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逆轉勝!牧者聯盟成功廢除同志條款】

「這正是你在自身居住地,該及時表態的時候。因為真是『受夠了』!」休士頓第二浸信會主任牧師楊艾德說。

 本月初,美國德州休士頓以61%的公投「反對」結果,成功廢除該市又名「浴廁法令」(bathroom ordinance)的同志條款-《休士頓平權法》(Houston Equal Rights Ordinance)。3日晚間開票不久,向該法條說「不」的選民即持續大幅領先,最終61%反對、39%支持,廢除此條款。

美南浸信會(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倫理與宗教自由委員會」(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主席羅素.摩爾(Russell Moore)牧師開心稱,此次公投是「宗教自由的一大勝利」。因為,該條款若通過,勢必踐踏宗教自由,甚至允許聲稱為女性的男人、或喬裝女性,使用女性公共浴廁

他認為,該提案的否決,確保男、女兩性的良心不會被壓倒,且毫無戒心的市民也不致因此陷入脆弱受傷的情境中。「休士頓的人們已經一致表態、發聲,而這全出自真實的良心。」 休士頓地區牧師委員會(the Houston Area Pastors Council)牧師大衛威爾契(David Welch),也直接將此次公投策略定調為「為宗教自由而戰」。



喬納森•薩恩斯(Jonathan Saenz)牧師則認為,人們十分需要放鬆和安全感,並且對於「信仰、家庭與自由」存有共識,因此休士頓大多數選民可以「打敗」該條款。


當市議會第一次通過「浴廁法令」時,牧者即組織動員連署,要求該項平權法訴諸公投。長達18月努力,休士頓地方教會牧師們籌組各式聯盟,透過講道、連署,多方奔走呼籲。

其間雖遭休士頓女同志市長安妮斯.派克(Annise Parker)宣佈該連署無效。甚至當時,因牧者們佈道指責該條例不當,市長還傳訊相關牧者。

美南浸信會摩爾牧師即提出異議,因為傳講上帝話語的權利不歸政府管轄,「我們絕不會將講道權交出去,現在不會,永遠也不會!」 

「浴廁法令」是自6月美國最高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以來,爭議不休的條款之一。因其試圖以「在性別認同上不岐視」的平權語言,佯裝為「替弱勢發聲」的立場,混淆視聽。 真理,永遠站得住腳。

最終最高法院下達命令,迫使女同志市長派克將該條例交付全民公投,決定同志條款存廢。

評論家認為,市長在此次公投結果慘敗,主要來自市民對於奧巴馬總統、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以及蘋果(Apple)等企業巨頭,支持同性法案的反彈。 

此次公投也造成全國同志權益運動主義者大虧損,因為派克的這些盟友們,自外部挹注近300萬美元,為此次公投宣傳與動員。其花費為牧者的反對陣營3倍。


【相關信息】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背後陰謀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文章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http://www.cdn.org.tw/News.aspx?cate=02&key=7133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徐志摩真正高攀的那個女人】

張幼儀與徐志摩
古往今來,婚姻狀況差得過張幼儀的女子恐怕也沒幾個。梁實秋曾描寫徐志摩:他飲酒,酒量不洪適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但是,隨和瀟灑的詩人對待自己不愛的結髮妻子,冷漠殘酷極了。

嫁給一個滿身惡習、拳腳相加的無賴,算不算壞婚姻?充其量是遇人不淑吧,壞在明處的人傷得了皮肉傷不了心。但他不同,對別人是謙謙君子,唯獨對她,那種冷酷到骨子裡的殘忍不僅讓人心碎,更是對自身價值的極度懷疑與全盤否定:自己果真如此不堪嗎?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嗎?自己沒有別的出路嗎?

張幼儀: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同時又是徐志摩的父親、徐氏家族大家長徐申如疼愛的兒媳兼養女。

小腳與西服不搭調

張幼儀3歲那年,母親曾給她纏足,到了第四天早晨,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聲的二哥張君勱出面阻止。就這樣,她成了張家第一個天足女子。但是,在徐志摩眼裡,僅僅擁有天足,並不等同於新女性,對於我丈夫來說,我兩隻腳可以說是纏過的,因為他認為我思想守舊,又沒有讀過什麼書。在嫁入徐家幾年之後,張幼儀從僕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滿鄙夷地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1917年,經過張君勱、蔣百里等人的引薦,徐申如以1000塊大洋的代價,讓徐志摩拜在梁啟超門下,成為入室弟子。1918年,張幼儀生了兒子阿歡,即徐積鍇,這個徐家長子長孫的誕生,標誌著徐志摩已經為家族初步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在恩師梁啟超的建議下,他於1918年8月前往美國,自費進入麻塞諸塞州的克拉克大學歷史系學習。從結婚到出國留學,他和張幼儀結婚將近3年,相處的時間加起來卻只有4個月左右。用張幼儀的話說,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我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林徽因
1920年9月,徐志摩離開美國前往英國,於同年10月進入倫敦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一口氣註冊了6門課的徐志摩,隨後卻陷入對16歲少女林徽因如癡如醉的追求中。1921年春天,張幼儀來看徐志摩。當她乘著船滿懷希望地到達法國馬賽港時,一眼從人群中認出穿著黑色大衣、脖子上圍著一條白絲巾的徐志摩。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因為他是那堆接船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的表情的人。張幼儀的心立刻涼了一大截。

張幼儀初到歐洲,和徐志摩在倫敦住了一段時間。徐志摩由於荒廢學業和興趣轉移,在英國朋友狄更生的幫助下,從倫敦大學轉到康橋(近建橋)大學,夫妻二人因此搬到離大學6英里的小鎮沙士頓。張幼儀本以為自己出國後可以重拾因結婚生子而中斷的學業,沒想到卻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家庭主婦,買東西、洗衣服、打掃房間、準備一日三餐。揮霍無度的徐志摩,只從徐申如寄來的支票中拿出很少一部分,交給她維持家用。

