌真正出生的日子,慶祝時間是從每年秋季的希伯來曆提斯利月15日(公曆9、10月間)開始,持續7天。

利未記二十三章按季節次序列出了 這7個節期,就是逾越節、無酵節、初熟節、五旬節、吹角節、贖罪日及住棚節。

住棚節是一年的第七個節期,也是最後一個,希伯來文是Succoth。在聖經時期,這是秋季最後的收割節期,也是一同往耶路 撒冷相聚之期。在此期間,猶太人築棚而居,回憶以色列人在曠野時居於臨時的居所。直到今天,許多猶太人還為這節期建造無頂,只有三面圍牆的茅舍以記念昔日住棚,並用粗樹枝與秋果作妝飾,提醒他們為產物豐收而感恩。


這個簡易的棚子提醒以色列,它們在曠野流浪40年間,曾經住在臨時搭建的棚子,雖然環境艱苦,但他們全然依靠神,而神完全信實,供應他們水、嗎哪等一切所需的,好使他們在荒蕪的沙漠中存活。祂甚至成為以色列白日的雲柱和晚間的火柱,使他們白日有蔭蔽,夜晚有光熱。對於基督徒來說,住棚節是歡慶神信實的供應與恩典,滿足我們生命中一切所需的。


住棚節同時也是慶祝農作物在夏末初秋的收割聚藏,為即將來到的冬季供應食物。又稱為「收藏節」。每年的收割節,每一個能力所及的以色列人都會上耶路撒冷聖殿裡敬拜,把取自西羅亞池的水倒在聖殿祭壇旁,這是一個祈求冬雨的儀式;耶穌就是在這個時候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約七37-38) 當以色列的最後贖罪大日來臨之後,住棚節將在耶路撒冷再度舉行。(亞十四16)


住棚也預表最後的安息,以及最後的收割。約翰在啟示錄二十一章3節寫道:「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我們祈求祂所應許的 一切不久都將成就:「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啟二十一6)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法國人對林志穎說:請你的兒子Kimmy退出!】

憑藉《爸爸去哪兒》紅遍中國的林志穎,Kimmy父子在法國圖書節遭遇尷尬。在兒童讀書活動中成績遙遙領先的Kimmy被法國圖書館婉言勸退。林志穎父子的這次尷尬事件值得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每一位中國的父母深思。

一年夏天,林志穎帶著兒子小小志到法國里昂去旅遊,恰好趕上讀書節。為了鼓勵孩子們多讀書,當地最大的市立圖書館開展了一項活動:兩周內,誰讀書最多,將有一份大禮物送給他。 

林志穎和其他家長一樣,趕緊給孩子報了名,規定時間一到,小小志和其他很多孩子在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領到了要讀的書。 

小小志十分刻苦,放棄了一切活動,一周後經過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考核,小小志讀會了三本書,別的法國孩子一本也沒有完成。林志穎看著孩子成績遙遙領先十分高興,對孩子頻頻鼓勵,讓他再接再厲,抓住剩下一周的時間,爭取創紀錄給老爸爭光。 

這時,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來了,帶著一份要給第一名的禮物,對林志穎說:“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這次讀書活動,禮物可以先發給你。” 

林志穎很驚訝地問:“還有一周呢,為什麼提前給禮物啊?為什麼讓我孩子退出?” 

工作人員說:“因為你的孩子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想爭第一,而不理解內容,沒有感覺到讀書的樂趣。讀書不是比賽,沒有功利性,他這樣瘋狂地讀,要是得了第一,會給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前發給你禮物。他退出了,別的孩子就沒有了憂慮感,才會用心去感受讀書的快樂。” 

林志穎原本有些憤怒,但是聽完了工作人員的話,不由地連連點頭,最後連禮物也沒要,很誠懇地主動讓兒子退出了活動。

這件事對林志穎觸動很大,他對朋友感慨道:“我們教育孩子讀書,目的都不純,規定了目標,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次法國之行讓我明白了,讀書就是放鬆,就是享受,孩子讀書僅僅因為讀書快樂,就這麼簡單。”

從小被規定甚至被強制讀書的中國人,在長大後繼續保持讀書習慣的很少。人們都在電話上(大聲談話),不打電話就低頭寫短信、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或孤獨地忙碌,惟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 