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訴張幼儀,他的一位女朋友當天來訪。張幼儀誤以為是徐志摩喜歡上的人,事實上那個女孩是從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畢業、即將回國的27歲的袁昌英。在張幼儀的記憶裡,袁昌英頭髮剪得短短的,擦著暗紅色的口紅,穿著一套毛料海軍裙裝,在穿著絲襪的兩條腿下,竟是一雙穿著繡花鞋的小腳。徐志摩把袁昌英送走後,張幼儀評價說:呃,她看起來很好,可是小腳和西服不搭調。徐志摩身子一轉,失態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一周後,徐志摩突然從家中消失,留下懷孕的妻子獨守空房。兩人的婚姻生活至此走到盡頭,張幼儀覺得自己像是一把被遺棄的秋天的扇子。看著他避之唯恐不及地逃離,你會以為她是多麼不堪的女子,可是,恰恰相反,在這段婚姻中,他才是真正高攀的那個。

她家世顯赫,兄弟姐妹十二人。二哥張嘉森在日本留學時與梁啟超結為摯友,回國後擔任《時事新報》總編,還是段祺瑞內閣國際政務評議會書記長和馮國璋總統府秘書長。四哥張公權二十八歲即出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實力派。為了讓她嫁得風光體面,在夫家獲得足夠的地位與重視,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歐洲採辦嫁妝,陪嫁豐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傢俱就多到連一節火車車廂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廣大的六哥安排駁船從上海送到海甯硤石。

至於他,不過是硤石首富徐申如的兒子,想拜梁啟超為師,還要通過顯貴的大舅子牽線搭橋。可惜,所有的努力都無法讓他愛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點點。

一天早晨,徐志摩的朋友黃子美前來敲門,說是帶來徐志摩的口信。黃子美問道:你願不願意做徐家的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徐志摩給出的離婚理由是:小腳與西服不搭調。黃子美離開後,張幼儀向正在巴黎訪學的二哥張君勱求助。張君勱在回信中劈頭第一句卻是:張家失徐志摩之痛,如喪考妣。然後告訴妹妹:萬勿打胎,兄願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

張幼儀到法國後,被學業繁忙的張君勱安排到鄉下朋友家裡。那一段時間,張幼儀反躬自省,發覺自己的很多行為表現的確和纏過腳的舊式女子沒有兩樣。經過沙士頓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領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決心: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兩隻腳站起來。

懷孕8個月的時候,張幼儀隨七弟張景秋前往德國。1922年2月24日,她剛生下二兒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來的離婚書信就到了。在張幼儀的一再堅持下,她和徐志摩見了面,在場的還有徐志摩的同學金岳霖、吳經熊等人。徐志摩拒絕張幼儀先徵求父母意見再談離婚的請求:不行,不行,你曉得,我沒時間等了,你一定要現在簽字……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婚不可。直到此刻,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愛的是林徽因。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後,張幼儀以在新婚之夜沒能用上的坦蕩目光正視著徐志摩說: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歡天喜地地向張幼儀道謝,並提出要去看看剛出生的孩子。他在醫院育嬰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顛倒,但始終沒問我要怎麼養這個孩子,要怎麼活下去

在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期間,張幼儀給徐家二老寫信,告知自己已懷孕並想讀書,徐申如從此按月給她300塊大洋。在德國,張幼儀用這筆錢支付學費連同生活費。她雇了一名40多歲的維也納女子當保姆,並在保姆的幫助下,申請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稚教育。

就在張幼儀含辛茹苦、忍辱負重的同時,徐志摩於1922年8月追隨不辭而別的林長民、林徽因父女返回中國。11月8日,他在《新浙江·新朋友》上刊登《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我們已經自動掙脫了黑暗的地獄,已經解散煩惱的繩結……歡歡喜喜地同時解除婚約……現在含笑來報告你們這可喜的消息……

徐志摩與陸小曼
1925年3月19日,3歲生日剛過完不到1個月,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而此時的徐志摩卻因和有夫之婦陸小曼的愛戀而鬧得滿城皆知,為躲避輿論,奔赴歐洲。3月18日,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準備到柏林,他在寫給陸小曼的情書中抱怨說:再隔一個星期到柏林,又得對付張幼儀了,我口雖硬,心頭可是不免發膩。

徐志摩趕到柏林,在殯儀館裡緊抓著彼得的骨灰罎子掉下眼淚。3月26日,他在寫給陸小曼的情書中,破天荒表達了對張幼儀的敬重之情:C(張幼儀)可是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這兩年來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已經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將來準備丟幾個炸彈,驚驚中國鼠膽的社會,你們看著吧


商場上打出一片天地


1926年10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婚禮,婚後回到海甯硤石,與徐志摩的父母同住。張幼儀則說服徐家父母,讓長子阿歡隨她安頓在北京。陸小曼不拘小節的浪漫狂放,令徐家父母深惡痛絕。一個月後,徐家父母離開家鄉,到北京投奔張幼儀。他們把張幼儀認為養女,並將財產分為3份:老夫妻留1份;給徐志摩和陸小曼1份;張幼儀和阿歡1份。在徐志摩放棄家族責任的情況下,張幼儀實際上已經成為徐氏家族的掌門人。

1927年初,張母去世,張幼儀帶著阿歡回上海奔喪並留在上海。她先在東吳大學任德語教師,隨後開辦了上海第一家時裝公司——雲裳時裝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她的公公加養父徐申如。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徐志摩在1927年8月3日寫給周作人的信中說:我新辦兩家店鋪;新月書店老兄想必聽過,還有一家雲裳時裝公司,專為小姐、娘兒們出主意的,老兄不笑話嗎

雲裳時裝公司開辦不久,張幼儀接受時任中國銀行副總裁的四哥張公權的提議,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獨當一面,才幹突出。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在濟南黨家莊附近觸山爆炸,在合法妻子陸小曼無力操持的情況下,依然是張幼儀以她的冷靜果斷處理了一切:讓八弟禹九帶領13歲的阿歡前往濟南認領遺體。公祭儀式上,陸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換成西式的,被張幼儀堅決拒絕。


張幼儀與蘇紀之
抗日戰爭期間,張幼儀囤積軍服染料,等到價錢漲到100倍,再也沒法從德國進貨的時候才賣掉,賺到一大筆錢。之後,她又用這筆錢作資金,投資棉花和黃金,依舊是財星高照。1949年4月,張幼儀離開大陸移居香港。她的樓下鄰居蘇紀之醫生與妻子離婚,帶著一個女兒和3個兒子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蘇紀之向張幼儀求婚,張幼儀分別向二哥、四哥徵求意見。四哥張公權始終沒有回復。一直告誡妹妹要遵從自己內心感受的二哥張君勱一會兒發來電報說,一會兒又改變主意說不好。在反復躊躇之後,這位新儒學代表人物來信表態: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贊一詞妹慧人,希自決。

在這種情況下,張幼儀只好給遠在美國的兒子阿歡寫信:母擬出嫁,兒意雲何。相對於困守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類儒學名教的張君勱,阿歡表現出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文明價值觀。他回信道:母孀居守節,逾30年……母職已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1953年,53歲的張幼儀和蘇紀之在東京舉行婚禮,之後共同生活了20年。1972年,蘇紀之因腸癌去世。張幼儀搬到美國,住在兒子附近。1988年,她以88歲高齡逝世於紐約,安葬在市郊墓園,墓碑上刻著蘇張幼儀4個字。

在她去世八年後的1996年,她的侄孫女張邦梅為她撰寫的英文版傳記《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出版。書中,她這個從婚姻中突圍並昇華的女子坦陳: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關於張幼儀奮發圖強的人生經歷,她自己說過,我一直把我這一生看成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後,我一無所懼。梁實秋在《談徐志摩》一文中,對張幼儀評價得最為中肯:她沉默地、堅強地過她的歲月,她盡了她的責任,對丈夫的責任,對夫家的責任,對兒子的責任——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聖經】箴言31章10-12節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勝過珍珠。
她丈夫心裡倚靠他,必不缺少利益。
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


【相關信息】

1. 謝杏芳寫給林丹的信: 如果江山易改,那麼後會無期

2. 無論你多麼愛一個人,都不要做寄生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感恩節由來-清教徒到美洲-獲印地安人協助】




秋末冬初,大地舖滿了落葉。想及當年英國的清教徒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北美大陸追求宗教自由,無意中竟成為美國歷史的拓荒先驅。


十七世紀初,英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 of England)獨尊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一批自稱為清教徒( Puritan)一百零二人、水手三十人,在嚴重的宗教衝突壓力下,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由一群探險商資助,於主後一六二零年九月六日,搭乘「五月花號」(May flower)貨船橫渡北大西洋。在驚濤駭浪中顛簸折騰了六十六天後,這一百三十二人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裡,來到一個遙遠陌生的新世界---鱈魚角(Cape Cod)。



五月花號的船員由鱈魚角上岸後找不到水源,船隻繼而轉向美國東北部的麻塞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普立茅斯(Plymouth)登陸。當年,清教徒移民者踩著同一塊石頭下船登上美洲大陸,展開新的生命旅程。那塊踏腳石(Landing Stone)現在被妥善地保存下來。麻州政府在原址蓋了一棟紀念亭保存它,以此告訴後代子孫們,先人們的努力就是從這塊石頭起始的。




秋冬交際的麻州,晨昏涼風習習,日夜溫差巨大。眼見楓葉樹梢已開始轉紅,卻還來不及建造棲身之所;又因食物匱乏、食不果腹,嚴寒凍餒下,半數以上的人皆死於飢餓和傳染病。離鄉背井中,倖活的新移民( Pilgrim)憑藉著信仰與勇氣,艱辛地熬過了第一個冬天。 


當春季來臨,他們披荊斬棘、種植作物、飼養家禽家畜,胼手胝足的建立新家園。這些可憐的移民者,內心擔憂著印地安原住民可能會來攻擊他們,外患環境的變易以及求生技能的缺乏,異地他鄉裡隔外顯得無助與窘困。然而,這一切都讓樹林間窺探許久的印第安人看在眼底。 出人意外的事終於發生了。 


一六二一年三月十六日,Squanto和Samoset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他們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真誠的「歡迎」開始了一段不同種族間感人肺腑的友誼。 當地的印地安人不但誠樸熱情地接納他們,還幫助他們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生存安頓下來。Wamapanoag族的印地安人一直提供協助,使他們戰勝險惡的環境。Squanto也教導他們如何造房、耕種、捕魚、狩獵……將幾千年來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累積的生活經驗,與這群新移民者一同分享。


這年的秋天,新移民的生活狀況不僅有了明顯的改善,豐盛的秋收足以供應一季的寒冬,艱辛的流離與苦難的遭遇,終於在上帝賜予的這片新地土上,得到了美好的果實與報償。 歡喜豐收之餘,為了表達心中對上帝的看顧與賞賜,並且也為了回報印第安友人的協助與關懷,誠如中國古語:「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智慧英勇的新移民領袖Captain Miles Standish特邀Squanto, Samoset, Massasoit及其家人,共同慶祝豐收的成果,舉行了長達3天的感恩慶典,並請來Wamapanoag族的資深長老Massasoit擔任嘉賓。


在這3天中,新英格蘭的居民懷著愉悅感恩的心情,享用著親手栽培、飼養的肉類、蔬果與穀物。Massasoit也在節日的第一天以五頭鹿為禮相贈,表達Wamapanoag族人對居民邀請的謝意。宴期間,還簽訂了友好和平協議,協助新移民在Plymouth建設新市鎮。這就是日後所稱的第一個感恩節,而當時的一些食物,如烤火雞、南瓜派、玉米麵包……等食品,也逐漸成為這節日的傳統菜餚。