而這些從小享受讀書樂趣的法國人,卻將閱讀的習慣保持終生。火車上、地鐵裡、機場……眼光所及之處的法國人每人手拿一本書、一份報紙、或是一部kindle,旁若無人專心致志的閱讀。

真正的閱讀 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與作者一起在另外一個世界裡快樂、悲傷、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不是那些碎片的訊息和誇張的視頻可以取代的。 

當然,網路侵蝕閱讀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當下的中國,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對話的空間。 

生活總是讓人疲倦,我們都需要有短暫的“關機”時間,讓自己只與自己相處,閱讀,寫作,發呆,狂想,把靈魂解放出來,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裡。或許我們對於一個經濟還在迅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不應過分苛責——過於忙碌是壓力所迫,並不是一種過錯。但只是憂慮,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 

寧可慢一點,松一下……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張柏芝:三次不認主,但依然沒有改變耶穌對她的拯救】

我做錯好多事情,神用寶血赦免我的罪,主真的存在,他令我平安喜悅

聖經《馬太福音》 26:75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

據香港媒體報導,張柏芝近日在為臺灣某電臺節目擔任嘉賓做訪談時,首度在公共場合講到信仰,說在10年前梅豔芳火葬當日第一次信主後,期間有三次離開主,但因為這10年的經歷,終於明白“主真的存在,耶穌的力量很大可以拯救張柏芝這個罪人”。

她說:“好多誤解我,一時拜神、偶像、四面佛,單是宗教都寫過幾次封面,還寫得很難聽,這麼多年我第一次信主系梅姐(梅豔芳)火葬當日,是十年前,但中間離開過主三次,那十年都有反覆拜神。”

對於有報導指她事業穀底靠拜耶穌反彈?柏芝說:“雖然表面難聽,但我都很開心,就是他們相信耶穌能力好大,可以拯救我。這次回到主身邊,因為十年裡面經歷好多風風雨雨,主真的存在,他令我平安喜悅,不理我是娛圈千夫所指、谷底都好,我在家裡都在笑,主的力量好大,我不介意外面怎麼寫,各大封面這樣登,其實都是間接傳福音。”

柏芝表示自己不是聖人,曾經犯了不少過錯:“不要以為一變基督徒就變聖人,我都是罪人,我做錯好多事情,希望神用寶血赦免我的罪,我不停認罪,希望可以慢慢學向基督。”柏芝也解釋了為何做神兒女這麼喜悅,她說,“因為已經不再需要別人明白,只要神明白我愛他就ok了,因為神先愛了我們,好多東西都看開了。”

對於這次這麼大膽公開講信仰,張柏芝感恩神給她勇氣,說可能節目出來後,記者會嘩眾取寵,但歡迎記者這麼做,“因為他們幫我間接宣傳耶穌,令他們知道耶穌力量很大,可以拯救張柏芝這個罪人。”


張柏芝做客《幸福男女》畫十字架稱最大的愛是愛仇敵

張柏芝,這位娛樂圈的寵兒,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媒體追逐的焦點,都說她是敢愛敢恨,勇敢活出自己的一位女性,離婚之後帶著兩個兒子依然非常努力的生活,近日這位單身媽媽做客《愛呀幸福男女》節目,在節目中,她稱最大的愛是愛仇敵的愛。

之前對於張柏芝的基督信仰,其實一直有傳聞,但是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在《愛呀幸福男女》節目中,張柏芝和支援人阿雅的對話中雖然沒有涉及信仰的話題,但是阿雅在邀請張柏芝畫畫的時候,張柏芝卻畫出了一副十字架的圖案。

在畫面上,十字架中間還畫有一顆心,下面是一隻手托起,背景為綠色。看的懂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基督教標誌性的十字架圖案,因此,看到這個畫面,令人不禁再次聯想到張柏芝曾經有說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

在節目中,張柏芝在與阿雅的對話中時還談到了愛的話題。對於愛,張柏芝說:她認為那種最大的愛是愛仇敵的愛。耶穌說過,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耶穌的愛就是愛仇敵的愛,耶穌就是為了殺他的人禱告,赦免了逼迫他的人。而這樣的愛正是真正的愛。



聖經約翰一書1章9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