十九世紀,感恩節已在新英格蘭區成為一項重要的風俗。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正式宣布,將每年十一月最後一個禮拜四訂為感恩節。一九四一年國會法案將日期更改為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感恩節才正式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 神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90:12)


【相關信息】
1. 聖誕節的由來
2. 復活節的由來與真義
3. 猶太教七大節期 - 住棚節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謝杏芳寫給林丹的信: 如果江山易改,那麼後會無期】

親愛的丹:
狂風驟雨,花落滿地,
一時流言翻飛,無處藏身。
我知道,現在的你,
一定處在悔恨、自責、內疚和無法面對的情緒中,
隨著局面漸漸失控。
這與曾經魅力十足、鐵骨錚錚、
風光無限的羽毛球世界冠軍相比,
簡直判若兩人。
是的,自今日出軌之事被爆出,
你已經脫離了原來的世界。
我們的世界,於11月4日,
才剛剛迎來了兒子的降臨。




我以為,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傳奇,
師弟師妹們均以我們為傲;
我以為,我們的愛情會愈加豐富,

那個肉肉的小傢伙天天在等你的歸來;
我以為,你曾經給我
我沒有六尺高,
卻始終會待你好的婚姻誓言,
會認認真真踐行一輩子…
事業的大滿貫,

家庭的大滿貫,
人生的大滿貫。
我以為我給你的,不止是成長期的相濡以沫,

還有靈魂上的相知相惜。
沒有人比我更懂你。





相戀六年,婚姻六年,女人能有幾個黃金六年?
十幾年間,我作為你賽場和人生的搭檔者,

見證了你所有的努力和汗水,勝利與榮耀,
眼睜睜地看著你從一個籍籍無名的毛頭小子成長為一個為國爭光蜚聲國際的“超級丹”。
那個時候,我多麼自豪,

那個讓億萬國人瘋狂膜拜、
對手聞風喪膽的超級丹,是我的男人!
他是多少少女傾慕追隨的偶像,
是多少人夢中的烏托邦,
而他的心裡,只愛著我一個人。
我準備把你軍功赫赫的戰績,講給我們的兒子,孫子,傳承給世世代代…
我甘願做你背後的女人,哪怕我也曾經叱吒羽壇,傲世無雙…
可這一切,你沒有好好珍惜。
當所有的光環紛至遝來,當心底的奢望都成標記,一個叫做慾望的東西悄然而至。





慾望,永遠無法全被滿足。
愛情,永遠不能全身而退。
物慾橫流,世風開放,燈紅酒綠,俊男美女,

多半逢場作戲,不足為奇。
朝三暮四的男星很多,

他們身在名利場、美人圈,
享有的都是頂尖的資源,
因此也面臨著巨大的誘惑。
前有文章陳赫,後有王全安、劉愷威,
娛樂圈從來不缺花邊新聞。
我多麼希望在懷孕生子期間,

得到你的溫暖和陪伴,守護和鼓勵,
而不是這樣一則證據確鑿的殺人新聞,
硬生生地、毫無防備地戳破我的心臟。




親愛的,如果愛情像紋身一樣能紋一輩子,
代表著“芳芳”的“FF”願意永遠鐫刻在你的身體裡。
如果一定要祛除,便會血肉模糊,痛徹心扉。
不知你在擁吻那個嫩模之時,

腦海中是否浮現過我和兒子的面龐?
是否有那麼一秒,你遲疑了一下子?
是否用刻有紋身的胳膊攬住了那個女人的腰身?
是否有一絲絲顧念過我坐月子的感受?





很多年以前,民國女子張幼儀也遭遇了同樣的難題,
她的老公徐志摩,愛上了一個叫林徽因的女孩。
其實,徐志摩並不算出軌,最多只是精神出軌,
林徽因沒有接受徐志摩的愛。
可是徐志摩等不及了,
堅持要求與剛剛誕下第二個兒子的張幼儀離婚。
有個問題困擾了張幼儀大半生:

到底為什麼徐志摩會這麼嫌棄自己呢?
輪出身、論相貌,論性情,論學識…
都不該是不耐煩、冷漠、傷害、不顧死活、無所不用其極…
此時的我,比張幼儀幸福,
因為在我和她之間,你還是堅定地選擇了我。





你第一時間站出來承認錯誤:
做為一個男人我不為自己做更多的辯解
但是我的行為傷害了我的家人
在這裡我向我的家人道歉對不起。
我相信你,年歲虛長世故不熟。
我相信你,是遭受了命運的蠱惑。
我相信你,是個敢於擔當知錯會改的男人。
我相信你,不是存心想捨棄掉現在的生活和婚姻。

畢竟曾經深愛,愛錯只能沉默。
誰都想要自由,誰都有自己的底線。
倘若所有的自由失去了約束力,

人們無需自製,婚姻無需守護,
生活將會變得毫無安全可言。
因為你不遵守的,別人也不會遵守,
你離經叛道,別人也會走在效仿你的路上。
也請你,記住今日之痛,痛定思痛。
這次出軌事件只是婚姻中的一次考驗,

也許更多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望你不要再用錯情走錯路。
如果江山易改,那麼後會無期。



【聖經】箴言19章14節

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惟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備註:本文資料源於網絡文章整理,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他曾是毒癮者, 因為1支剃刀使他戰勝毒品,他又克制不住上癮的是「這件事」!】

你有多久沒剪頭髮了?看著街上蓬頭垢面的街友,這位街頭理髮師和別人想的不一樣,他幫助著素未謀面的小人物,那些我們看見會叱之以鼻的人,讓他們能夠擁有全新的自己,他為什麼這麼做?繼續看下去......

不讓人們付一毛錢,理髮師的義剪之路
Nasir Sobhani是知名街頭理髮師,因不收一毛錢而為人所知,不要看他滿身刺青,他靠著剃刀和理髮工具,讓街上多少人改頭換面,而為何走上這麼特別的一條路,其實他本人也曾經有黑暗的過去。


家暴的陰影,讓他染上毒癮

他從小生在家暴環境下,充滿陰影的少年時期,讓他叛逆的離家出走,雖然意識到對美髮的興趣,也飛到了日本拜師學藝,沒想到學成歸國時,卻染上了毒癮。

「那時我完全沉溺在古柯鹼的世界裡,每天我會花費300-400美元來購買毒品。」他心有餘悸的回憶著。那段時間,他在牆上掛上標語:「絕不放棄!一天一天慢慢來」為了堅定自己戒毒的決心。

因為清潔員的一句話,發現原來自己能帶給人幸福
好不容易成功戒毒後,他到了一家小理髮廳當學徒,遇見一位清潔員,那位客人和他說:
「我好久沒吸毒了!我決定來慶祝,讓自己看起來煥然一新!」
後來那位清潔員告訴他,他媽媽看見全新造型的他,竟激動得流下眼淚!

這讓同有吸毒經歷的Sobhani感觸很深,從此,他相信 : 「一次理髮給一個人所帶來的改變是無法估量的,如果我能用自己喜歡做的事來鼓勵別人,或許我就該堅持這樣做。」



他開始走上街頭,免費幫流浪者剪頭髮
他開始有新的想法產生,帶著簡單的工具、椅子,就在街頭開起「露天理髮廳」,現在因為有他,墨爾本街頭都是型男潮女,每位顧客都是他的知己,因為他能夠感同身受,所有人都和他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一位都獨一無二,卻也都令人心酸。



發現每位流浪者,都有段被漠視的過去...
「Mark 28歲,他已經有將近 10年的時間沒有和家人聯繫過了。我覺得他很希望找人談一談,終於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他,我問他對理髮感不感興趣,他眼睛亮了起來然後說:
『好啊哥們,我已經有 8、9個月沒機會剪頭髮了。』他說他已經無家可歸 3年了,他偶爾會吸食海洛因或者冰毒,流浪的生活讓他覺得自己有朋友也很適合他。他還患有精神疾病,
因為從沒有人幫助支持他。他非常的寂寞,只是希望人們可以表達對他的關愛並接受他。」




Chris才 21歲,
我遇到他的第二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他沒有可以聯絡的家人,
10歲的時候就已經無家可歸在街上流浪。
當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小就流浪,
答案讓我心寒,
他說這是因為他繼父和父親經常虐待和毆打他,
最終他受不了了,
從家裡逃了出來一直在街頭流浪。
而在他11歲的時候開始吸菸,
最終開始吸食海洛因。」




「30歲的Hailey是 2個孩子的母親,
她最近才來墨爾本,
被前夫用刀刺傷,
前夫還把她的孩子推下懸崖,
還好孩子奇蹟般的生還,
為了保護孩子,
她只能遠離他們,
現在她在流浪,
想能回到孩子身邊。
很多人以為她是癮君子才流浪的,
其實她有自己的苦衷。」



「他叫Graham,
33歲,有腦麻痹,
還有癲癇,
沒有家人所以無家可歸。
這是他 6年來第一次剪頭髮,
當他刮完鬍子,
剪完頭髮、清洗乾淨,
看著鏡中的自己,
他哭了。」






「50歲的Jen是 4個孩子的母親
以及 3個孩子的祖母。
但因為她吸食毒品她的孩子們已經不理她了。
她已經5年來都沒有好好的打理過頭髮了,
結束後她看了看鏡子,
握了握我的手並給了我一個擁抱說:
『謝謝你,我終於再次感到了自己的美麗。』
我認為她一直都很美麗。」





從毒蟲轉變到愛心義剪...,原來助人,才是最棒的事情
在剪髮之餘,他也會和他們分享自己曾經吸毒的故事,互相傾聽激勵,希望透過理髮和談話,能讓他們感到被關心看見人生的希望。他甚至說理髮已成為他的新毒品, 「我曾經是個吸毒者, 完全不關心別人。現在我醒了, 服務他人是我人生中體會過最好的事。

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身邊總是有需要關心的人,能夠多一點付出,這個社會就能更好一點,「聰明是種天賦,而善良是種選擇」,這個世界不缺厲害的人,只需要更多慈悲、有愛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是Nasir Sobhani。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我的人生、我的選擇)


我的人生、我的選擇】延伸閱讀: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64470   (文章+短片)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當青蛙念到蝸牛大學》  作者::張文亮

01  大學是和老師在樹下喝咖啡 (P19-20)
校園的外面有一些咖啡店,例如:
星巴克、丹提、伯朗、怡客、米朗琪……等,
為什麼校園裡,還要有賣咖啡的地方?
是校方為籌措教育基金?
提供工讀機會?
提升校園空氣的芳香度?
或給愛喝咖啡的人,有個去處?
答案是,以上皆非。
我認為
在校園裡有咖啡店,
讓老師與學生,能邊喝咖啡邊討論,
是分享知識最好的方式之一。

知識爆炸的危機
我回到學校當老師,教了二十多年的書,除了課堂授課之外,更覺得需要與學生在校園的大樹下喝咖啡。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真理貧瘠的時代。以前的人,絕對不會想到現代的知識有這麼多,不過知識爆炸揚起的灰塵也多,有時反使人看不清前面真正的道路與方向。理由在,有些知識存在的目的,似乎只為產生知識,使人落入無止盡的漩渦,讓人疲倦;有些人具備知識之後,就像充了氣的河豚,鼓著大眼瞧不起人,全身是刺,讓別人不舒服。有些知識學習的結果,幾乎沒有用處,徒有知識之多,卻無有益生命之實,高舉次要,遮掩主要,挑出芝麻小事,卻過濾掉重大意義;有些知識似是而非,全是弔詭,引人走上歧途;有些知識只能放在腦中,不能存在心中,否則將使心麻木;有些知識連在腦中也不須存取,放久了,還使腦袋憂鬱。


我們需要喝一杯咖啡,讓眼睛明亮,邊喝咖啡邊討論,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些。真實的知識是有益且有用,無論過去、現在或是將來。對自己有益,對他人也有益。好的知識像是一面鏡子,幫助人認識自己;不單在給人一技之長,更提升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是為某個行業服務,更能將行業轉向有益人群的方向發展;不只是獲得較高的薪水,更為滿足多數人的需要;不只是想為人所知,也想默默幫助眾人。我們的國家要有美好的未來,關鍵在有知識的人,能控制其財物慾與權力慾;而有財有權的人,仍繼續讀好書,追求美好的知識。有些人有好的知識,也喜愛與人溝通,這是老師的職責與功能。


課堂外的教室
如今,我仍然喜歡在校園的大樹下,邊喝咖啡,發呆、默想、看雲、聽鳥叫、期待著與學生的討論與分享。

啊!這種美好的關係,不是大學教育所追求的嗎?這堂課在教室上課,但在課堂外,老師常在校園裡喝咖啡,讓想找老師討論的學生,可以帶著杯子,來與老師邊喝邊聊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悔改!歸向真神!— 呼籲基督徒為美國大選禁食禱告】

美國大選只剩下兩天的時間。有基督徒指出:2016美國總統競選是被形容為美國歷代政治丶甚至是國運的分水嶺。回顧一下歷史,我們不難看到,美國,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淵!


396年前,106位清教徒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信仰自由,乘五月花號帆船,飄洋過海,歷時66天,抵達沉靜的北美大陸。1620年11月11日,他們在CapeCod登陸。腳踏在這塊土地上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雙膝跪地,向神祈禱感恩。

1636年,為了在這塊新大陸上培訓新的神職人員,麻薩諸塞灣殖民地法庭通過創建學校。年輕的約翰•哈佛牧師為此奉獻了自己的圖書館和一半的財產,該校即以牧師的名字命名:哈佛大學。哈佛大學早期的校訓是:真理為基督和教會。(Harvard’s Original Motto:“Veritas Christo etEcclesiae” -Truth for Christ and the Church)。早期的畢業生中,一半人成為傳道人。最早的12任校長,有10位是牧師。

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問世。
1777年起,國會每次開會前,均以一位專職牧師的禱告開始。
美國最高法院的建築物正面,雕刻的塑像是摩西;他手中所持的,是十誡。
早期領袖的個人信仰: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在其宣誓成為第一任總統時,說:「願上帝幫助我!」
55位美國憲法制定者中,52位是基督教會會員。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篇33:12)

悠悠數百年過去,這片蒙福的土地卻漸漸地沉淪……

今日哈佛大學的校訓,已經簡化為「真理」, 「為基督和教會」不見了。先賢們追求的以聖經真理為基礎、為規範的「自由」,已經被扭曲、被濫用(abused),成了人犯罪的藉口。人心悖逆,道德失喪,教會在世俗化的道路上飛奔……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更有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法案相繼出世。

1962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禁止公立學校禱告,判定在公立學校禱告,乃屬違反憲法。
1963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禁止在公立學校中研讀聖經。
1973年,最高法院通過「墮胎合法化」。

2015年6月26日上午,美國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這是美國歷史性的裁決,意味著同性婚姻在全美50個州全部合法,之前14個州原本對同性婚姻的禁令也隨之撤銷。美國成為全球第21個全境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2016年5月13日,奧巴馬電令全美公校:讓跨性別學生任選廁所否則斷糧。奧巴馬政府將指示美國所有公立學校學區准許跨性別學生選擇使用符合他們的性別認同的廁所。暗含著假如學校不遵守聯邦政府對法律的解釋,就有可能受到法律起訴,或喪失聯邦政府資助。

美國,這個曾經以基督教信仰精神為立國規範的國家,正在急劇墮落!

這是素來歡樂安然居住的城,心裡說,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現在何竟荒涼,成為野獸躺臥之處。凡經過的人都必搖手嗤笑她。(西番雅書2:15)

先前滿有人民的城,現在何竟獨坐。先前在列國中為大的,現在竟如寡婦。先前在諸省中為王后的,現在成為進貢的。(耶利米哀歌1:1)

禁止在學校讀經,禁止在學校禱告,墮胎合法,同性婚姻合法,同廁也在要合法!反之,你不能說「聖誕快樂」,只能說「節日快樂」!在填寫家庭表格的時候,「丈夫」、「妻子」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partner」(夥伴?性夥伴?合夥人?)!在電話中買醫療/牙醫保險的時候,作妻子的你竟然被保險公司人員問道:你是女性還是男性?你的丈夫是女性還是男性?你大聲抗議,問他們為什麼問這樣奇怪的問題,對方說:我必須這樣問,否則我會被解雇的!

今天,所有寄居在這片土地上的基督徒,真當痛定思痛、回顧省察,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難道我們的教會要繼續沉默、不發聲、不介入、不作鹽、不作光、不照亮在黑暗中的人嗎?當罪惡氾濫的時候,我們的教會要繼續隨流而去、甚至同流合污嗎?難道我們還要一步步拱手相讓、任憑罪惡的狂浪把主的教會淹沒嗎?

2016年的大選,又到了一個關鍵性的時刻。最後兩天的時間,我們有兩個迫切的呼籲。

一、我們呼籲有選舉權的基督徒一定要積極參與選舉。

我們盼望基督徒依照聖經的標準來投票:

你贊同同性婚姻合法化嗎?

你的女兒上洗手間時,一個男人也跑了進去,你能容忍嗎?

有一天你的兒子,在美國的教育下,突然大聲對你說:我是個女孩子!或者說:我是同性戀!——你不擔心嗎?

這個國家越來越遠離神,你不盼望她悔改、重新回到聖經嗎?

二、我們呼籲所有的基督徒,迫切為這次大選禱告;若是聖靈感動你,請在週一、週二兩天為這次大選禁食禱告。

具體禱告事項為:
1.為美國悔改、歸向真神禱告。

祈禱文:主啊,我們俯伏在你的寶座前,再次為這個日益沉淪的國家禱告!求主喚醒這國這民,憐憫這個國家,攔阻人在罪惡的道路上狂奔,使眾人都能夠悔改、歸向你。求主使我們像尼尼微人一樣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神啊,求你看到我們回轉,就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

經文:
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約拿書3:5-10)

2.為美國的教會禱告,為美國的基督徒禱告。

祈禱文:主啊,我雙膝下跪,舉手獻上晚祭!主啊,我為這個淫亂罪惡的世代代求,求你復興你的教會,傳遞你真理的聲音,召人悔改。主啊,雖然這個世代罪惡滔天,但你豈不是為自己留下了7千人是未曾向拜巴力屈膝嗎?求主你呼召這7千人,讓我們靠著你的恩典和憐憫,哪怕有稍微的復興!求主使用你的教會,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蒙你喜悅的決定,成為照亮這個黑暗世代的光,成為你的美好見證。求主讓教會引導社會悔改,而不是跟著社會墮落!
經文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列王紀上19:18)

3.求神按神的心意,保守這次大選;求神垂聽屬你的子民的呼求,賜給美國一個可以順服你的心意、抵擋罪惡、回歸真神的領導人。

祈禱文:主神全能者啊,你是掌管萬有的主宰!你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你是歷史的主!主啊,求你憐憫這個國家,按你的心意賜給我們一個領眾人回歸真神的領導人!主啊,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求主潔淨這地上的君王,使他們悔改、歸向你!使他們謙卑在你的面前,知道唯有你才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願地上的萬民都來敬拜你!願你以你的慈愛和憐憫恩待這個國家,復興我們!願你的公義彰顯!


經文:
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之王啊,你的道途義哉、誠哉!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因為獨有你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啟示錄15:3-4)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整理,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看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人都知道,被辛德勒救出倖存下來的猶太人,用自己的金牙給他鑄成了一枚戒指,戒指上刻的就是這句話。這句話是猶太法典的一句希伯萊經文。 “猶太人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永遠在被救和自救之中。”

辛德勒是拯救猶太人生命的大英雄。世界上可不僅僅只有一位辛德勒,有人救出的猶太人,比他救出的還要多。中國也有一位從納粹魔爪中救出上千條生命的義人,他就是何鳳山。

1901年9月10日,何鳳山出生在湖南益陽的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在他7歲的時候去世,母親到挪威基督教會在益陽舉辦的信義會所打工,幫補家用。家裡窮,何鳳山在信義會的資助下讀完小學,又讀完中學,大學考進了同樣是外國人開辦的長沙雅禮大學(College of Yale-in-China)。


從小何鳳山就受到人道主義理念的薰陶:
這些學校,最注重的是個人品德的陶冶,這就是說學習耶穌基督犧牲自己和服務社會的精神。大學畢業之後,何鳳山爭取到公費前往德國慕尼克大學深造的機會。1932年在德國獲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回到湖南,擔任省長秘書,也在湖南大學教書。三年之後,何鳳山出任國民政府的外交部官員。順風順水,也平平穩穩。但歷史偏偏要把他推到風口浪尖。

1937年,何鳳山被調往中國駐奧地利領事館。那時的歐洲是全世界的焦點所在,希特勒正忙著四處吞併別的國家,打算建立“第三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山雨欲來,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那裡。而奧地利,就在德國隔壁,在希特勒的虎視眈眈之下。


何鳳山到維也納屁股還沒坐熱,1938年3月,奧地利就被吃掉了,成了德國的一個省。當時奧地利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地,大約有90%的猶太人,集中在首都維也納。他們的日子不好過了。因為希特勒早就下定決心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計畫。在他眼裡,雅利安人最大的敵人就是猶太人。一天不消滅猶太人,德意志民族就不會繁榮昌盛。


當時何鳳山擔任中國駐奧地利領事館的總領事,他回憶道:這個時候排斥猶太人的風氣甚熾,許多猶太人的店鋪都被納粹的黃衣挺進隊打毀,老闆被捕入集中營。這個只是前奏。有組織的虐殺,還在後面。

1938年11月9日夜到10日,希特勒在德國和奧地利發動了著名的“水晶之夜”事件。希特勒青年團和蓋世太保化裝成平民,到大街上瘋狂地打砸搶燒。看到猶太人的東西就砸,看到猶太人就抓進集中營。一夜之間,奧地利94座猶太教堂被毀於一旦、91人死亡、3萬猶太人直接被押進集中營。歷史告訴我們,那些被關進集中營的猶太人只有極少數活了下來,其餘都死於慘無人道的屠殺。納粹德國在二戰中屠殺了整整600萬猶太人。


那時候,猶太人不可能準確預見到他們的悲慘命運。他們只是本能地感到危險,直覺告訴他們:只有逃,才能活命。但是要別的國家接受這批難民,哪有那麼容易?看看現在的難民問題引起歐洲各國民眾多大反應就知道了。而且人人都知道,馬上就要打仗了,自身難保,還怎麼救人?大多數國家都對這批難民亮起了紅燈,沒有把路堵死的,准入條件也非常苛刻。看起來,奧地利的猶太人只能困在那裡等死了。


何鳳山憂心如焚。從小受到人道主義教育的他怎麼能容忍自己袖手旁觀?絕對不行。他必須幫助他們離開這裡,越快越好。離開之後去哪裡?何鳳山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1937年“八一三事變”之後,上海淪陷,租界變成開放的領土,人們不需要簽證和護照就可以自由進出。所以只需要獲得離開奧地利的簽證,猶太人就可以去上海而不會被拒絕。於是,何鳳山立馬開始向提出申請的猶太人發放前往上海的簽證,不拒絕一個人。本館得自外交部的訓令,即猶太人請求簽證入境者,條件寬厚,不予拒絕。這個消息很快就在猶太人中間傳開了。他們欣喜若狂,之前屢屢吃到閉門羹的恐懼和沮喪換成激動和渴望,這根救命稻草必須抓住。


中國總領事館前面很快就排起了長隊。當時在維也納,人們將這些簽證叫做“生命簽證”。別以為何鳳山做這件事輕而易舉。在納粹鼻子底下唱對臺戲,人家會爽嗎?而且那時候國民政府和德國仍然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國際形勢這麼敏感,能不得罪德國就別得罪,受到德國壓力的國民政府也不會贊成你何鳳山這樣幹。


時任中國駐德大使、何鳳山的頂頭上司陳介,立刻給他打了個電話,讓他對簽證加以限制。何鳳山嘴上答應,但是背地裡還是抗命不遵,繼續給難民們開放簽證。自己的仕途和他人的生命,哪個更重要,他已經給出了回答。得罪了上司,問題就來了。沒多久,陳介以“非法出賣簽證”的罪名,讓丁文淵參事對何鳳山展開調查。身正不怕影子斜,何鳳山對丁文淵說道:這是莫須有的罪名,若簽證限制甚嚴,賄賣之事還可以說得過去,既然只要申請人提出申請,皆可以得到簽證,人家何須花錢賄買?最後什麼也沒查出來。但迫害愈演愈烈。



1939年初,何鳳山日常工作的總領事館,被納粹當局以屬於猶太人的房產為理由沒收了。他向國民政府申請搬家和租房的費用,但是沒被批准,只好自己掏腰包,租了附近的一處小房子。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也沒有停止給猶太人發放簽證。

自德奧合併之後,希魔逼迫猶太人的氣焰日益高漲,於是有美國的教會與慈善機構極力拯救猶太人。我與這些機關密切聯繫,凡可盡力之處無不盡力,不知救活了多少猶太人。多簽署一份簽證,就多挽救一條生命。


根據後來倖存者手中的簽證號碼,直到1938年7月20日,簽證號已經超過了1200份;到了當年10月,也就是何鳳山來到維也納後的第五個月,他已經發出了1900份簽證。這不是1900份簽證,這是1900條人命。但這還不是全部的數位。兩年時間,到底發放了多少份簽證,何鳳山本人沒有做過統計,到現在也是未知數。



幾千個猶太人憑藉他的簽證,逃亡到了上海,或者留在上海,或者轉到古巴、菲律賓、澳大利亞、美國等地。他們擺脫了納粹的魔爪,逃出生天。其中有很多人,日後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新四軍的“白求恩”——國際戰士羅生特醫生,1939年拿到簽證來到上海,參加了新四軍,救了很多人;

美國著名億萬富翁、世界猶太人大會秘書長伊斯雷爾·辛格的父母,當年也是憑藉何鳳山的簽證才得以生存——“我父母的生命是何鳳山博士救下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茲·格林伯格,6歲跟著父母拿著簽證到達上海,多年後他說,他的生命和事業都是受何鳳山博士的義舉所賜。 

但何鳳山沒有因為這件事受到任何表彰,反而在1940年5月被外交部記過一次,調回中國。後來,他在重慶參加過抗日作戰,也曾經出使埃及、墨西哥等國家,之後跟著國民政府去了臺灣。1973年退休之後,何鳳山移居美國。何鳳山一直沒有拿到退休金。當時臺灣當局以他無法說清駐奧地利期間的一筆300美元款項為理由,認為何鳳山存在貪污的嫌疑,所以沒給他退休金。何鳳山什麼也沒說。善欲人見,便非真善。



對於在奧地利的這段經歷,何鳳山連對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沒多講。他在自傳《外交生涯四十年》裡提及這件事,也只是一筆帶過。在他眼裡,看到猶太人的厄運,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場上,幫助他們是應該的。1997年,何鳳山在美國逝世,終年96歲。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還專門給他送了花圈。

本來這段歷史就要跟著何鳳山一起埋入土中。幸運的是,他的女兒何曼禮在報紙上發的一則訃告,引起了美國猶太歷史學家艾立克·索爾的關注。探求之後,這段塵封的歷史,最終才得以浮出水面。2001年,以色列政府正式授予何鳳山“國際義人”的稱號,他的名字被刻入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園”裡。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讚美何鳳山: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2005年,他被聯合國正式譽為“中國辛德勒”。 
2015年,馬英九也為他頒發了遲到幾十年的褒揚令。
那些受他之恩的猶太人也沒有忘記他。



一個叫艾瑞克(Eric Goldstaub)的猶太人當年只有17歲。在逃離維也納之前他被各國領事館拒簽50多次。在心灰意冷的時候,是何鳳山給了他一張前往上海的簽證。他在回憶錄裡面寫道:當時真的非常激動,何鳳山先生微笑著給了我上海的簽證,讓我回家收拾好包袱,儘快出發。

2012年,91歲的艾瑞克在加拿大去世,他的兒子丹尼(Danny Goldstaub)仍對何鳳山深懷感激:如果沒有何鳳山先生,就不會有我的爸爸,更加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家庭。他對我們家庭的影響,代代不息。

如果沒有何鳳山,世界上不僅少了艾瑞克的一個家庭,還會少了人性光輝的一次閃耀。在黑暗的日子裡,何鳳山的義舉,讓對殘酷行徑已經麻木不仁的人們重新感受到:偉大的人性仍然存在。 

2007年9月25日,何鳳山骨灰回到湖南,落葉歸根。在墓碑上,刻著他寫的詩句:“大造生才非偶然,英雄立志豈徒然。而今願集精與力,萬里前程猛著鞭。”英雄立志,一定不會歸於無用,徒歎枉然。贈人玫瑰,尚且手有餘香。如此大德,怎會為人遺忘?即使受一時的不公,但時間總會證明這種善舉的價值。總是會有一群得到過幫助的人,時刻懷念他的名字,並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人常問道: “這個世界會好嗎?” 有點難回答,可是,如果何鳳山這樣的人多一點,再多一點……那為什麼不可能呢? 



備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版權 歸原作者所有  (6-11-03 波叔 bookface)





澳門耶路撒冷之城
Website: coj-macau.com   E-Mail:coj@macau.ctm.net
Tel:853-28529277        Add: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

仁愛建家,公義興國!